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左派界定分析
李济广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摘要:“左派”一词含义不确切,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左派是指主张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的人群与人士,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根本内容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左派就是公有制派或共产派。当代我国左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派、马克思主义体系语境中的中特理论派、经典马列毛派和综合左派。拉美左派和“新左派”是泛左派——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而又钟情“社会主义”和“公有制”。民主社会主义是广义左派——重视中下层群众利益,是右派中的左翼。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丢弃公有制,属于伪左派。
关键词:左派;右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有制;思潮
“左派”、“右派”及相关词语在社会科学界和舆论界频频出现,使用者所持的含义并不相同,但对其含义的准确界定却鲜有研究,在实际运用即派别划分上有些研究,但存在不全面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换一个角度本质上也是要做真正左派的问题,但人们的理解并不相同,这需要准确辨析,以防止被错误观点所误导。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左派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派
“左派”及一些相关词语如社会主义、民主、公平、人权等,含义往往不固定、不确切、不统一,这类概念的含义或所指会随着提出者、使用者的意旨和接收者、研究者的理解不同而不同,是含义相对不确定词。但这类词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者是有相对确定所指的。
左派一词的含义有个变化过程。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的“左派”一词指激进革命派,这一派更注重民主和平等,维护社会中下层利益,而“右派”则指保守温和派,这一派更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后来,一般而言,“左派”意味思想激进、主张变革,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右派意味思想保守、主张秩序,追求“丛林原则”,但“左派”概念的含义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政治环境下并不相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较多使用左派概念,出现在列宁时代。列宁所说的“左派”,含义是指马克思主义者或共产主义者。如列宁说:“左派马克思主义者采取国际联合行动是极为重要的!”[1](P160)当时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民主党人有不同的派别,其左派就是共产主义者。列宁在赞许荷兰左派社会民主党人时写道:“我要紧紧抓住这个左派国际的‘核心’”。[2](P473)当时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些激进者把自己称为“左派”,1918年初作为左派的俄共(布)内出现了一个反对派集团,自称为“左派共产主义者”,列宁借用他们的话语也把“左派共产主义者”称作左派,有时加上引号,有时未加引号。列宁将这一派别称为“左派”,并不是标准的“左派”含义,如《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书名中带引号的“左派”显然相当于后来的“左倾”。
中国革命初期的左派概念包括广义的左派。如人们熟知,国民党中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何香凝、廖仲恺等被称为国民党左派,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的则是国民党右派。这里的左派一词有主张革命,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意思。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中说,某些人说的“所谓左派,是指国民党的左派,并非指共产党,共产党党员在国民党内乃共产派,不是国民党左派”。[3](P30) 20世纪30年代中国主张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文学组织称为“左翼作家联盟”。虽然左翼作家往往是共产主义者,但这里的“左翼”一词的表面意思是广义的左派。
在中国,列宁时代带引号的“左派”或“左”被称为左倾,有时指假左。根据毛泽东对左倾空谈主义的批评,“左”(左倾)通常被解释为思想超越当时的客观现实性,坠入空想、盲动或冒进;“左”在行动上的特殊表现之一在政治上扩大打击面,搞过火斗争。左派认识和主张落后于实际而陷于保守则被称为右倾。右倾严重了就会变成右派。
“左翼”、“右翼”用语可能包括左右派、泛左右派、广义左右派,但马克思主义者使用此语多指资产阶级派(实为右派)内部的两种思想。右翼即保守派反对改革资本主义制度,更多地代表上层阶级的利益,左翼即改革派主张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而改良也必然运用社会主义的一些因素,其政策主张更多反映中、下阶层的利益,但客观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左派和历史发展也是反动派。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从反右斗争开始,左派、右派的提法得到广泛使用。毛泽东在《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中认为,左派是进步人群:“我们从来就是把人群分为左、中、右,或叫进步、中间、落后。”而共产党的进步标准就是拥护社会主义道路,拥护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拥护社会主义的保障条件,即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所以毛泽东强调右派的要害在于反对人民民主专政,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拥护人民民主专政,拥护人民政府,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对于右派说来都是假的。”相应的,党内向往资本主义制度的修正主义者也是右派:“共产党的右派——修正主义者……,一部分人有修正主义或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这些人比较危险,因为他们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他们向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否定一切。” [4](P423-428)邓小平在关于整风运动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两条区分左右派的标准:“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分成了左中右三派。左派站在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的立场。右派坚决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党的领导。”[5](P6)而在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两条标准中,党的领导又是为了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和城乡各种反社会主义分子“对于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进攻,是极为猖獗、极为狠毒的,他们是有纲领、有组织、有计划的,他们的目的是要使资本主义和反动统治复辟。”[5](P2)另外,右派和右倾有一定衔接关系:“在党员和团员中也有少数的右派分子,另有一部分人则有严重的右倾思想。”[5]3(P3)
