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及由此引发的对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重新认识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
认识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实事上做出过两种设想,但只对其中一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做出过设想,是我们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全部国际共运史所有重大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好在我国怎样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
按照传统的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马克思只对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做出过一种设想。就是马克思最早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论述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基本观点。
在《宣言》中,马克思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首先,马克思分析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他指出:“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随着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工场手工业”代替了“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马恩选集》第一版第一卷252页)在资产阶级产生和其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大工业的产生,和市场的扩大起了决定性作用。现代大工业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基础。
其次,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指出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后果就是政治的集中。”“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同上253-256页)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强大压力,它必须发展,而且必须迅速发展,“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再次,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他指出:“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要证明这一点,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循环中愈来愈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同上256页)“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造成的财富了。”(同上257页)在马克思看来,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已经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再适应生产力的继续发展了,它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已经只能在不断的被消灭、被破坏、被浪费中发展,生产力已经提出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因此就认为资本主义再也没有发展的余地了,他接着指出:“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同上257页)这里马克思认为“夺取新的市场”和“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是资本主义得以继续发展的条件。从理论上讲,“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似乎是没有止境的,创新总能在“旧的市场”上发掘出新的需求;但是,“夺取新的市场”却是有极限的,一旦世界统一市场完全形成,就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了。如果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资本主义还能发展吗?再则,究竟怎样的“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才能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呢?这里马克思没有论述,因为在他看来,这已经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物质条件,已经表明资本主义成为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他还要揭示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将要直接埋葬资本主义制度的“人”,因此他接着转而论述,
最后,马克思分析了无产阶级的作用。他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资产阶级即资本愈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跟着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渐激烈,“最后,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同上257、261页)
上述就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的全部内容。马克思一生都在坚持《宣言》的基本原理。在1872年他和恩格斯为《宣言》写的德文版序言中说:“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上228页)在马克思后来的著作中,他只是对《宣言》中表述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更祥细的论证和补充。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时,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进一步论述:“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劳动的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贫困、压迫、奴役、退化和剥削的程度不断加深,而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论》人民出版社第一版第一卷831-832页)这里的论述是与《宣言》的基本原理 完全一致的,对“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分析,是对《宣言》中“资产阶级愈是发展,愈是增加自己的资本”的更祥细的补充;对资本主义占有与劳动社会化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是对周期性经济危机已经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更祥细的诠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也是马克思以后,所有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一直坚持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的基本表述。
但是,包括马克思在内的所有马克思主义者从未发现,这一理论事实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当资本主义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把生产力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被提上历史日程。这时,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一旦无产阶级在斗争中获胜夺取了国家政权,就必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显然是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得出的结论。在这里,不管无产阶级革命是首先在“一国胜利”,还是在“多国同时胜利”,不管是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胜利,还是在落后国家胜利,都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的应有之意。这也是对伯恩斯坦以来各种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最有力的斥责,我们绝不能等到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以后再搞社会主义。这第一种设想的科学性,已经为“十月革命”以来,世界上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所证实,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就在于,即使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也能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资本主义,走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那么,如果无产阶级没有很快夺取政权又将会怎样呢?就象《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一百六十多年,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然在继续发展,并没有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那样。这种情况也没有超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的设想。这就是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二种设想。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只是表明资本主义已经成为生产力继续发展的桎梏,表明资本主义已经步入了腐朽没落之路,但并不等于资本主义已经不能继续发展了。