中国货币战略选择—信用货币向诚实货币的回归
欧阳成
摘要: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信用风险凸显,国际社会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渐高,文中对回归金本位制度与发展特别提款权做为国际储备货币两种观点进行分析,提出以我为主的中国货币战略思路,建议建立人民币与一揽子商品挂钩的资源本位货币体系,并认为从信用货币向诚实货币的回归是中国货币战略的最佳选择。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全球建立以美元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国际信用货币体系。各国实行与美元挂钩的浮动汇率政策,以美元为主要外汇储备,进行国际贸易。
一、金融危机后,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信用风险凸显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为挽救本国经济,透支美元信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导致美元持续贬值,暴露了当前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美元信用不足。
从美国未来发展看,美国人无节制的高消费,高福利,生产动力不足,自身竞争力与创造力下降,持续贸易逆差和高达1.48万亿的财政赤字,靠欠钱消费,未来老龄潮到来将会加重美国养老负担,美国中长期发展面临挑战,美元信用不断恶化,长期贬值风险很大。
全球已经对美元的信用产生严重质疑,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信用风险凸显,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话题。我国高达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随着美元长期贬值趋势,潜在亏损很大。美国的货币,成为我们的问题。我国需要采取应对措施,改革货币体系,促进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
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金本位制与特别提款权做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思考
面对美元的问题,全球已经有很多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议与思考,最主要的有因黄金价格大涨引发的重回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制的探讨和周小川行长提出来的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缩写为SDR)发展做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设想。
(一)重回金本位制的探讨
1、金本位制度的历史
历史上,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为筹集庞大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之后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金汇兑本位制崩溃。
2、金本位制的局限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1)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极大地削弱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2)黄金存量在各国分配不平衡。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黄金做为一般等价物,只是人类所生产的千万种商品中的一种,其价值始终只能占据众多需要交换商品总量的极少一部分,如果以等价物的身份作为交换媒介,黄金也好,白银也好,没有任何一种单个商品从价值量上来说可能满足商品流通总量对交换媒介的需求。做为等价物的单个商品在各国家分配的不均,以及未来流通上的紧缺及相对紧缺都会影响其做为等价物的公信力,出现流通的问题。[①]
3、金本位制相对信用货币制度的优点
美国经济教父格林斯潘于1966年在《黄金与自由经济》对金本位制与信用货币制度的优缺点有段精彩论述:信用货币的天然缺陷就是滥发,任何具有货币发行权的人或者政权都不会放过如此轻松就可以合法占用民众财富的机会。金本位制下,政府的赤字开支是受到严格约束。放弃使用金本位制,可以通过银行系统来进行不受限制的信用扩张。他们以政府债券的形式创造出票据储备---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以使银行像接受有形资产一样地接受它们,并当作已经有了实际储备一样。政府债券或者银行票据抵押的持有者相信,他对真实资产是有索取权的。但真实的情况是这种索取的数目是远远大于真实资产的数目的。供求原理是无法违背的:当货币的(索取权的)供应相对于有形资产的供应增多时,那么(这些资产的)价格必将攀升,从而使得生产者们的储蓄(货币)价值相对于商品来说是下降了。当该经济体的帐本终于平衡起来的时候,人们会发现因为政府出于实行福利政策或其他目的的收入而以发行政府债券的方法所造成的银行信用扩张,最终导致了货币的购买能力下降。当抛弃了金本位制后,面对着以通胀的形式进行的储蓄充公,我们束手无策。安全的价值储藏已不复存在。
4、重回金本位制的可能