我国50年代划分左右的标准与列宁的标准是一致的,并且延续下来。文革中,毛泽东、中央、周恩来多次提到支持左派问题,如毛泽东指出,军队在两条路线斗争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不可能不介入,介入就必须支持左派。毛泽东当时所说的两条路线,指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显然,左派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群。
文革后邓小平坚持原来的左右派划分标准。一九八一年邓小平指出:一些人“有许多话大大超过了一九五七年的一些反社会主义言论的错误程度。像这一类的事还有不少。一句话,就是要脱离社会主义的轨道,脱离党的领导,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回忆一下历史的经验: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是扩大化了,扩大化是错误的,但当时反右派的确有必要。大家都还记得当时有些右派分子那种杀气腾腾的气氛吧,现在有些人就是这样杀气腾腾的。”[6](P390)
总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话语体系中,左派就是指主张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人群或人士,右派即指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群或人士。由于共产党所说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左派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派。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派就是公有制派或共产派
(一)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根本内容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共产制
作为左派基本主张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一词最初流行时其具体主张就多种多样,词义不确定。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党纲时,不使用社会主义概念,而使用共产主义这一客观概念,后来又称科学社会主义。
我国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有:共产党领导,通过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7]
但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制度,根本内容或基本内容就是公有制或社会所有制,即共产制。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论著的基本结论就是: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是当代社会生产力顺利发展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我们熟知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几个代表作,基本结论都是私有制应当灭亡而且正在走向灭亡,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实行彻底决裂。他们所论述的新社会,尽管具有诸多特点,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本身,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正如列宁所说:“共产主义社会就意味着土地、工厂都是公共的,实行共同劳动——这就是共产主义。”[8](P293)
因此,左派作为社会主义派,就是公有制派或毛泽东所说的共产派。
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按劳分配、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指导乃至社会主义民主、人的自由发展等等与公有制都不是并列关系。共产党要坚持领导的根本原因在于要推行与维护“共产”制。实际上,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人不等于就是左派,例如很多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是因为觉得共产党实行权威领导社会比较稳定,有人拥护共产党领导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与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工人阶级的斗争,根本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度,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基本功能也是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按劳分配、共同富裕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的自由发展等等,或者是实行公有制的结果,或者就是公有制的内涵,因为所有制要通过占有、支配、分配等过程来实现。共同富裕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的自由发展等等不是社会制度,共同富裕也不是马列毛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而且,共同富裕以及人的自由发展、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以民为本、社会公正、公平等等词含义都不确定,没有客观标准,并容易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背离。公有制作为含义总体确切的概念,意思清楚,即使被曲解,也容易被澄清。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但本身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此外,在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特征的大量论述中,按需分配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关于民主,真正的民主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民主也是公有制健康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总之,这些问题都不是确认一种观点是否为社会主义的标准,从而也不是划分左派和右派的标准。对公有制的态度是鉴别真假左派的唯一标准。
(二)不同左派的共性与差异
世界上真正的左派是各国坚持共产主义纲领的共产党人,包括不称为共产党而坚持公有制的政党,如劳动党、工人党等。
在中国,著名右翼政治学家萧功秦把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左派思潮概括称为“新左派”,认为其主要特点是反思、批判甚至挑战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他们认为,中国实际上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毛泽东进行“文化大革命”,就是要从根本上通过自下而上的大民主、大批判,通过“无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来防止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们把推行改革开放的执政中心看作是“走资势力”,把支持改革与宪政民主的自由知识界视之为“右翼主流”;呼吁通过类似于“文革”的群众运动,来恢复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主张实行平均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并在公有制前提下发展参与式民主管理。[9]这种概括不够准确,如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左派思潮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平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小平同志也讲过文革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说左派反对改革呼吁文革不准确、太笼统。著名右翼时政评论家马立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及《理论视野》杂志中把社会思潮概括为八种:邓小平思潮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老左派、新左派、民主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新儒家。[10]马力诚所说的老左派相当于萧功秦所说的新左派,他所说的新左派则指从西方“新左派”演变而来的中国“新左派”。这种概括对中国当代左派的认识仍然不具体不准确。
