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归侨》一书读后感

许丕新 · 2014-04-28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香港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 许丕新 2014/04/25

  由加拿大历史学家格兰‧彼德逊(Glan Peterson)用十年的时间,经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对中国归侨的历史和现状及相关问题作了科学和重点的论述。这是我见过的海外学者,特别是非华裔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群体的专题史论,是一本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学术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的归侨历史作了一次比较综合系统的梳理和论述,填补了海内外侨史研究的一段空白,这是十分罕见的。就我所见,不要说外国人,就是中国学者到目前为止,我也只看过一本由北京学者黄小坚教授于2005年5月出版的<归国华侨的历史与现状>一书。可见这一课题研究的稀缺和艰难,实在难能可贵!

  下面谈一点个人读后感:

  首先,我是从本书最后的注释和参考书目(157p—207p) 共50p约占正文1/4的篇幅开始读起来的。其中内文的注释部分占32页615条,参考书目占18p合档案源8处、报纸和期刊44种,书籍文章文件等约共276种/篇。通过浏览这一部分的目彔内容再回去读正文,我脑子里逐步对本书所描述的有关中国归侨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的史实有一种扎实、信任的感觉。全书是以大量公开或不公开的史料和数据,口述采集和详细的调查研究写就的。这是这本书最大的一个亮点。

  其次,初读完本书给我印象很深而且我感觉通篇七大章写的最精彩的当数第一章 “前言” 和第五章:华侨华人爱国者、难民、商贾巨头和学生1950年代投奔中国 。第一章几乎可以看成是全书的缩写版或称精简版。精练且重点突出。第五章恰好描述的是我们这一代归侨当年经历的 “激情燃烧的岁月” ,犹如重返当年身临其境十分亲切。我们不难看出在笔下,他十分简练和极富逻辑地向我们描述了海内外中国人移民和迁移的历史,向我们剖析了中国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对待华侨归侨的矛盾认知和时左时右的方针政策。为我们考察和了解中国归侨群体的形成,发展,特点和各种矛盾的思想的冲突、转变的历史经历等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依据。一晃就是半个多世纪的归侨人生啊,本书像一把历史的钥匙,帮助我们打开了心中记忆的闸门!像 “过电影” 似的再次演译了我们归侨人生当年的艰难起伏,令人心动,好几次读着读着泪水不期然地流下。

  我们看到:要了解和认识华侨归侨问题,离不开他们所生存的大时代背景的影响和制约。近百年来对海外华侨和归侨的影响和震撼,最重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新中国的诞生。它直接、间接影响和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改变了我们人生道路的选举和人生成长的轨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归侨群体的命运,兴衰成败从一开始就十分紧密地同新中国的命运和政府的 “侨务政策” 联系在一起了。而“侨务政策” 是依据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修改的,时松时紧。许多老归侨戏言我们归侨的 “心跳” 自然就随之 “时起时落”了。

  本书详尽地向我们揭示了从建国初期海外华侨出现回国潮,为争取外汇,打破美国和西方封锁,吸引华侨投资发展经济建设等而相应改变调整土改有关华侨地主成份和不剥夺华侨土地房产的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包括实行对华侨归侨子弟回国读书及生活上 “一视同仁,适当照顾” 的方针等。及后,经历三反五反,肃反,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57年反右,58年三面红旗,59到61年三年困难时期,62年实行纠错的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再发展到1966--1976年十年文革,周、朱、毛相继去世,四人帮倒台直至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的命运在近60年间呈现出多样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在本书的不同章节中都可以得到印证和部分实例。在中共左倾思潮和路线当道时期,侨务政策以淡化和否定 “侨”的 “海外关系” 为焦点,逐步疏远、冻结或结束了被外界称之为中共同华侨归侨的 “密月期” 。

  从七十年代开始,逐步放宽归侨出国探亲和继承财产的限制,开始形成了一波波人数众多的出国潮。全国各地的众多归侨,以探亲,扶养老人和继承家族生意和财产等为由纷纷申请出国。到上世纪80年代形成高潮。对许多人而言,申请出国在思想感情上都经历或多或少的痛苦煎熬。不少人在重新踏上罗湖桥时都不由自主的含泪回望那片曾经给过自己甜酸苦辣人生的、深情的祖国大地。一些侨史学者在分析和思考这一群原本那样爱国回来的归侨出现的一股股出国潮流时评论说:这实际上是对大陆建国以来侨务政策在以 “阶级斗争为纲” 路线下不断左倾化的一种反动。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

  当众多的归侨们重新走出国门,来到陌生的世界,深藏在他们内心中的爱国情怀和流淌在自己血脉中的爱国基因再次迸发了。这些 “天生的爱国者” ,收起个人心中的怨与恨,把他们对祖国的爱,再次为我们演译了拥护和支特祖国 “改革开放” 的大戏!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放弃毛时代 “以阶级斗争为纲” 改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内涵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政治路线,建立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全面改革开放了中国市场。很显然,以 “海外关系” 占优的 “侨” ,再次被国家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提到战略位阶上,围绕这一 “中心”恢复和调整之后的 “侨务政策” ,出台了首部<归侨权益保护法>,国家再次拥抱和充分肯定海内外 “侨”的 “海外关系” ,近一亿的海内外的华侨华人和归侨,围绕支持祖国改革开放的伟业,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投资潮” 。

