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踩踏事件绝不是偶然的。在事发现场试图制造混乱的绝不仅仅是一批人。从公开渠道获得的信息中就可以发现有两批人,在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形式制造混乱。
踩踏事故现场有人在人群中高喊“快点挤,这边视野好”,引起人流向观景台上冲。在此之前,有人在附近酒吧门口抛洒类似美元的代金券,也起到吸引人流聚集的作用。几乎同一时间,几乎同一地点,两批不同的人员各自实施了旨在推动人流,制造混乱的行动,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好吧,让我们向理性的方向先退一步,假设这次事件真的是巧合。那么后续发生的一些事情就无法解释。
经常上网,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老用户都应该观察到过,有些突发性灾难事件发生后,大规模爆发的造谣、传谣会呈现某种程度的滞后。
这很正常。因为任何大规模、大范围同步爆发的舆论、消息都不会是偶发现象。集中的、有明显指向性的舆情背后都是有组织的,有专人负责分配工作、分发资料,有专人负责文案,有专人负责协调,还有专人负责宣传和推广。
如果没有这种有组织的舆情集团操纵,即便有非常劲爆的突发性事件,可以吸引公众眼球,舆情方向也是分散的、混乱的,不会带有强烈的引导色彩。
分发资料、分配工作、写文案、协调同步,最终再推广,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引导舆情的文案推出之后,舆论在公众中发酵也需要时间。因此每次突发事件之后,大家会观察到,第一时间各新媒体平台上传递的舆情往往比较和谐,以震惊、哀叹、哀悼和救助、寻人等信息为主。舆情被引向负面一般要等到几个到十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之后。
因为作息习惯的原因,白天发生的突发事件,往往到夜里就会开始出现有组织引导舆情的情况。如果事件发生在半夜,舆情引导往往会比较慢。
然而此次上海踩踏事故发生之后,舆情引导的行为却发生得极其迅速。
事件发生于昨天半夜,今天早上开始就有关于死难者数字的谣言开始疯传,紧跟着又出现了针对《解放日报》的集中攻击。
从事件爆发到引导舆情攻击政府、攻击媒体,前后历时不到12个小时。尤其针对《解放日报》的攻击,报纸分发到报亭应该不会早于凌晨4点,攻击言论上午就出现。只有攻击发起者、协调者、推广者同时都在线上,并且有专人负责反馈事件进程,其反应速度和推广力度才有可能达到现在这个程度。
大家还可以稍稍回忆一下,这次事件发生前,舆论领域有什么不太引人注目,但却比较异常的情况。
临近年末,世界和中国大事频发。远的有什么世界油价波动、卢布暴跌之后反弹,近的有香港、台湾的闹剧,即便是在大陆,几个重量级贪官倒台也能制造足够话题。所有这一切谈资完全可能占据公众全部关注。
但在某些大家不太留意的角落,却总是回荡着一些很奇怪的声音。总有人在有意无意的撩拨上海人、非上海人之间的那点矛盾。比如新浪微博里“全球上海人权益XXXX组织”等一些帐号,来来回回的鼓吹、煽动,唯恐天下不乱。
他们的有些言论甚至纯属找骂。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帐号发布找骂言论后,面对网友的围攻表现得极为淡定。似乎他们早就料定说的话会被骂,挨骂对他们来说完全不值一提。
什么力量能让人发表无理取闹的言论于前,将污言秽语置之度外于后?不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做这类事,没有相关利益输送,可能吗?
当然我相信。即便把那些煽动地域矛盾的人抓起来,他们也绝不会承认此事与其有关,甚至不会承认他们这样做是有人授意的。这太正常了,搞宣传的本来就不必了解全部计划。让相信上海人、上海话高人一等的人来鼓吹那套东西事半功倍。
灾难发生后,除了哀悼逝者、救助伤者之外,更重要的是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为此,上海市政府已经宣布取消春节前全部大型活动。然而这一解决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除非以后永远不搞大型游乐活动,不然类似事件总有可能再次发生。
想要真正有效的避免这类事件再次发生,必须搞清事件真相,揪出幕后推手。
那么对国家强力部门来说,就应该建立一套机制,将所有致力于煽动社会矛盾、制造对立的自媒体账号分门别类监控起来。分析其活跃度,找到账号实际控制人,监控其所有对外联系渠道。弄清到底是什么人在资助这种制造对立、破坏稳定的行为。
同时,对事件过后造谣、传谣的所有自媒体账号,也要进行甄别。第一时间原发的自媒体账号几乎可以肯定是对方可以牺牲的“过河卒”,想逮到这些账号的持有人很困难。但第一时间转发的“大V”和营销号很容易控制。应该立即调查、监控其联系方式和银行账户。搞清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转发的,从转发谣言中是否获得经济利益。同时,通过监控这部分人,进一步调查,争取挖出事件的幕后组织者。
成语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羊圈再结实,只要狼还在羊圈外转悠,羊群就难保平安。真正想让羊群不再遭遇危险,应该主动出击,打掉恶狼。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