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斯坦莱公社
1649年春天,也就是英国革命胜利后,刚刚把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不久,一群贫苦农民和城市无产者约三十多人,聚集在伦敦附近的一片荒山——圣乔治山,开垦荒地,种起庄稼。他们自称“掘地派”或“真正平等派”,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吃饭,过着人人平等的集体生活。他们号召人们加入公社,共同经营这种独具特点、集体平等的新生活。他们还派出代表到各地宣传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他们的做法得到了广大贫民的热烈响应。很快,一场开荒种地的风潮在英国勃然兴起,并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迅速扩展到诺桑普顿、白金汉、亨丁顿、兰开夏、肯特等都,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千人组成的公社。因掘地派运动的领导人叫温斯坦莱,这样的公社又称“温斯坦莱公社”。
在温斯坦莱公社里,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参加劳动,实行按需分配。生产组织以家庭成员进行生产;生产资料直接由公共仓库不计价格领取;产品送交公共仓库或专门商店。无论土地或土地果产,一律不准买卖,也不进行货币交换。温斯坦莱将这样的公社称为“真正自由的共和国”。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掘地派运动中,聚集起来的大批贫民不仅开垦丘陵荒地,而且也对村社土地抢种共耕,这就直接冲击和威胁了英国私有制基础,从而引起统治阶级和贵族们的恐惧。1651年,英国政府悍然出动军队镇压了掘地派。如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公有制实践,仅仅进行了两年时间,就在血泊中悲惨地结束了。
(二)欧文的“新和谐公社”
罗伯特·欧文(1771~1858),19世纪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创立学前教育机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
欧文出生贫寒,7岁开始参加劳动,9岁当学徒,18岁与人合伙经营一家机器制造厂。1799年,欧文同他的合伙人以6万英镑的价格购买了拉纳克镇一家大型企业,它包括一个棉纺厂、一个机器制造厂和一个占地150英亩的村庄,取名“新拉纳克纺纱公司”。
新拉纳克的2500名员工主要是被“圈地运动”驱逐到此的农民,也有破产的手工业者和流浪汉,这些人的成分极其复杂,多半是堕落分子。可是,欧文通过一系列所谓的“和谐社区试验”,竟然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模范移民区,在这里,酗酒、赌博、卖淫、刑事犯罪、民事诉讼、贫困救济都绝迹了。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只是由于他使人生活在比较合乎人的尊严的环境中,特别是让成长中的一代受到精心的教育。他发明了并且第一次在这里创办了托儿所和幼儿园。孩子们在托儿所和幼儿园里生活得非常愉快,父母几乎领不回去。欧文的竞争者迫使工人每天劳动13至14小时,而新拉纳克工人只劳动10小时半。当棉纺织业危机使工厂不得不停工4个月的时候,唯有新纳克的工人继续领取全部工资。此外,欧文还在新纳克办起了工人消费合作社、工人食堂;设立工人学校,给青年工人有学习文化的机会;还设立免费的医疗和养老制度,对有病或年老的工人进行照顾。欧文也因此成为名震欧洲的慈善家和富有的工厂主,以至于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和谐社区的成功建设激发了欧文进一步去实践乌托邦式的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上妻子儿女和百余名志同道合者,从英国出发,乘风破浪横渡大西洋,驶向美国,在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公倾土地,尝试去建立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社会。
欧文在美国费城和华盛顿等地进行一系列宣传后,立即吸引了800多人加入公社。于是,一个完全新型的“世外桃源”──“新和谐公社”就这样开始一砖一瓦兴建起来了。
欧文非常兴奋地带头劳动。他们砍伐树木、焚烧野草,开荒种地,盖房架屋,不久,一个个村落建立起来了,一个个工厂烟囱林立,机声隆隆。村外是红花绿草,交相辉映,青山绿水,蜿蜒曲折。林内街道整齐,树木成列,各种公用设施一应俱全,会议室、阅览室、学校、医院,甚至临时休息室,应有尽有。街心花园恬静幽雅,温馨和谐。一切都是那么美妙,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
公社实行财产共有(个人消费品除外),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公社办有各种工厂,也有农场、果园、商店,社员免费医疗,儿童免费教育,商店向社员供应必需品。