中国当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左派主要活动于两个领域,一种类型的左派大多把自己的观点首先在学术期刊以及专著和报纸理论版面发表,可称为学术左派。另一种类型的左派观点直接发表于网络,也开一点讲座和论坛,可称之为网络左派。两种类型的左派又各有两种不同的倾向或特点。当然,每一派别内部观点也不可能都一致。
1.学术左派。学术左派主要领军人物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主任程恩富1995年开始创建海派经济学即“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现在发展为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简称新马派,其核心观点是:坚持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地位、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最终消灭私有制及其剥削,进入共产主义。[11] 新马派整合了诸多学术左派力量,有利于发挥左派作用,但就全国学者而言,在实际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学术左派存在两种不同的特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派:这一学派的骨干主要在政治经济学界。他们论证公有制经济是高效率和最公正的经济制度,也是解决世界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强调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保证社会公有资本和公有就业在数量上的主体地位,反对一味“民进”和通过不科学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削弱公有制比重;坚持国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开放中的自主性;强烈反击私有化思潮,抨击新自由主义,批评“普世价值”的价值观,批判“宪政民主”;部分学者强调警惕市场经济对公有制的瓦解作用,强调从制度上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制约,落实制度反腐是搞好公有制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必备条件。(2)马克思主义体系语境中的中特理论派:一些人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主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内研究具体问题和相关理论,因拥护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论,赞成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可称为左派,但他们不大批判私有化等思潮,对公有制为主体研究得少,重视不够。
2.网络左派。网络左派被其他学派称为传统马克思主义、老左派、新左派、极左派。网络左派实际上包括以一些老干部为主要领军人物的经典马列毛派和以一些中老年知识分子和老干部为主要领军人物或骨干的综合左派。两大网络左派都质疑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一些方向问题,但认识和策略存在冲突。(1)经典马列毛派:严格坚持以马列毛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分析实际问题,坚持公有制、按劳分配以及计划经济等原则,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与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对立,推崇可能并不到位的鞍钢宪法式民主。与综合左派不同的是,更强调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等理论;一些网友比领军人物更激进。(2)综合左派:除拥护公有制外,更强调共同富裕和注重现实的民生问题;与经典马列毛派不同的是,部分领军人物认为坚持爱国主义、打击汉奸卖国贼乃至反霸是首要任务;有人推崇大鸣大放和占领华尔街式的大众民主;跟踪热点但部分人对发展公有制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途径强调的比较少,对马克思讲的少。两类型左派都希望重评毛泽东、文革和文革人物,但前者更基于文革中继续革命理论对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意义,后者更多强调毛泽东维护人民利益、具有伟大功绩、崇高人格和卓越才能。两类型左派都有部分网友不能区分一定时期指导理论与该时期现实问题的差异,存在一概肯定、一概否定现象。两类型左派都主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但对如何实现共产党的领导认识不同。一些经典马列毛派人士认为综合左派“救党保国”、“二次革命”、“新社会主义”、“发展党内健康力量”、“社团文斗”等主张是必须批判的机会主义思潮。经典马列毛派指出综合左派原则性不够,认为一些左派评论、拥护和试图接近党内左翼当权派是极大策略错误,会起到反作用,一些综合左派则指出经典马列毛派策略性不足,有学术左派认为经典马列毛派批判有余,创新不足。此外,也有网络左派人士与学术马克思主义派特点相似。
国内外很多重要左派都愿意把自己称为毛派,甚至把是否拥护毛主席作为界定是否为左派的标准。这可能会遇到问题。虽然毛泽东十分伟大,他的名字很有号召力,但拥护他的人,有些是源于对伟人的崇拜,有些是出于普通群众的朴素感情,有些则是利用毛主席的某角度观点淡化直至抹杀毛主席最核心的主张即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人表面拥护毛主席实际上是为自己右的实质打掩护。中国有三个知名人士强烈拥护毛主席,甚至因此不惜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被许多人认为是左派,但他们都明确声明自己不是左派,也不拥护共产主义与公有制。古巴、朝鲜执政党不讲毛泽东思想指导,朝鲜甚至不讲马克思但坚持公有制所以也是左派。
维护国家主权、关注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在概念上也不属于左派的范畴。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系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不会拿民族的利益换取个人利益,而崇拜资本主义必然欢迎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占领本国经济阵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事业,共产主义者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应追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利益最大化。
泛左派、广义左派、伪左派和右派
当今世界存在形形色色的“左派”、“马克思主义”派和“社会主义”派,但不一定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左派,也不一定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派,而实际上很多是右派。
(一)泛左派