资本主义依然能够通过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来继续自身的发展。然而,这只是资产阶级在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和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道路上的发展,一旦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到了再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夺取而旧的市场已经被彻底利用时,当资本主义已经在世界市场上由竞争形成垄断,并且国际市场上的资本垄断巨头不断减少时,资本主义的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再也没有发展的余地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就不可避免了。这显然也完全符合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马克思以后资本主义一百多年发展的历史,一直在证实着马克思这一设想的科学性。这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不断经历着愈来愈全面猛烈的危机,危机愈来愈强烈地破坏和消灭大量生产力;资本主义在不断的夺取新的市场,扩大市场范围,削弱国家界限,向着世界统一市场迈进;资本主义在愈来愈大的市场上实现更大规模的资本集中,形成更大的垄断和垄断巨头。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一不在证实着它距马克思设想的必然灭亡更近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二种设想,与无产阶级什么时候夺取政权无关,无产阶级是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夺取政权,还是在今天以后的某个时期夺取政权,丝毫不影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二种设想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就在于,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同样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资本主义直到今天的发展一直在证明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愈来愈全面猛烈,对生产力的破坏作用愈来愈大,资产阶级用来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了,资本主义愈来愈接近它的全面灭亡。这一点同样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
为什么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呢?首先,这是建立在两种生产力发展程度完全不同的基础上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马克思的第一种设想是以他那个时代生产力发展程度为基础作出的设想,换句话说,即使是在那个生产力发展程度并不高的时代,也已经具备了消灭资本主义的条件,如果无产阶级能够夺取政权,资本主义就必然灭亡。马克思的第二种设想则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作出的设想。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比起马克思时代的生产力,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两者的差别简直可用天差地别来形容,然而,即使这样,在马克思第二种设想看来,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夺取政权,资本主义依然有着继续发展的很大空间。两种设想实现时需要的生产力发展程度太不相同了,它们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
其次是说,这不仅仅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且是由这种不同造成的马克思两种设想实现时,所处时代是完全不同的。当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时,无产阶级能够终止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无产阶级不能终止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并不因为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就能跨过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也不会因为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生产力就立即有了跳跃性发展,就立即创造出能够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在生产力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之前它是不会灭亡的。因此,在无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以后,还必须继续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依然是处在市场经济时代。而在马克思第二种设想实现时,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无产阶级能够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立即着手消灭市场经济的程度,人类社会已经具备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产品经济或说计划经济时代的条件。当今世界明确展示出来的,已为众多有识之士所揭示的,世界统一市场形成的大趋势,世界市场上资本高度集中和垄断高度发展的大趋势,不正是表明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正在形成了吗?不正是表明市场经济将再也没有发展的余地了吗?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论述市场经济时进一步论述。
最后,更重要的是说,由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实现时,生产力发展程度存在巨大差距和由此决定的所处时代的不同,在消灭资本主义后,将要建立的“未来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将要建立的是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而在马克思第二种设想实现后,将要建立的是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将要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显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在这里只需要指出,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却一直试图建立只有在马克思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够建立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这种努力已经全面走向失败就足够了。
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灭亡后“未来社会”的基本设想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基本设想,是与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一脉相承的,是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得出的必然结论。这绝不像有些人所说的是可有可无,可对可错的设想。承认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的科学性,就必须同时承认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基本设想的科学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多部著作中多次提出对“未来社会”的基本设想。我们这里主要了解一下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依以建立的经济基础的基本设想 ,因为其它方面的设想不过是从这一设想得出的结论。概括地说,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基本设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因此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消灭私有制”,建立全部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所有的“社会所有制”。这是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
第二,在“社会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对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计划管理,即实行计划经济。同时消灭商品货币,消灭市场经济,实行产品经济。这是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必然要求。
第三,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直接的按劳分配,即“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马恩选集》第一版第三卷89页)这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的必然要求。
以上三点构成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经济基础的基本设想。“消灭私有制”,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依以建立的资本家所有制基础;就是要消灭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就是要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建立“社会所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消灭周期性经济危机,消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把生产力从资本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同时就必然要消灭商品货币,消灭市场经济。在这样的计划经济基础上实行的必然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显而易见,上述三点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是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得出的唯一科学的结论。