公社还有一项特别的规定,即全体公社成员无论男女老少都得从事各种有益的劳动。5岁到7岁的儿童,一律无条件入学。8岁到10岁的儿童除学习外,还要参加公社各种有益活动和必要劳动,如修整花园、做家务等。12岁以上的青少年,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在工厂、作坊等学习一定的手工技能。20岁到25岁的青年人,是公社建设的主力,因分工不同,或进工厂或下农田参加生产劳动。25岁到30岁的人,每天只需参加两个小时的生产劳动,其余时间则从事公社的保卫工作和参与产品的分配工作,也有一部分人从事科学研究和艺术工作等脑力劳动。30岁到40岁的人负责管理、组织和领导各个部门的生产工作。40岁到60岁的人则主持对外交往,如接待宾客、产品交换等。60岁以上的老人负责捍卫宪法,监督宪法的落实。这样,“新和谐公社”所有成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和谐”相处。
“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想看一看这个公社是如何“和谐”的,尤其是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境地的劳动者更是带着惊奇、带着羡慕、带着希望,如潮水般涌来。他们也希望在这个公社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连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如美国费城科学院院长威廉·麦克留尔、经济学家和博物学家约西亚·华伦等人也纷纷前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新和谐公社”的建立是这样的吸引人,以至于除赞成者对之大加赞扬外,连反对者也众口一辞,连声感叹。
但是,“新和谐公社”才红红火火了三年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例如,来参加公社的人形形色色,抱有各种目的,有着各种想法,所以,社员之间不久就产生了各种矛盾,变得不像预想的那么“和谐”了。又如,公社成员的活动目的只局限于满足本社成员的需要,导致公社产品成品缺少,即生产少,消费多,造成供需矛盾。再如,因成员觉悟水平不一,导致脑力劳动者日趋增多,而体力劳动者日渐减少,以至于技术工和一般工人匮乏,工厂、作坊经常停产关门,甚至连当时最先进的机器也不得不闲置起来。公社一家染坊虽然设备和设施能与当时美国最好的染坊相抗衡,但都无活可干。一个纺织厂每天能生产400磅棉纱、一个面粉厂每天能生产60桶面粉,都不得不时时停工。还有一块大到3600英亩的麦田因缺少足够的劳动耕种而收入微薄。这种情况下,欧文自己再也没有钱来补贴公社的逐日亏损。到第四年,“新和谐公社”不得不宣告破产。
(三)巴黎公社
1870年9月2日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投降。巴黎人民掀起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国,成立第三共和国。不想,政权却落入卖国贼梯也尔之手。当时普军侵占了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领土,十万普军直逼巴黎。对于奋起抗战的巴黎工人,梯也尔非但不予支持,反而进行镇压,并签订法德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大片领土给德国,赔款50亿法郎。梯也尔政府的丧权辱国行为激起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巴黎民众纷纷要求成立公社,以监督政府。
1871年3月18日晨,由巴黎工人组成的国民自卫军击溃前来镇压的梯也尔政府军,当晚控制巴黎所有政府机关和塞纳河上的桥梁。梯也尔政府成员及其军队、警察和官吏仓皇出逃凡尔赛。3月26日巴黎举行大选,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
公社设立10个委员会(执行、军事、财政、司法、治安、劳动与交换、粮食、教育、社会服务、对外联络)作为新的政权机构。公社解除资产阶级常备军,取缔旧警察机构。颁布教会与国家分离法令,改造司法机关,实行法官选举制。公社通过全体公职人员需经选举始得任命的决议,颁布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规定公职人员最高年薪6000法郎,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以防止国家机关由社会的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
公社在所有制、分配、管理和劳动立法方面实施某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通过将逃亡业主遗弃的工场转变为工人协作社法令,改变薪金收入高低悬殊现象,实行保持合理差别的劳动报酬制度,并着手劳动者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试验。公社还制定若干保护工人直接利益的劳动法令,如取缔面包房夜班制、禁止任意罚款和克扣工资法令等。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公社先后通过若干减轻人民负担和解决生活困难的法令。
正当巴黎人民沉浸在革命胜利的欢乐中时,梯也尔政府重新纠集武装力量,并勾结普鲁士军队于5月21日攻入巴黎市区。经过一周激烈的巷战,5月28日凌晨,巴黎公社战士弹尽粮绝,最后的147名社员在拉雪兹神甫公墓东北角的墙下全部被屠杀。巴黎公社的公有制实践仅持续60天就悲惨地结束了。
——本文摘自胡运动《论公有制》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