2007年金融危机后,黄金白银暴涨,中国、印度、中东全球各国投资者不约而同的加大对黄金的购买力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信用货币的信用缺失时,黄金与白银做为诚信的货币就会被人们记起。黄金与白银做为历史上曾经有安全储藏价值的货币,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始于1971年,短短不到40年的时间,全球信用货币体系已经多次出现问题,货币滥发难受限制,通货膨胀长期存在,让未来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充满变数。从历史的视角看,只有短短40年的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相对与历史悠久的金银本位制,只能算是人类在货币制度上的又一次尝试与创新,历史上金银币与纸币都曾经交替出现过反复。现代信用货币制度能延续多久,相对金银本位的诚实货币制度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没有答案。
货币的历史告诉我们,货币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从这个角度看,没有完美的货币制度,只有对国家有利的货币制度。
5、对金本位制回归的思考与对策
虽然黄金单一商品做为货币,存在价值不足,流通不足的缺陷,但是当强权国家在黄金储备上占据优势时,金本位回归符合其利益时,我们不能忽略这种可能。黄金是诚实的货币,历史上人们对它认同度高,接受度高,有广泛应用过,相对于其他单一商品转换为货币的成本与阻力最小,具备再次成为货币的基础。如果有强权国家利用国家强制力在货币流通上强制推行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制度,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我国黄金储备量较少,加上金本位制有诸多局限,暂时不具备采用金本位制的基础,但我们不能不防备强权国家利用黄金储备的优势,为其国家利益,推动金本位制回归。我们需要防患于未然,采取相应措施。我国需要加强黄金储备,保证我国黄金储备占全球黄金储备的比例至少高于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这样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同时关注全球黄金流向,及时应对,保证货币安全。美国在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都不曾动用过黄金储备必然有类似的长远货币战略考虑。我国对黄金与白银这类特殊商品,开采与出口必须要有限制,必须认识到黄金+强权所构成的金本位制的巨大威力,重视黄金可能成为备用货币的战略地位。
(二)发展特别提款权做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思考
金融危机以后,周小川行长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他认为特别提款权 (缩写为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它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线希望。他建议SDR定值的篮子货币范围应扩大到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也可将GDP作为权重考虑因素之一。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对其币值的信心,SDR的发行也可从人为计算币值向有以实际资产支持的方式转变,可以考虑吸收各国现有的储备货币以作为其发行准备,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
1、特别提款权的历史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给全体会员国的一种国际货币储备单位,最早发行于1970年。为成员国在货币基金体系内的资产储备,又称纸黄金。最初发行时每一单位等于 0.888克 黄金,与当时的美元等值。发行特别提款权旨在补充黄金及可自由兑换货币以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
1974年7月,基金组织正式宣布特别提款权与黄金脱钩,改用“一篮子”16种货币作为定值标准。 1980年9月18日 ,简化为5种西方国家货币,2010年调整后,美元占SDR的权重为41.9%;欧元占SDR的权重为37.4%;英镑占SDR的权重为11.3%;日元占SDR的权重为9.4%。
特别提款权不是一种有形的货币,它看不见摸不着,而只是一种帐面资产。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称为特别提款权。
2、特别提款权做为储备货币优缺点分析
我们从特别提款权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特别提款权是个无中生有的国际货币,是信用货币一种,与美、欧、日、英的货币挂钩,未来如果发展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设想是在一篮子挂钩货币中再加入中、俄等国家的货币,重新调整权重,使之成为通行的国际货币。
当前的欧元危机已经显现出欧元这种依靠货币联盟软约束而没有国家强制力硬约束的货币存在很大缺陷,单一国家的信用不足或违约就会造成整个货币体系的危机,以SDR做为国际储备货币建立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就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不能对每个国家采取硬约束,存在的潜在风险就会导致整个货币体系出现系统性问题。
特别提款权是被凭空创造出来的信用货币,即便考虑吸收各国现有的储备货币以作为其发行准备,它还是属于信用货币范畴,信用货币天然缺陷就是滥发,这点不会改变。
而且要以SDR超主权储备货币取代美元首先要取得美国的支持,如果美国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对此态度消极,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设立困难不小。即便以SDR做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成立,占新货币体系权重最多的仍是美国与欧盟,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必然还是在美、欧手中,不在我手,不被我控,和以美元为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一样很难去监督和约束美、欧潜在的滥发货币行为,我国只是按权重利益沾分,相对损失减少。