当然,马克思对“未来社会”还有许多其它的设想,比如“消灭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也将消失”,“国家将自行消亡”,“实现人类解放”,成为“自由的人”,等等,所有这些设想,全都是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经济基础的基本设想中引申出的设想,因于我们将要论述的问题无关,这里不加更多的罗列。
这里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马克思把“未来社会”划分为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三个阶段划分理论。不仅因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进程的基本设想,它描绘了“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而且是因为这一理论被从列宁以来的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视为进行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视为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处于哪个阶段和应该怎样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
如众所周知,马克思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过渡时期或称过渡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很多场合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称之为“未来社会”,在很多场合马克思不加区别的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称之为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得到明确论述的。在那里马克思、恩格斯谈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并且提出了十项过渡性措施。更全面、更明确的论述,是马克思在《1848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提出的,马克思写到:“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种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种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出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恩选集》第一版第一卷466页)而一旦完成了上述任务,也就进入了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划分,马克思只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进行过论述。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马克思认为具有以下特征:1、它“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马恩选集》第一版第三卷89页)即还存在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力”。2、那时,“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它任何东西”,“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同上90页)也就是说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消灭了剥削,消灭了阶级,消灭了私有制。3、“原则与实践在这里已不再相互矛盾,而在商品交换时,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存在于每个各别场合。”(同上90页)即消灭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现了计划生产。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力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同上91页)
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基本设想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这些设想全都适应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二种设想,即适应于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同时灭亡的情况。因为这时已经具备了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同时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但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所有设想全都不适应于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因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面对的情况是,在消灭资本主义后还必须保留市场经济、继续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情况。在消灭资本主义后,还必须继续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点是从马克思以来的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曾想到的。以消灭市场经济开始计划经济的发展为任务的社会主义,与还必须以继续发展市场经济为任务的社会主义,是完全不一样的社会主义。而我们的问题正在于,我们是在实现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后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却一直在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可能建立的社会主义的原则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幻想把未来才能建立的社会主义在今天就立即建成。这就是造成所有当代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全都走向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在马克思所有的著作中,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未来社会”还将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论述,找不到丝毫关于“未来社会”还将发展市场经济的论述。这也就是说,在马克思那里就根本不存在对第一种设想实现后,“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和怎样建设这时的“未来社会”的一丝一毫的设想。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胜利后三个阶段划分的理论,也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关于马克思从未对他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未来社会”做过设想的结论。因为这里也根本没有商品货币存在的余地,根本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余地,根本没有发展市场经济的余地。即使是在过渡时期,我们看到的也全是要消灭商品货币,消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马克思提出的过渡时期的任务,“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消灭和这种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改变由这种社会关系产生出的一切观念”,也还根本不可能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立即实行。因而,马克思设想的“过渡阶段”,也绝不是他的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过渡阶段。马克思从来没有设想过还存在商品货币的“未来社会”,从来没有设想过还将发展市场经济的“未来社会”。同样,马克思也从来没有设想过还存在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马克思三个阶段划分的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对于马克思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无疑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没有发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实事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他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等同看待了,因此他只对资本主义灭亡后的“未来社会”做了一种设想,因此他也根本没有想到,他对“未来社会”的全部设想,根本不适应于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但是,这一点丝毫不影响,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理论的科学性,只是说明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还存在一个空白,一个关于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将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空白。这也是造成我们今天仍在经常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我们今天只所以仍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是因为这一问题在马克思那里没有现成答案,这样的社会主义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一直是一个空白。
