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人士质疑梁林故居复建
(2012.2.1)
主持人: 2012年1月27日有媒体报道,位于北京是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因被拆除引发舆论哗然。在持续多年的拆迁与保护争执之后,梁林故居现在化为了一片瓦砾。相关部门就此提出了对梁林故居进行复建,引发文保人士的质疑。那孔老师怎么看这事?
孔庆东:这个事情,你看上去很简单,其实非常复杂。我们现在受媒体忽悠啊,一听说哪个名人故居被拆了,大家的确挺愤怒。这个事情为什么说它复杂呢?第一呢,我们不知道被拆除的这个房子,是不是政府认定的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缺失,没有。是不是原来这个房子上挂一牌儿,“北京市几级文物保护”、“北京市什么什么保护的遗产”?(主持人:会有“小金牌儿”嘛。)对,会有各种牌子。有没有在这个名单上,如果有,谁批准拆除的?谁怎么拆的,这得有一套程序。如果它原来是政府认定的一个文物保护单位,又给违规拆除了,那这有关人就要负责任;如果没有的话,它就是一普通民居、就是一普通民宅,如果它的邻居都可以合法地被拆除,那这个地方,它也不应该例外——就是这一条街上房子都一样的,都是危房、破房,统一地这一片都要拆,盖新楼,各种拆迁条件都谈好了,那你这个地方没有什么特权。这是一个问题,关键是这里是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涉及到一个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是不是所有名人故居,都要保留?我这个问题,恐怕是没有人提过的。啥叫名人,这得鉴定吧?孔老师算不算名人?是不是我家住那破房子,一路都得留着?就不管周围城市建设怎么怎么发展——“这是孔老师住过的,都得留着”——从哈尔滨一直留到北京,那我住过的多少地方,都得留着吗?今天还不用留,五十年后留,合理吗?是不是所有的名人故居,都要保留?什么样的名人故居要保留,这是不是得探讨一下?我觉得一个是这个房子本身的价值,说这个房子呢,明朝盖的,很有文物——(主持人:那得留啊。)是吧,这是一类。还有呢,这房子虽然不太好,破破烂烂地,但是呢,这是一个大作家,这个作家在这个房子里写出了什么什么重要作品。比如说鲁迅写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好现在有“百草园”、有“三味书屋”,而且多少人、多少孩子从课本里读到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以这个地方它要留下来,它有文化意义。我们不能说凡是一个名人,他住过的地儿,都得留下来,那样就有点变成是不是不讲理了?那我们要算一下,我们古代多少名人——(主持人:现代的名人多了。)名人太多了,现在的媒体这么发达。所以我们要在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尤其有些名人是这样的:这两年炒作他是名人(主持人:过两年就没了),过十年就不是名人了。(主持人:就不知道在哪儿了。)对呀,你看最近这孔和尚炒得这么火,明年就不会炒这么火了,也许二十年之后,没人知道我了。所以你不能说赶着他最火的时候,去评价这个事情。“风物长宜放眼量”,要用人的一生来评价他,这才是比较公正的。但是呢,这个事情,既然引起各方面人士的质疑,就再次提醒我们的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个拆建工作中呢,一定要慎重,慎之又慎。
网友:鲁迅说能保护我们的才是真国粹。
孔庆东:好,这个读孔和尚的书读得很深刻啊。对啊,在鲁迅先生那个时代,也就存在着“保护国粹”这样的声音。鲁迅就像孔和尚一样,特别注意“标准”问题。什么是标准;什么东西能够保护,什么东西不用保护,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我们”,能不能有利于现在的人民活得好、活得幸福。那你说抽鸦片还是国粹呢,那能发扬光大吗?那不能发扬光大啊。有的东西该反对、该推翻的,就得反对、就得推翻。能够保护我们的,才是国粹。
网友:那个大大的拆字正恍如似血残阳,在我看来,血腥得很呢!但我们也要防备被别有用心的人忽悠了。
孔庆东:说得很正确。
网友:那要也是文物,那北京的老公厕就全是文物了!
孔庆东:这个话还真不是笑话,北京有的厕所还真是文物。北京南城胡同里有些厕所,知道吗,是明朝的。那一块砖,每一块厕所里的破砖,都比美国的历史要长,都可以拿到美国国会博物馆,让美国人天天跪着磕头的。你别小看咱北京这厕所。
网友:我倒是觉得,什么事都两面看,一些历史的遗迹都在残破的平房、胡同里,脏乱差。一个城市要发展,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动,还怎么发展?哈尔滨李兆林将军被害地,以前就是个危楼,后来拆掉盖了个大商场,不过在这么寸土寸金的二楼,建了个李兆林将军的博物馆,我觉得这样就很好。
孔庆东:这个例子举得非常好。但是李兆麟将军的“麟”字写错了,是“麒麟”的“麟”。欢迎大家到哈尔滨的时候,去看看李兆麟将军的纪念馆。
主持人:也就是说可以发展,可以拆,但是也要给人家保留一部分。
孔庆东:对,你要保留,而且这种保留比原来的更好。(主持人:总比看到危楼强。)这个地方还更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网友:没有建设怎么来的领导们的收入?拆真建假属于正常!为了领导的茅台,要多做!