以特别提款权做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设想相对于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能兼顾到多方的利益,虽存在诸多缺陷,仍是较大进步。但在这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权重有限,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这个关键问题上,我国不占优,就当前实力对比看,货币的主导权很难控制在我国手中,这就不符合我国的长远货币战略。
三、中国货币战略选择
(一)以我为主的中国货币战略
1971年,美国单方面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从此美元的发行既不受黄金的刚性制约,也没有国际机构的软性监督。美国开始走上一条放纵美元发行之路,利用其世界储备和结算货币的特权地位,尽享向全球征收铸币税的惊人利益。我国美元外汇储备最多,深受其害。从国家利益出发,我国必须截断美国的这条食利链,这是我国货币战略的重要目标。我国长期货币战略还必须保证我国货币体系独立自主,货币政策与制度不受他国货币政策干扰,并能承担起国际贸易结算需要的任务,再进而谋求像当今美国一样的国际货币主导地位。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现在的人民币体系要实现上述目标有困难。但我们必须沿着这个货币战略去改革我国货币体系,努力达成货币战略目标,必要时可打破思维定势,大胆设计论证,建立符合中国国家利益货币制度。
按照货币战略设想,我国货币体系要有很强的防火墙,保证货币的独立性,货币政策不受他国货币政策干扰。我国的货币要有很强的信用,在国际贸易中能被接受做为结算货币。如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则要求人民币放开管制,走国际货币之路。但为什么人民币虽一直在升值但还迟迟未能走国际货币之路呢?这是因为人民币一旦放开,受到热钱冲击,有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贬值,又因为人民币和美元是挂钩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干扰,主导权难以控制,一旦受到热钱和美元的双面夹击,人民币币值就会大幅度波动,国民财富在波动会造成巨大损失,国内经济也会遭受巨大冲击。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没有稳定的货币锚定,也缺乏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灵活性,货币信用不足,这是当前人民币的最大问题。
(二)建立人民币与一篮子商品挂钩的资源本位货币体系
要实现我国货币战略目标,我国必须改革当前人民币货币体系,解决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又因美元又长期贬值,货币锚定不稳的问题。
我国可将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美元)脱钩,从天然货币、衣、食、住、行,科技发展等多方面选出数十种有标准又容易量度的商品与人民币挂钩,建立人民币与一篮子商品挂钩的资源本位货币体系。例如一篮子商品可选取黄金、白银、棉花、小麦,大豆,玉米、盐、钢铁,水泥,铜,铝、石油,液态天然气,煤炭,稀土,硅,石墨等商品,按不同的权重将商品组合起来与人民币挂钩。商品之间规定替代率,商品的权重与替代率可根据我国利益组合和调整。
现代金融技术能解决人民币与一篮子商品挂钩的技术问题,确定人民币以商品资源为本位的诚实货币制度,从此人民币便有了坚强的信用基础及稳定的货币价值。
我们将人民币与一篮子商品挂钩,有了锚定的人民币就不惧国际热钱冲击,可以放开人民币。人民币的国际价格(汇率)会在人民币实际购买力与这一篮子商品价值之间波动,又因为人民币可兑换一篮子商品,是诚实货币,因此具备其他信用货币不具备的稳定价值与高信用,人民币有望成为新的国际结算货币与储备货币。
信用货币制度有先天的缺陷,就是滥发,美元不断贬值,已失去美元持有国对它的信心,多国政府都在谋求更安全的币种和储藏货币多元化。我国如果采用人民币与一篮子商品挂钩的诚实货币制度,让人民币具备比美元更高的信用,更稳定的价值,就能赢得众多国家的认同与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能在国际贸易中建立起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国际贸易体系,与美元博弈。
(三)人民币与一篮子商品挂钩的资源本位货币体系设计路径
我国长期贸易顺差,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此条件下,人民币与一篮子商品挂钩的资源本位货币体系设立之初,可以设计人民币与外汇储备内外双循环。内循环以人民币国内流通为主,逐步扩散到愿意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开展对外贸易的国家,打开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其影响力从港澳台到亚非拉,最后辐射全球。外循环则利用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同美国等暂不接受人民币做为结算货币的国家进行贸易。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赚回的外汇,需要立刻从国外购回等值与人民币挂钩的一篮子商品做为人民币发行的储备,人民币通过一篮子商品挂钩与美元等其他货币间接实现浮动汇率。
