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计划(ICP)4月30日发布的题为《根据购买力和实际支出的世界经济》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美国的87%。这是对2011年两国GDP进行PPP换算后的结果。据称,ICP是进行国家间经济实力比较研究的最具权威的研究组。
与此同时,英国《金融时报》和《经济学家》、美国《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要媒体纷纷以上述ICP的分析为基础,预测认为中国的GDP有望在2014年内超过美国。ICP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1年至2014年中、美经济增长率作为依据进行计算的。在此期间,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为24%和7.6%。
按照世界银行和西方媒体的预测,美国在1872年超过英国后,时隔142年将把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位置让给中国。据分析,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这场大“超越”本应发生在2019年,但在更新了商品与服务的成本之后,经济学家发现美中经济规模之间的差距大为缩小。这些变化意味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主宰全球的时代几乎宣告结束。
不过,将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计算工具进行改变,让人感到有些费解。这也许就是中国成为世界首强的缘故。然而,由于这种计算方式的改变,也让全球经济格局图景发生了深刻变化。
例如,印度此前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用新方法换算,如今印度已变为全球第三。而2005年,印度经济规模是美国的19%,到2011年达到美国的37%,该比例提高了将近一倍。俄罗斯、巴西、印尼和墨西哥都进入了全球经济前12强。
相比之下,由于成本高、增长低的缘故,英国和日本相比2005年排行榜与美国的差距拉得更远,德国的相对排位略有提高,意大利则维持了原有排名。这一结果将加剧有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性国际机构投票权的争论,国际金融机构与全球经济实力对比越来越脱节。
事实上,世界银行新评估的数据并不说明中国有多富,美国人均GDP接近5万美元,排名全球第12,中国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排名全球第101位。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克·佩里称,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是9844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这是美国在1912年首次达到的人均经济产出水平,这是100多年前的事了。
那么,西方国家为何突然把中国捧为“世界首强”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试图借此压迫中国承担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国际义务,同时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中国真的变成了“世界首强”吗?这个“捧杀”中国的论调站得住脚吗?西方国家唱红脸者抛出高帽,溢美不断,主旨是“捧”,试图捧得你对号入座,然后提高“要价”,要求中国承担超出实际能力的“责任”。
其实,中国官方对西方将其捧为“世界首强”不以为然。因为政府高层担心上述数据可能带来的国际责任。因此,他们并不愿意被推上国际舞台——至少目前不乐意。尽管近年来中国GDP总量快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更需要强调中国GDP的质量及人均拥有量:从这两个指标来看,中国仍然和西方国家差距很大。
因此,不管西方突然对中国褒扬也好,还是捧杀也好,作为中国国民都应理性看待自己与世界关系中的“变”与“不变”。诚然,中国在不断变化,并通过变化去赢得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然而中国自身发展定位仍然没有大的变化,仍然面临着自身的诸多难题,也仍然没有能力担当超出自身发展水平的国际义务。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应只看经济总量,更要看到居民实际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当前,中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而中国人口2020年将增加到14.5亿。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到2040年左右,中国将面临1280亿美元的巨额社会福利赤字……这些都是中国将来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