马克思之所以没有发现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实事上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是因为他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等同看待了。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是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随着现代大工业的产生,机器的使用,市场的扩大而产生的,是取代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的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把一切产品都变成了商品,把商品交换的原则扩大到一切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能够明确看到,资本主义的产生过程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生过程。因为正是这个过程,实现了资源配置从生产资料所有者依据自身需求进行配置,转变为生产资料所有者依据市场需求(他人的需求)进行配置,正是这个过程实现了人类社会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进入到市场经济阶段,正是这个过程开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在历史上和在理论上都是同时产生的,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最初的、自发产生的存在形式。 没有人有权指责马克思为什么会犯下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错误,因为在马克思那个时代,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唯一的存在形式,而且是从封建社会自发产生的、必然产生的唯一形式。就是在今天,我们也不能说,马克思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等同看待就是一个错误,因为至今,我们也不能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很好地证明,市场经济能够存在另一个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形式。如果市场经济就根本不可能存在它的社会主义发展形式,如果市场经济就只存在资本主义一种形式,那么资本主义就等同于市场经济。
因为马克思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等同看待了,所以他才把资本主义的灭亡与市场经济的灭亡等同看待;所以他才没有设想过还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所以在他看来就根本不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设想;所以在他看来不管资本主义在哪种情况下灭亡都必然建立他设想的“未来社会”,即建立既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消灭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所以我们才能得出结论说: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存在一个关于怎样建设还要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的空白。
即使存在一个这样的空白,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至今依然闪耀着人类智慧的最灿烂光辉,它的科学性至今依然无可置疑,它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不仅已经被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所证实,而且一直在被资本主义至今的发展所不断证实。
三、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两种设想,对于指导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意义
一、落后国家能否首先实现和应当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在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的落后国家,首先在单独一国实现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应有之意。只要已经爆发了周期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符合马克思的设想。这时,无产阶级革命是首先在一国爆发还是同时在几国或全世界爆发,是首先在先进国家还是在落后国家爆发,全都是马克思第一种设想的应有之意。马克思当时之所以设想无产阶级革命将同时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爆发,是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出发做出的判断,并不具有永久的普遍意义。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就是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重新做出的判断,也是马克思第一种设想的具体体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用实践证明了落后国家能够首先实现无产阶级革命,也证明了马克思第一种设想的科学性。
问题显然不在于落后国家能否首先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这一点今天已无需争论。问题在于,在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扩张余地时,有没有必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这是反对者的主要论点。在他们看来,既然生产力还能够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扩张余地和发展能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并不矛盾,这一点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就看到了。在《宣言》中马克思写到:“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宣言》发表后的160多年,资本主义一直是采用这种以破坏和消灭大量生产力的办法在继续自身的发展,以至于今天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包括我们的一些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的这种发展当成了经济发展的常态。马克思主义不是不了解资本主义还有扩张和发展的余地,而是要用一种新的与生产力发展更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那种与生产力发展已经不相适应的腐朽没落的生产关系。由此可见,落后国家不仅能够首先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而且应当在资本主义还有扩张和发展余地时积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进而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当然,如上所述,这时还不能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二、怎样看待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反对暴力革命,主张通过议会选举夺取政权;二是主张在资产阶级统治下争取无产阶级的利益。
关于第一种观点。马克思始终主张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反对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我们应当向各国政府声明:我们知道,你们是对付无产者的武装力量;在我们有可能用和平方式的地方,我们就用和平方式反对你们,在必须用武器的时候,则用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7卷,700页)可见在马克思看来,用什么方式反对资产阶级,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暴力革命和和平方式都只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具体策略。不能因为强调暴力革命,就排斥和平斗争,也不能因为强调和平斗争,就反对暴力革命。社会民主主义反对暴力革命的主张,是否定了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存在的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助力。
关于第二种观点。马克思一贯主张在资产阶级统治下,无产阶级通过各种手段争取自身利益,比如缩短工时、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取得普选权等等。但是,马克思从来都是把这些无产阶级的眼前利益,与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的,决不会为了眼前利益丧失最终目标。而社会民主主义却是把这些眼前利益看作唯一目的,根本不考虑最终目标。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相信,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直到今天,无产阶级已经具备了夺取政权,进而建立社会主义的条件。也不能说他们的这种认识毫无道理,确实直到今天也还不具备建立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的条件,但由此就说,无产阶级就不能或不该夺取政权,就不能或不该建立社会主义,那就全错了。不能建立马克思设想的只有当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二种情况实现后的社会主义,并不等于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并不等于不能建立符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只是马克思没有设想过的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的根本错误是要否定在当代建立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三、怎样看待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的全面失败
