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性的反作用”——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概念
红中网易水寒网友的《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另类思考》,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这个结论似乎被许多人接受。但仔细琢磨,“决定”的还是经济基础,毕竟“影响”较于“决定”要低一个等级。……如果经济基础能决定上层建筑,那么社会的发展就应该是直线的正积累方式。如果上层建筑的“影响”足以摧毁经济基础,那就不是“影响”,而是“决定”了。都相互“决定”了,还有意义吗?
的确,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也就是社会基本矛盾内在的相互关系,人们通常这样来表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哲学词典和众多的专著、论文中,都是这样概括的。
这样的概括对不对?应该说是对的,但是如果再进一步探究下去,就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是否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只是消极的、被动的呢?是否这种反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呢?或者说,这种反作用与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相比,是否要低一个等级呢?
这里,就涉及到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概念,即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性的反作用。这个“决定性的反作用”的概念,并不是我们杜撰的,而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他在《资本论》中谈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时指出:
“从直接生产者身上榨取无酬剩余劳动的独特经济形式,决定着统治和从属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直接从生产本身产生的,而又对生产发生决定性的反作用。但是,这种由生产关系本身产生的经济制度的全部结构,以及它的独特的政治结构,都是建立在上述的经济形式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下]第891页)
可见,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又确认了生产关系能够对生产力“发生决定性的反作用”。在《剩余价值理论》一书中,他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把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人与人的所有关系,都确认为能“对物质生产发生或多或少是决定的作用”:
“人本身是他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基础,也是他进行的其他各种生产的基础。因此,所有对人这个生产主体发生影响的情况,都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改变人的各种职能和活动,从而也会改变人作为物质财富、商品的创造者所执行的各种职能和活动。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可以证明,所有人的关系和职能,不管它们以什么形式和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都会影响物质生产,并对物质生产发生或多或少是决定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1]第300页)
这种“或多或少是决定的作用”,就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关系,在一定条件之下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的反作用”。这无疑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
对此,恩格斯也做过多次论述。比如,他在《反杜林论》中指出:
“生产资料的扩张力撑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加给它的桎梏。把生产资料从这种桎梏下解放出来,是生产力不断地加速发展的唯一先决条件,因而也是生产本身实际上无限增长的唯一先决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62-363页)
所谓“把生产资料从这种桎梏下解放出来”,就是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恩格斯认为,这对“生产力不断地加速发展”来说,是“唯一先决条件”,也就是有着“决定性的反作用”。
1890年9月,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一封著名的信里,更是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肯定了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即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状况和历史斗争形式的决定性的反作用: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5-696页)
列宁和斯大林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重要思想,在阐述社会革命和经济发展等问题时,也反复论述和坚持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性的反作用”。比如:
“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家阶级分崩离析的时候,在他们处于绝望和危机的时候,只有这个政治因素能起决定作用。少数和多数、民主和自由这些空洞的词句,不管旧历史时期的英雄们怎样强调,现在都起不了什么决定作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人阶级的觉悟性和坚定性。如果工人阶级准备作出自我牺牲,如果工人阶级表明它能竭尽全力,那就可以完成任务。一切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工人阶级的决心,它实现自己‘宁死不屈’口号的坚定意志,不但是历史的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能夺取胜利的因素。”
——列宁《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3—4月)》,《列宁选集》第4卷第120-121页
“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全部问题就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也只能在于):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
——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1921年1月25日),《列宁选集》第4卷第407-408页
“说生产关系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只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这是不对的。当马克思主义者讲到生产关系的阻碍作用时,他们所指的并不是任何生产关系,而只是已经不能适合生产力发展、因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但是,大家知道,除了旧生产关系以外,还有代替旧生产关系的新生产关系。可不可以说,新生产关系的作用归结为阻碍生产力的作用呢?不,不可以。恰恰相反,新生产关系是这样一种主要的和有决定性的力量,正是它决定生产力进一步的而且是强大的发展,没有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就注定要萎缩下去,如象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情形一样。”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85页
“上层建筑是由基础产生的,但这决不是说,上层建筑只是反映基础,它是消极的、中立的,对自己基础的命运、对阶级的命运、对制度的性质是漠不关心的。相反地,上层建筑一出现,就成为极大的积极力量,积极促进自己基础的形成和巩固,采取一切办法帮助新制度去根除和消灭旧基础和旧阶级。”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02页
从以上所列举的革命导师的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前提下,承认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起着决定性的反作用,是他们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有一段经典的论述:
“有人觉得有些矛盾并不是这样。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主要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实践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是主要的:它们的地位并不互相转化。这是机械唯物论的见解,不是辩证唯物论的见解。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
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之下”的“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并把承认不承认这一点,作为辩证唯物论和机械唯物论的分水岭。当然,在这中间,“一定的条件”是相当重要的,没有这个“一定的条件”,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就不会反过来对生产力、经济基础表现其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也就是说,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的反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那么,这种条件有哪些呢?毛泽东同志接下来就作了概括的说明:
“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如同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
这里说的“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等情况,就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决定性的反作用”的条件。“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斯大林)。离开了这个一定的条件,片面地强调或者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就会堕入历史唯心论;不承认在一定条件之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能起“决定性的反作用”,就会陷于机械唯物论。所以,毛泽东同志又进一步指出:
“我们这样说,是否违反了唯物论呢?没有。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辩证唯物论。”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就“总的历史发展”而言的,是指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性、绝对性,是从社会基本矛盾长期历史发展过程的总体来说的,也就是从恩格斯经常说的“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来说的。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决定性的反作用”,与后两者的“决定作用”相比,在性质、范围、程度上都是不同的。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之下的“决定性的反作用”,仍然属于“反作用”的范畴,而不是在“反作用”之外又存在着的另一种作用。因此,对这种“决定性的反作用”,还是必须从“反作用”的层次上去理解,将它看作是“反作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所以,不能认为这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没有区别的“相互决定”。
应该指出的是,这个“决定作用”和“决定性的反作用”,同样也适用于物质和精神、存在和意识、实践和理论、经济和政治等等的相互关系。直到现在,有些人一看到“物质决定精神”、“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就大喊大叫什么这是“机械决定论”、“经济唯物主义”,就是否定精神、否定生产关系的作用,甚至进而攻击马克思主义。这不是误解,就是无知。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有的,而且相当重要,相当关键。比如,对于特色所鼓吹和推行的所谓“经济中心”论、“和谐社会”论、“民族复兴”论等,根据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之下具有“决定性的反作用”的原理去分析,就能更深刻地揭露它们的本质。当然,这需要专门的论述,这里就不展开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