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迟到的国际承认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说明了什么?
屠呦呦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扬名世界,这位85岁高龄的药学家,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她的研究事业也是毛泽东、周总理亲自指示的研究项目。
屠呦呦引起世人关注,是因为2011年9月12日,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在美国拉斯克基金会设立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个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被看作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因此,一些媒体曾经揣测“诺贝尔医学奖在向中国招手”。
墙内开花墙外香。在获得拉斯克奖之前,屠呦呦一直默默无闻。屠呦呦1930 年12 月出生,浙江宁波市人。1955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同年转入新建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最高学历为本科。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仅2008 年全球便有2.43 亿疟疾病例,导致86.3 万人死亡。随着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逐渐产生抗药性,疟疾的防治在20 世纪上半叶被重新列入医药界的研究课题。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希望研发出新型抗疟药物,但一直苦无进展。
屠呦呦兄妹五个,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典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鸣之声。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
学生时代的屠呦呦“长得还蛮清秀,戴眼镜,梳麻花辫”;读中学时,她“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但有个特点,只要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1951年,屠呦呦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读书。在那个年代,身为女孩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她说“很幸运”。在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55年里,她潜心事业,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坐小楼。她最优秀的研究成果完成于文革时期。她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自己却安守清贫默默耕耘,她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新中国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屠呦呦1969年参加项目团队。在这一项目中,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1971年,屠呦呦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并且报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1972年3月,屠呦呦以研究小组代表的身份报告了青蒿中性提取物的实验结果,她报告的题目是:“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抗疟中草药工作”。当时全场振奋。在其后的临床观察中,屠呦呦不仅带头试服,还亲自携药去海南昌江疟区现场,验证治疗效果。在她报告了“30例青蒿抗疟全部有效”的疗效总结后,掀起了全国对青蒿抗疟研究的高潮。1977年,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
改开以后,这位土生土长的药学专家,备受冷落,被人讥讽为“三无”科学家,没有院士头衔,没有博士学历,没有海外经历,再加上她在“文革”中成长,又性格直率、敢讲真话,曾多次参评中国两院院士被拒之门外。有人说青蒿素不是中药,是化学药,并鄙视其是毛泽东时代“人海战术”的成果。而屠呦呦却引以为荣,她在获奖感言中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军民大联合的项目,大家都是很协作、不分你我的”,“荣誉也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青蒿素的科学成果对人类战胜疾病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新中国科研举国体制的原因,青蒿素研究成果一直没有突出屠呦呦个人,而是表彰团队。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奖如下: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2009年,获第三届(2009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10月,诺贝尔医学奖。
青蒿素研究成果荣获诺贝尔奖,是实至名归。
屠呦呦的获奖表明,诺贝尔奖这个西方人设立,实施中曾带有某种政治偏见的世界级奖项,也不得不承认新中国对人类有目共睹的诸多贡献。这是可喜的进步。
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中华传统医药是人类医药的学宝库和珍贵文化遗产,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屠呦呦的获奖表明,新中国的科研体制具有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青蒿素科研成果与“两弹一星”、人工合成胰岛素等重大科技成果一样,体现了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及群众性科研活动的伟大成效,新中国科学事业一度跻身世界前列。那种崇洋媚外、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单纯靠利益驱动的思维和做法应该反思。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