在资产阶级看来,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生的“苏东巨变”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表明社会主义的全面失败。在我们内部很多人在总结这些事件,但至今没有任何人把这些事件归结为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的全面失败。我们的很多同志害怕承认这一点,内心深处至今死抱着计划经济就等同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内心深处至今还在排斥市场经济社会主义。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苏东巨变”后,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是全面放弃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全部倒向了资本主义;中国等已经开始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通过改革开放全面放弃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所有这些都十分清楚的表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已经全面走向了失败。
那么为什么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全面走向了失败呢?很多人在总结,但多是把原因归结为:权力过于集中;腐败滋生;脱离群众;党内产生资产阶级分子;计划脱离实际;等等,等等。所有这些全都是表面现象,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也就是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实现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全都走上了,以马克思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能建立的“未来社会”为模式,进行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只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就能很容易的发现上述所有表面现象全都根植于此。例如,权力过于集中及由此产生的腐败滋生、脱离群众、党内产生资产阶级分子等等问题,就根源于,当我们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时,却在极力消灭和限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又不得不保留部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于是造成权力寻租空间,滋生各种问题,一旦被迫放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些问题必然爆发式的涌出。我们一直把当代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模式,称之为“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这是错误的,计划经济;全民所有制;按劳分配;消灭商品经济;等等,全都是马克思“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所谓“苏联模式”只是按照马克思的设想进行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产物。如上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二种设想,是在具备了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消灭资本主义的设想。而当代社会主义是在实现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后,着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具备了消灭资本主义的条件,但还根本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时建立的社会主义,用必须消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样的社会主义必然走向失败。这就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全面走向失败的根本原因。
四、关于市场经济
现在对市场经济多是从它自身的性质出发来认识的,没人把它看做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由此造成我们至今缺少一个对市场经济深刻全面的认识。比如,多数人把市场经济定义为: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形态。这种认识是抓住了市场经济本身的基本性质,但对于市场经济的由来、演变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并没有什么帮助,无法把市场经济做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来认识。
其实马克思早就分析了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和最终趋势,只是由于他一直是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看待,把资本主义看成市场经济的唯一形式,才没有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一般剥离开来。在马克思那个年代,也没有必要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区分开来,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唯一的存在形式。今天,我们是因为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产生了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区分开来的必要性。
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的产生过程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生过程。在资本主义之前,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三种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一般称之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按照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自身需求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在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归氏族或部落公有,氏族或部落根据其全体人员的生活需求,配置资源,进行生产劳动;在奴隶社会,生产资料归奴隶主所有,奴隶只是奴隶主的生产工具,奴隶主是为满足自身需求配置资源,进行生产;在封建社会,不管是封建主,还是有一定自由的农民,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配置资源,进行生产。只有到资本主义产生后,事情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满足自身需求为目的,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的自然经济,转变为,为满足与生产资料所有者无关的他人的需求,即为满足市场需求,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同时产生的,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最初的自发产生的形式。
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的基本性质、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性质、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以市场上存在众多的独立的资本家,劳动力可以自由买卖为前提,这也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资本主义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这也是市场经济的生产目的;资本主义只能在竞争中发展,市场经济也是如此;资本主义在竞争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生产集中和垄断,市场经济也完全一样;生产集中和垄断的高度发展必将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也一样将导致市场经济的灭亡。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是我们认识市场经济唯一科学的方法。
五、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唯一的存在形式。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市场经济的另一种存在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本文的核心问题。
如果从理论上讲,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即使可以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能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市场经济,那么上述所有结论全都是错误的。如果真是这样,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第一种设想就是错误的,这时资本主义不具备必然灭亡的条件,根本没有必要去消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前,无产阶级革命就是错误的,就是在干扰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社会民主主义的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争取无产阶级的利益,就是正确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的失败,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市场经济就只存在一种形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只是空想。
首先从理论上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意义重大。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回答,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存在吗?第二,如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存在,那么它能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市场经济吗?