1.拉美左派。影响较大的民族社会主义思潮观点各异,实践不同,可以说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风潮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因素。其中拉美左派近年来在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巴西、萨尔瓦多等国登上政治舞台并执掌政权,其理论有委内瑞拉的“21世纪社会主义”、玻利维亚的“社群社会主义”和巴西的“劳工社会主义”等。拉美左派在政治上主张走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道路,主张实行民主治理;经济上实行人道的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维护中下层民众利益,重视改善民生和扶贫解困;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这些左翼力量大都倾向于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但不等于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如“社群社会主义”规定多种所有制并存,公有制、私有制、混合所有制等都受国家保护,反对全面国有化。巴西劳工党只主张建立大型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见到他们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的纲领。虽然据说委内瑞拉大部分实体经济处于国家控制之下,但国家控制不等于国有制。拉美左派大多似乎是泛左派——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而又喜欢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的政治力量。
2.新左派。新左派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美兴起、席卷欧美大陆,70年代后逐渐减弱。它自称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问题,号称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对社会主义没有兴趣,前期追求个人分享民主,后来似为无政府主义;它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在两大阵营的对峙中,持和平主义立场。当时的新左派名为左派,但思想混乱,没有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连泛左派甚至广义左派也谈不上。中国新左派在1990年代中期出现,理论体系也不统一。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归纳新左派的基本观点是:批判市场化、批判现代性;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沿生产力发展而不断进步上升的历史观提出强烈质疑;诉诸于人民民主、制约社会主义政权官僚化趋势,认为“文化大革命”是“继续革命”的一次伟大的尝试;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提升“人性”。[12]武汉大学杨军强调新左派当前关注话题主要集中在国家能力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13]中国社会科学院程恩富,侯为民强调新左派往往试图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说话。例如论证为什么集体经济有高效率。[14]也有论者强调中国新左派主张通过国家的权力遏制贫富差距;主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对社会主义的定义不明确,没有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内容。他们充满了思想矛盾和分歧。[15]据上,中国新左派具有较多社会主义因素,大体可以视为泛左派,是马克思主义左派的同盟军。
(二)广义左派
当代西方最流行的“社会主义”派是民主社会主义。典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把民主和人权以及公正自由等看作是他们所主张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类似地,一些人认为社会主义泛指高税收、高福利、高政府干预的社会体制。近年中国有中共党员学者公开主张中国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有中共党员学者在报刊上把民主社会主义当作社会主义的种类之一。甚至有自称左翼的人士说,左翼主张人民主导的改革,主张在私有化、资本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充分保障和体现人民的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经济上的主张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主义”,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或不区分公有制与私有制,保护私人产权,实现经济民主,发挥市场作用。显然,这种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并非一个阵营,而且从制度主张上看是对立的阵营。把民主社会主义定性于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思潮是准确的。如果把强化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也视为广义社会主义的内容,则这一派别似乎也有一些广义社会主义的因素,但他们不讲公有制为主体,所以不是泛左派,而是接近于广义左派——重视中下层群众利益的政治力量。这种广义“左派”属于资产阶级左翼,从性质上说是右派,即右派中的左翼。
(三)伪左派
1.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激进理论,被认为是当代西方“左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尖锐批评,作出了有意义的学术贡献,但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主张。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宣扬抽象的人道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认为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无视人的自由选择和主观动机,是压制个人自由;新马克思主义之“新”首先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可错性,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在于其方法;否认生产资料所有制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所谓“新马克思主义”曲解了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属于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思潮,”[16]连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纲领也没有,属于伪左派。
2.西方后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成员复杂,各自的观点差异很大。后马克思主义虽然批判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联系,但它是在批判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重新建构的政治理论。以利奥塔和博德里拉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者背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利奥塔用艰涩的后现代主义取代了马克思的公有制原理,博德里拉认为唯一能做的是拼装文化的碎片,将至推向极限,他所构建的“后现代”,是玩弄一切性、艺术及政治形式。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派修正马克思主义,否定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把社会主义界定为“多元激进民主”。在理论上,后马克思主义者把意识形态和经济及阶级要素完全剥离开来,与西方的政治自由主义同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行动上,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事业失望而沉浸于文化斗争,成为远离政治的精神社会主义。一些后马克思主义者还主张解构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领袖德里达认为马克思精神不在其共产主义理想。所以,后马克思主义“它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17]即伪马派。