  格兰‧彼德逊(Glan Peterson) 在本书向我们揭示了新中国在中共领导下和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冲突、矛盾和适应的复杂经历,特别还深入揭示了在认知、对待和处理华侨、归侨问题上党和国家侨务政策左右思想的斗争。集中体现在究竟如何看待 “侨” 的 “海外关系” ,人们看到一个带有规律性现象:当人们真正拥抱 “海外关系” 时,侨务政策必然走上轨道,广大归侨的基本权益和利益就得到保障,人人心情舒畅,反之,当人们开始厌弃或批判“海外关系” 时,侨务政策必然开始左倾,广大归侨的基本权益和利益就开始不断受到侵犯和剥夺,广大归侨的心就凉了。

  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的原因上去找问题,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中共在处理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犯了左倾盲动的错误。急于进入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直接影响到党内外阶级关系的变化,涉及广大归侨关系最直接的当然是侨务政策不断左倾化,作为带有资本和外汇优势的华侨和归侨,在争取到你的外汇之后,在政治思想上自然把你作为 “外来人” 甚至是 “不可信任”或 “不可重用”的人 ,而你身上 “海外关系” 的标签只好保持终身。

  另一个深层的原因我们还可以看到,就是历史上历届中国政府的统治者如何看待华侨和归侨?一般而言,中国当代的统治者都把华侨和归侨看成是 “商品” 或按 “需要”当作可以利用的某种 “工具” 。这种岐视性实用主义观点和阴暗意识甚至流传到中共特别是那一小撮极左分子中。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对某些政府官员的这种潜意识自觉或不自觉地常常流露 “高人一等” 、 “需要时就用你,不需要就走人”的论调,表示反感的原因。

  第三,在本书谈到30年前他回到中国旅游中,偶遇一些在1966--1976年文革时受到 “冲击” ,本身有 “海外关系” 的 “归国华侨” 的经历。写到:” 我开始想了解是何种强大的动机和氛围,推动这批年轻人情愿放弃一切而永久 “回归” 到他们中许多人从来就没有放在眼里的祖先的土地?为什么1950年代的中国能激发起如此勇敢的行动?为什么他们在曾经张开双臂欢迎他们的 “祖国” 遭受诸多的苦难?” 我在此还想再加一条:为什么当他们遭遇苦难走出国门后依旧是这样眷恋和深爱自己的祖国?

  回答上述几个为什么除了从主、客观的环境给予说明外,更重要是要从传承我们世世代代形成的一种侨文化精神找出内因。昨天的经历就是今天的历史,历史凝炼出一种精神,是由文化体现的。数百年来一代代走出国门走遍世界的中国人,他们比他们在国内的同胞更早地经历了世界各地的资本主义和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更早更多地见识过比国内同胞见识过的人类社会的文明,他们经历过比国内同胞更复杂和艰苦得多的苦难的岁月,他们将祖国的中华文化和优良的民族传统带到全世界和他们居住国的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比原先单一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华族文化,促使这一特殊的华族群体逐渐成为更为先进、文明、包容、和谐的伟大族群。他们如此丰富多元的社会实践必将产生更先进的文化,如今这一文化同时融进到正在极速演变形成的多元的华人社会的群体中,一代一代相传和继承。这是深埋每个归侨心中的精神文化力量,这正是这一特殊群体生生不息的源泉。

  最后,我想为本书提一点建议。在书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这样重要选题时,请不要忘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今天己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管辖的港、澳特别行政区超过数十个国家地区百万之众的归侨。他们实际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的一部分,这是一群经历过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归侨,他们是最早拥护改革开放掀起投资潮的急先锋,他们又是架构中国和他们原居留国的友谊和贸易的桥梁,今天又成为爱港爱国的中坚力量。但是,自从香港九七回归中国以来,实行<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在这一点上完全继承港英殖民地制度下不承认有 “侨” 的法律身份存在。而中国的侨务部门相当关注香港侨界的动态,在实际上经常保持同香港几家重要侨社联系。但只要一提到香港 “一国两制”下的<侨务政策>究竟是什么?他们总是三摇其头或不予回答,一晃时间己过去近十年仍不得而知。这是十分令人遗憾和惋惜的。由于没有 “政策” 许多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侨心难以凝聚,侨力就难以发挥。中国一再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港澳台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侨务政策依据不同的对象应有不同的重点。这当中既有仍然保留中国公民身份的国外华侨和国内的归侨(含港澳特区的归侨) ,也有己经是外国公民身份的各国的华人,即有相同也有不同的权益和利益。这恰恰是挑战在新形势下中国侨务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诚如在本书结尾所说的:我们的故事远未结束。 “所有的评价应等待有朝一日有其完整的历史纪彔出现。或许其他覆盖二十世纪中国发展全部历史的史学家可以给出它的各个方面。果真如此,则华侨的具体命运可以隽刻在总体的历史画卷里。” 这是对百多年来华侨和归侨们用生命书写的历史赋予了崇高的历史评价。侨友们,借今天这样难得的机会,我想请大家起立,用热烈的掌声向尊敬的格兰‧彼德逊教授表示致敬和感谢!

  看完本书,我最后想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归侨,我们没有遗憾了,因为,我们和祖国人民一道正在创造历史!

  谢谢。

  (4200字)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3.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4.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7.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8.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9.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10.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