随着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增强,诚实的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实,最后内外双循环合为一体,实现货币主权的独立自主,奠定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国与一篮子商品挂钩的诚实货币体系取得成功,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到货币与一篮子商品挂钩的诚实货币体系中来,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可能在中国的倡导下围绕一篮子商品重新构建设,一篮子商品还会被扩大到更宽泛的范围,可以包含权利与技术等虚拟资源,但这都是诚实货币对信用货币的胜利。
四、信用货币到诚实货币的回归,中国货币战略的最佳选择
(一)信用货币与诚实货币的循环——大国崛起必由之路
纵观历史,大凡强势文明在崛起的进程中,自然伴随着强势坚挺的货币和不断扩大的货币流通域,坚挺货币通过保其稳定与可靠性来构建起一个强大的社会信赖体系,以形成一个维护多变利益的牢固契约。相反,一个文明盛极而衰的拐点,主要体现在财富创造力满足不了日益庞大的开支消耗,发散性的赤字问题将诱发货币贬值与逐渐恶化的通货膨胀现象,不断贬值的货币反过来又压制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动力,导致货币流通域的缩减,削弱社会整合与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从而加速财政问题的恶化。坚挺与疲软货币的交替总是伴随着大国的崛起与没落,[②]古罗马兴衰史,宋朝交子,元明的宝钞都演绎着同样的命运。近代美国的崛起与衰弱可以从美元成为全球货币之路到现在美元信用逐渐下降中得到印证,货币的信用与国家的兴衰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中国要走上崛起之路,强势坚挺的货币和不断扩大的货币流通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货币条件,我国货币制度从信用货币回归到诚实货币将加快中国崛起的步伐。
(二)诚实货币——中华文化振兴与民族发展的基石
信用货币到诚实货币的回归,不仅仅是大国崛起必由之路,而且也是振兴中华民族文化,民族更好发展的需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货币是社会财富分配的核心手段,货币决定了社会财富的分配和流向,如果谁能在货币上做手脚,他将能够不为人知的改变财富的所有权。操纵货币价值就是在悄悄的转移社会的财富。因此货币最核心的基础就是道德原则。没有货币的道德原则,就不会有社会财富公正分配的基础。一个合理的货币体系,将把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待遇给予勤劳、努力创造财富、善于储蓄和积累的人。那些偷奸耍猾、投机取巧的人在这种合理的货币体制之下则受到遏制和限制,因此合理的货币体系是构成社会伦理的重要基石,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水平的高和低。[③]货币超发的实质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过程,在这个再分配的过程中,创造财富,储蓄财富的人会吃亏,而分配财富的人会得利。在一个货币长期滥发信用缺失的货币制度之下,社会道德的底线会被触犯,伦理体系会出现危机,社会文明不可避免的会走向暗淡。
当代信用货币制度建立不到40年,由于信用货币的天然缺陷就是滥发,这已经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影响到社会道德与伦理体系。从“勤劳致富、节俭致富、储蓄致富”的传统财富观念被遗憾,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炒股热,投资热的兴起,说明社会从重视财富创造转变为强调财富分配,长期下去会影响社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再从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到近来出现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都反映了由于货币滥发导致财富再分配不公已经扭曲了社会道德与伦理体系,长期如此,发展会出现问题。
中华民族是诚信的民族,中华文化是诚信的文化,我国选择什么样货币制度,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事关国家与民族发展前途,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根基。著名货币学家弗兰兹.皮克有句名言:“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将成为国家的命运”。从信用货币回归到诚实货币,选择建立诚实货币体系,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
建立人民币与一篮子商品挂钩的资源本位货币制度,从信用货币向诚实货币的回归,是我国货币战略的现实选择。美国不会放弃通过铸币税所得到的利益,不可能主动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我国必须独立自主设计未来的货币体系,在劣势环境下,通过诚实货币的回归赢得人民与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对抗美国的信用缺失的货币霸权,共同构建全球新的诚实货币体系。
现在美元是我们的问题,但是未来不能再是我们的问题。我国的货币战略必须是要着眼长远,着眼未来的,着眼于民族的发展。励精图治,踏实基础,以资源为本位,以诚实货币做基石,用劳动与创造去竞争,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注释及参考文献:
1、蔡定创 《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 第6页
2、宋鸿兵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1年1月第1版
3、宋鸿兵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9年8月第1版 270-272页
4、张五常 《货币战略论》 中信出版社 2010年01月
5、《科学时报》王中宇教授文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