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劳、资中间的媒体:张绍刚的“犀利”与“柔软”正是走狗文化的共性
在一个网友的博客中看到了张绍刚与刘俐俐的视频,查看了一下张绍刚的履历,又从各方评价和张绍刚的自评中获取了一些信息,基本上对这件事情有了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对于事件本身我并不想做过多的评说,不过老僧和张绍刚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喜欢挖掘人性,所以就从这件事情上挖掘挖掘张绍刚的人性,进而挖掘挖掘张绍刚他们那个群体的一些共性,对于群体共性,我一向是以“文化”来标定的。
先引用两段资料:
1、央视主持人马东对张绍刚的评价:“绍刚嘴不饶人,其实人很柔软”;
2、张绍刚的自我评价:“我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老师”、“我们(与学生)之间绝不是平等的关系。课业上我的方式比较粗暴”、“我觉得我的优势就在于我够聪明,年轻时我说自己非常聪明,现在我只能说我够聪明,此外我还够努力。”“我平时的爱好就是睡觉,唱卡拉OK。看书不是我的爱好,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从张绍刚的自我评价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一个自认为“非常非常优秀”、“够聪明”将读书看成“生命中的一部分”的人,被一句“英雄双行体”撂倒,张绍刚和刘俐俐后来的一切纠结,都源于这个“英雄双行体”,非常非常优秀、够聪明、视读书为生命的大主持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莎士比亚的英雄双行体呢?这不是对张大主持赤裸裸的羞辱吗?于是求职女与招聘掮客就有了后续的你来我往。事情本身很简单,用赵本山的台词来说就是张绍刚“伤自尊啦”,后面对刘俐俐的一些刁难不过是为了找回场子罢了。
在一部人眼里他很“柔软”,在另外一些人面前他比较“粗暴”,粗暴不太好听,我还是说是比较“犀利”吧。这样的人其实很多,凡是没有众生平等意识的人,都避免不了这种双面性格。我一直对很多人说,欺下者必媚上,媚上者也比欺下,那种在领导面前、在老板面前、在比自己强势者的面前很“柔软”的人,在遇到比他更弱势的人群面前,就会显得很“犀利”,他们自己都可能完全意识不到这点,因为这已经是他们骨子里面的性格。在生活中,我喜欢与真正自信的人交往,所谓“真正自信”必然既不自卑,也不自傲,一切狂妄者都是为了掩盖自身心里那卑微的一面。以平等心待人,看似容易,其实很难,跳不出“分别”,就逃不脱“比较”,一有比较,就有高下,也就很难再“平”而“等”之了。虽然人人都有分别心,但在某些人中会表现得更突出。处于最上层的人,他们无上可媚;处于最底层的人,他们无下可欺;只有中间层才可上可下,于是他们也最容易媚上欺下。因此,这种“柔软”与“犀利”的双面性格,在中间层表现得最突出。在“极左时代”那些“僵化古板”的文艺作品之中,比如《五朵金花》、《刘三姐》、《乔老爷上轿》等电影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个叫“狗腿子”的角色,他们通常是地主家的管家,在电影中对地主“老爷们”就很柔软,满脸谄笑低头哈腰;而对农民则非常犀利粗暴,常常趾高气扬、昂头叉腰。我将这种依附于强势群体,欺压弱势群体的人称为走狗(这也是约定俗成的习俗),而将走狗们的行为特征定义为“走狗文化”。
在当下的中国,土地私有化还没有完成,所以地主、庄主这一类的强势群体还没有出现,目前中国的强势群体是资本家(也即媒体口中的民营企业家)以及官僚,弱势群体则很显然,谁是谁知道了。那么在劳资之间,媒体的位置在哪里?在官民之间,媒体的角色是什么?媒体、文人知识分子用他们的行动作出了答案——他们坚定不移的站在强势者的那一方,他们毫不犹豫的充当了强势群体的走狗。所以对于老板、领导,“张绍刚们”很柔软,而对于求职者对劳动力这一方,他们这显得很犀利。这是媒体的共性,他们必须考官府生存,他们必须通过广告费才能致富,权贵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不对权贵谄笑还能对谁谄笑?现在的主流媒体之中,没有任何独立的人文知识分子,只要一追究他们的经济来源,就一定会明白他们的思想源泉。
主流媒体都是文化走狗,这就是现实。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