(四)右派
中国的右派主要有政治、法律学界等领域里的政治自由主义和经济学领域的新经济自由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界挂社会主义招牌的右派思潮(左派把主张资本主义的人称为右派,称自己为左派,但右派往往把主张社会主义的人称之为极左派,而并不称自己是右派)。
1.政治自由主义。通常所说的自由主义是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意识形态,侧重于从政治角度谈问题。自由主义赞成资产阶级掌控下的竞选制和政治体制,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是维护资本主义的思想工具。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于1980年代中期出现,新世纪在政治、法律等学界仍然很活跃。大陆知名自由主义者朱学勤解释了自由主义的立场:“它在经济上要求市场机制,与计划体制相对而立;它在政治上要求代议制民主和宪政法治,既反对个人或少数人专制,也反对多数人以‘公意’的名义实行群众专政;在伦理上它要求保障个人价值。”[18]列宁早就分析过代议制政治的资产阶级民主性质,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直接民主。宪政的主张——多党制、多数党执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军队国家化等内容拿到今天中国,意思就是不要共产党的领导,进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政治自由主义观点最鲜明者就是民运分子。顺便指出,左派批评政治自由主义搞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历史虚无主义”用词并不准确,所谓“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是抹黑革命思潮。
2.新经济自由主义。新经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继承和拓展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大力宣扬“三化”。一是充分“自由化”,宣扬国内外的投资、贸易和金融自由化,推行以帝国主义大国为主导的经济、政治、文化全球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二是彻底市场化,否定任何国家经济干预。三是全面私有化,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甚至主张福利国家制度也应该被撤销或民营化。新经济自由主义在中国有很大市场,有一批知名学者,宣扬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特别是要求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甚至要求退出全部经济领域。新经济自由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一样,已成为资本主义大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思想武器。与政治自由主义不同的是,新经济自由主义者大多不对共产党执政直接质疑。需要注意的是,左派注重反对新经济自由主义这一资产阶级右翼思潮,但对其他资产阶级(右派)思潮警惕性不足,少数左派比较相信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3.特色社会主义标牌下的右派思潮。部分思想理论教学研究工,赞扬私有制的所谓优越性,要求在所有制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公有制比重很小的背景下主张进一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或非公经济,倡导用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驾驭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他们指责立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者教条化,上纲上线,把利用资本主义看作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由于这些人往往没说反对马克思主义,还要说几句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话,甚至把自己的观点说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程恩富教授委婉地将其称为折衷马克思主义。[19]但直来直去地讲,这些人已不再“折中”,而是反对马克思主义了。如果说有折衷主义的话,可能是那些中间派,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队伍中的很多人,他们即不反对马克思主义,又对私有化等思潮熟视无睹。
此外,少数人把社会主义解释为公正、平等、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观,或提出社会主义就是“普遍幸福”,或认为使人民富裕起来,改善人民生活就是社会主义,等等,这些观点客观上否定公有制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性质上属于右派,必须予以坚决抵制。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四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苏联共产党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编.列宁年谱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5]邓小平关于整风运动的报告[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57.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周新城.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警惕所谓“泛社会主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1):56-61.
[8]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萧功秦.困境之礁上的思想水花——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析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0,(8):57-77.
[10]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J].理论视野,2012,(12):74-74.
[11] [14][19]程恩富,侯为民.当前中国七大社会思潮评析——重点阐明创新马克思主义观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5-10.
[12]房宁.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J].复旦政治学评论,2006,(1):265-292.
[13]杨军.三类左派阵营的思想关注点[J].人民论坛,2015,(1):33-33.
[15]王淼、杜昊婧.试论中国的新左派思潮[J].中国校外教育,2004,(5下旬刊):32.
[16]王玫.新马克思主义:当代西方左翼的一支重要力量[J].红旗文稿,2005,(17):29-32.
[17]王平.“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什么主义[J].学术月刊,2010,(3):45-50.
[18]朱学勤.1998,自由主义的言说[J].南方周末,1998-12-25.
《宜春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