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大目标”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之九
杨景水
“大目标”是《中国不高兴》的们最为关注,谈论最多,也最为“新颖”的话题。显然,不把他们的“大目标”定为国家的大目标,他们是不高兴的。这种高涨的爱国热情是可钦佩的,但热情中应当有理性,更应当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
王小东说:“中国应该有什么样的大目标?我认为第一是要在这个世界上除暴安良,第二要管理比现在中国所具有的更大更多的资源,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他还说:“我们要管理比现在大得多的资源,经济上进行管理,政治上进行指导,我们要领导这个世界。从人类文明的历史来看,我们是最有资格领导这个世界的,西方人要排第二。”并说:“有人说中国应该给世界提供一个榜样,但我认为,如果中国只是给世界提供一个新的榜样,那这个目标太小了,中国应该提供的是真正的管理和领导。”
听来使人振奋,使人鼓舞,尤其是年轻人。说来,这种雄心壮志还挺有根据:“毛泽东曾经说:我们有世界1/4的人口,我们要对世界做较大的贡献。”如果不是我疏忽,这大概是全书里唯一一句以肯定的语气提到毛泽东的话,尽管不是原话。然而,遗憾的是,毛主席所说的“较大贡献”,按一般的理解,应当是本着马克思所说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精神,对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给予支持,而不是去“管理”、去“领导”,更不是“要管理比现在大得多的资源”,不是去“领导这个世界”,那岂不是毛主席所反对的大国沙文主义了吗?甚至是帝国主义的掠夺之路!宋晓军说:“未来的资源分配:谁厉害谁说了算”,“事实上,在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很多年轻人在网上就已经很悲观了,他们深知中国不可能靠运气打赢一场战争,并通过胜利来完成产业重新整合以最终实现崛起。按照他们的话说,还不如我们彻底失败一场,最终刺激我们真正认识到这个时代和这个世界的现实。以一种悲观的态度讲,那个时候中国就知道什么是‘大目标’了。还有很多年轻人认为,应该借这次经济危机的机会,像苏联借助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那样,对西方的技术、设备进行‘抄底’。”对于据说是年轻人的这种认识,宋晓军显然是有同感的。其实,宋晓军比年轻人还着急,他说“再不建立大目标,中国就没机会了”,即使他明白,年轻人所说的“深知中国不可能靠运气打赢一场战争”的话,而且他也明白,“道理很简单,你打不过人家,人家不讲理的时候想收拾你就收拾你。”尽管如此,他还是鼓着劲儿提出了那两个“大目标”。请问,“人家不讲理的时候想收拾你就收拾你”,帝国主义何时讲过理呀?
不过,下面的话我是同意的:“一个国家的‘大目标’正是在一种‘战争危机’中逐渐形成的,直白地说,是给逼出来的。虽然有一些人现在跟着西方叫嚷‘中国威胁论’,我们自己也称是‘和平崛起’等等,但是至少怎样避免战争、遏制战争也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因素。无数的事实证明,西方几百年来形成的‘持剑经商’的传家宝是不会丢弃的,你想靠自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感化人家放下人家手中的剑,跟你温和地做买卖,……这其实是机会主义!”这话有道理。只是“大目标”需要冷静而理智地再考虑。
都知道春秋时代越王苟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的典故,我并不主张我们永远韬光养晦,但是在力量对比,我们明显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还是以守为攻为最佳选项。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开始就锋芒毕露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把自己暴露在风口浪尖上。随后地缘政治利益把美俄两国摆到了敌不敌、友不友的勾心斗角的境地,尤其在小布什当政8年中到处树敌,给了我国较长的一段“发展机遇期”,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昔非今比了。这大概就是《中国不高兴》的们产生雄心壮志“大目标”的心理基础吧?然而我以为,既然自己并不反对“深知中国不可能靠运气打赢一场战争”的推测,又何必那样锋芒毕露呢?即使有一天我们的综合国力真的天下无敌了,也应当牢记毛主席的教诲:“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大目标当然是不能没有的。我以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制定大目标的前提。尽管有人也许说这是“文艺腔”。因为,一百五十年的近代史一再雄辩地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上是如此,当今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也是如此。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经济、国防、科技等才会有保障。
从2008年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风暴所导致的以西方国家为主的经济危机,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理论的正确性,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最终不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效仿,我们总要走自己的路。回想当年,建国初年的大跃进,头几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满鼓舞人心的,如果按八大的路子走下去,前景也一定是不错的。前苏联头些年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也是很快的,在向宇宙进军的征程中曾走在了美国佬的前面。但为何后来就不行了?我看不能完全归罪于计划经济本身。计划经济作为新生事物总不能一开始就十全十美,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不能一有问题就全盘否定。我这样说,并非主张走回头路,而是说,当初应该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改革,可惜时机错过。现在的问题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着力培育公有制经济成份,缩小并限制私有经济的剥削程度,保护好工人的利益,像当年的“劳资两利”的政策。减少中间环节,以保护生产者、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合理分配劳动成果,适当缩小收入差距。杜绝奢侈风,要明了奢侈风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敌。为防止生产的盲目性,应加强对社会生产的计划性指导。要使广大劳动者体会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而不是被雇佣者!有了这样的社会氛围,也就没有了腐败的土壤。
2009,6,11,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