第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存在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能够存在,它必须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能够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的自然发展过程,有别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市场经济的基本性质、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这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完全适应的,否定其中任何一点,都是在否定市场经济,因而也是在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说,市场经济就是这样一种经济,它以市场上存在众多的各自独立占有生产资料的商品生产者为前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为此在市场上展开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竞争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竞争促使生产集中和垄断的迅速发展,促进市场的迅速扩张,促进世界统一市场的逐渐形成;竞争和垄断的发展最终导致市场经济的消亡和产品经济的产生。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市场存在众多的各自独立占有生产某种或某些商品的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产生竞争,促进垄断,决定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能够做为市场经济的另一种形式存在,也必须首先具备这一前提,即市场上存在众多的各自独立占有生产资料的商品生产者。只是,在这里,也只有首先是在这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开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生产者是资本家,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因而操纵、控制、指挥商品生产的全过程,劳动者在资本家眼中只是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占有生产资料是成为市场经济的细胞——商品生产者的决定因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生产者私有制——资本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建立在同一个商品生产企业内部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基础上。除此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存在。比如,在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它排斥市场上存在众多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市场上存在一个占主体和主导地位的商品生产者,破坏竞争和市场经济的自然发展,是与市场经济根本不相容的。这里,我们把商品生产者定义为: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能够决定、支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全过程的个人或集团。
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市场经济的全部要求,它以市场上存在众多的公有制的商品生产者为前提;公有制的商品生产者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展开竞争,扩大市场,促进生产集中和垄断,推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创造出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并且,它是全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基础上,也只有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存在。幻想在全民所有制或国有制占主体或主导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根本不可能的,这结果只能是阻碍、干扰、破坏市场经济的自然发展进程。比如,在市场经济下,生产集中,市场扩大等等,是市场经济的自然发展进程,全民所有制或国有制占主体或主导地位,是人为的破坏市场经济的自然发展过程,其结果只能是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第二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发展市场经济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不能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市场经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市场经济完全能够在资本主义下完成自身的自然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形式。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并且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劣对比。
第一、资本家私有制必然存在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造成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利益的对立,造成资本对劳动的支配、奴役,造成物对人的统治,损害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尽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家企业已经采取多种措施极力消除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对立,并且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劳动者的各种福利与马克思那个年代相比,已经有了极大改善。但是,这一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在资产阶级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他通过大量数据证明,今天贫富差距依然在拉大,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依然严重。
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由于实现了在同一个商品生产企业内,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完全统一,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的完全一致,劳动者是在为自己生产,是劳动在支配、利用资本,因此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更快发展。当然,这一点在现实中绝不会表现的如此简单,南斯拉夫“企业自治”的失败,是必须记取的教训,除了没有把社会主义企业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之外,如何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如何发挥劳动者集体对企业管理的优越性,如何充分发挥每一个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都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毕竟不同于资本主义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自觉建立的,它必须充分发挥建设者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资本主义注定要造成生产与消费的对抗性矛盾,注定要造成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注定要造成周期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爆发,注定要造成社会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的对抗性的基本矛盾,注定要造成资本主义在不断发生的对生产力和产品越来越大的破坏中艰难发展。这一点马克思早已给出了答案,我们在上面也有所分析。至今也还没有结束的,遍及全部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非常清楚地表明危机带来越来越大的灾难,资本主义越来越难以从危机中摆脱出来。而且,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能力,一方面受到由资产阶级内部分赃不均引起的反对,另一方面受到无产阶级利益被损害引发的坚决抵抗,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能力极为微弱。这次美国为救助金融资产阶级引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就非常明确的证明了这一点。
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一方面,能够在每一个商品生产者公有制企业内部消除生产与消费的对抗性矛盾,实现积累与消费的协同发展,因此能够在社会层面消除普遍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存在从根本上避免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代表全体劳动者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更益于协调所有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令、规章、规则,规范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的行为,保证从企业到社会积累与消费的协调发展,消除恶性竞争造成的危害,通过发布指导性计划引导企业面向市场更合理地配置资源,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代表着全体劳动者的利益,更有能力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调节管控,能够更快更好的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只要市场经济存在,就必然存在着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必然存在着经济运行中某些商品过剩、某些商品不足的波动,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弊病,又是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动力,离开了由经济波动引发的商品生产者对超额利润的追逐,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大大减缓下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还存在着爆发普遍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普遍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依然有可能爆发。因此即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避免地要在对生产力和商品的不断破坏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减缓而不能根除市场经济的弊病。然而,即使存在这些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然也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优越。
我们还可以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调控市场经济的手段、能力、方法,国家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办法,国家和个人在实现创新的动力、鼓励、环境,等等,多方面进行对比,结论也只能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更优越,而丝毫不会看到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存在,但只能在商品者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的,更快更好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式。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