孔庆东:好,我们都为领导做贡献。我们现在特别要反对的那种强拆,是什么呢?就是老百姓住在里边,没有跟人家谈好拆迁条件,没有合理的补偿,就用暴力打人、抓人,然后把人家房子毁了。(主持人:这叫强拆吗?)这是破坏民生,破坏社会和谐的,这必须坚决反对。
镉污染事发地市长坦言政府监督缺失,深感内疚
(2012.2.2)
主持人:2月1日,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新闻发布会,在事发地河池市举行。河池市市长何辛幸就镉污染事件向公众鞠躬道歉,并坦言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当地经济发展环保意识薄弱,政府监督缺失。孔老师,怎么看待这次政府出来道歉的行为?
孔庆东:我怕忘了,首先纠正何市长的一个病句,他说:“我们感到十分愧疚和深深地自责”。“感到”后面不能加“自责”,“自责”是一个行动,你怎么能“感到”呢?能“感到自责”吗?“自责”就完了——“感到内疚并自责”、“并深深地自责”。怎么能说“感到自责”呢?刚才为什么你听中央一号文件听不下去呢?就因为这种套话里面,经常不小心就包含着病句。你听着好像很通畅,其实里面经常是搭配不当,只有像孔老师这种专业人员一耳就听出来了。这是他的秘书写的——我们很多秘书,很习惯就写这种长句子,他不管前后的关系。听上去也没错,意思是对的,但其实如果有学生、老师看这个文件,就把人家误导了。记住,“自责”是一个行动,不能够“感到”;“感到”的是一种心情,可以“感到内疚”,这是对的。纠正病句,不等于批评何市长,下面是表扬何市长。环境污染的地方很多,但是我们很少看到市长带头来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主持人:还特意开新闻发布会。)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内疚,表示自责,所以我对广西河池市的市长给予表扬。之所以给予表扬,除了他这个表现不错之外呢,还有我个人的一份私心。(主持人:什么私心?)因为我去过河池市。(主持人:你见过这个市长吗?)那没见过,我去得早,我去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儿呢。我是八十年代去的,二十多年前了,我们北大中文系去进行实习,深入民间实习。(主持人:跑那儿去实习?)对,我就带领一支实习小分队,到了广西河池市。但是我们不是住在市里,在市里边待了一下,我们就住到山顶上,跟少数民族的老乡住在一起,住在那种地方。所以我对河池这个地方,是有感情的。河池那里,山清水秀。我光说“山清水秀”你体会不到是怎么好,你就想想——(主持人:我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哎,你就想想桂林就知道了。多么好的山,多么好的水啊,如果我们听到那里的山水被污染了,你会感到心疼。你想想,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那样的地方,如果遭到污染了,谁听了都会难受,甚至会气愤。所以我呢,是不忍心知道这样的新闻的。但既然发生了污染,市政府出来承担了责任,好,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这个事情又和我们上一条新闻有联系,上一条新闻刚说过我们农业问题很重要,如果发生大面积的污染,必然要影响农业,污染的是土和水。我觉得这个市长,他讲得很好,不光是态度好,分析的原因也很对。有些地方原来经济不够发达——像河池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它急于去发展。这些地方的领导,我也见过一些。他老觉得我们跟邻居的市,邻居的省相比,我们是落后的,所以他想急起直追。他想在自己百姓面前显示自己的政绩,想在中央面前显示“我们有领导能力”。所以,往往就为了政绩,为了急起直追,为了经济发展,就忽略了其他的事情。所以他说“我们的观念是落后的”,从观念上、从思想深处去找原因。具体的事情,谁污染了,哪个工厂污染了,你就要处理它。但是政府,必须要有环保意识。(主持人:有这个态度。)甚至我认为环保意识应该在先——办一个事,这事还没办呢,应该先想环保的事,应该先想那个坏事。那么现在既然已经道歉了,还鞠躬了,那我觉得下一步呢,就是认真地把这事情查处清楚,追究责任,然后呢,避免第二次事情再发生。
网友:认错了,有进步,但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啊。
孔庆东:对,我们要防止这种情况。
网友:谁是责任人,怎么污染的,具体细节是什么,谁来负责?
孔庆东:对,这不能说市长替你们背黑锅了,市长道了歉,下边谁都没责任了。下边谁污染的,都得追究。
网友:这种市长表态作作秀也算好,但是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才行!
孔庆东:而且不能说这个事情表面上处理了,污染还继续在发生。
网友:正确的态度,需要正确的行动来支撑,还是“看疗效”吧!
网友:为了地方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些父母官你们想到吗,你们获取的这些所谓的效益,你再拿出10倍的金钱治理,也换不回河水的清澈,目前中国都是这种饮鸩止渴的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可持续性。
孔庆东:化学污染,是最严重的一个污染。我们以前传统的污染,就是农业污染。农业污染呢,用今天的眼光看,其实并不严重,就是我们常说的脏、埋汰了——比如说你把垃圾倒到河里了——即使很脏,但是它是短时期的。化学污染往往是不可逆的,彻底把这一片的环境就毁掉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