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剧《奠基者》中几个情节的疑问
李定凯(2010.1.13)
最近中央电视台1频道在晚间黄金时段热播电视连续剧《奠基者》,讲述大庆油田开发的故事,歌颂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石油工人发扬“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无私奉献精神。
到今天为止,我断断续续看了电视剧以后,对其中的几个情节产生了不小的疑问。
电视剧的编导似乎是要告诉观众,在大庆油田的开发会战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地理的偏远荒凉,不是冬天的冰雪严寒,不是道路的泥泞坎坷,不是居住的房无一间,不是各路会战大军匆匆到来造成的暂时混乱,也不是因为国力不足所形成的机械设备的缺少,更不是苏联撤退专家给石油勘探带来的被动,而是在困难时期因为缺少粮食造成的饥荒!电视剧用浓墨重彩描述了发生在石油会战现场的饥荒情景,其中有几个场景让人震撼:
1. 1202钻井队的邢指导员因为饥饿而在去井台的路上晕倒,工友们发现他得了严重的浮肿病,队长马厚生下令把老邢送到医院去治疗。
2. 在缺粮最严重的时候,钻井工人每天的口粮定量只有5两,吃的唯有稀玉米面菜糊。1528钻井队牺牲了的万大年的妻子玉秀为钻井队的工人做饭,锅里煮的是野菜树皮,里面加碱,帮厨的大个子再把长长的玉米秆掰断了放到锅里煮成“菜团子”给大家当饭吃。
3. 正在大家饿肚子的时候,1205钻井队技术员小卢卖了自己的手表买来一包饼干,倒在王进喜等队友面前,包括王进喜在内的众人争先恐后地把饼干一抢而光,有的人狼吞虎咽,噎得喘不过气来。
光从电视剧的这些场景来看,人们会产生什么震撼呢?大庆石油会战是党中央直接抓的工业重点项目中的重点,从毛泽东到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都一致支持,亲自过问,而且地处中国粮仓的黑龙江省,大庆钻井一线工人的缺粮竟然到了如此程度,全国其他地方,特别是农村,会是怎样呢?
我是1960 – 1962年饥荒时期的过来人,当年在全国饥荒最严重省份之一的安徽省上中学,虽然对大庆会战现场的缺粮程度毫无所知,但对安徽的情况是略知一二的。我的家庭背景是工农兼有:我的哥哥在合肥市的省建筑公司工作,母亲是农村老家人民公社的社员。我在学校的粮食定量开始是每月32斤,后来减到27斤;建筑工人的定量每月42斤,我的哥哥是基层干部,口粮定量大概30多斤;我的母亲在农村,吃生产队发的粮食。虽然大家都挨饿,但是没有低到大庆王进喜他们每天5两粮的程度;虽然我也吃过菜团子,但是从来没有吃过牲口吃的玉米秸。
王进喜是有觉悟的工人代表,1205钻井队的工人是一帮把国家利益和集体荣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汉子,当小卢把有限的饼干倒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蜂拥去抢吗?王进喜会允许队友们当着他的面抢吗?合乎逻辑的场景应该是,王进喜把那一包饼干比较公平地分给大家吃。
更有意义的场景应该是,工人们面对那一包饼干,或者是顾及自己的面子,或者是先想着同伴,可能会是互相谦让的。这不是没有根据的乌托邦式的空想,就在七八年前的朝鲜上甘岭的坑道里,渴得唇焦口裂的志愿军战士面对一个苹果,谁也不愿先吃一口,而是每个人闻了闻、舔一口,又递给了身边的战友。
《奠基者》的编剧们在写上述情节前做过调查吗?我特别希望亲历过大庆会战的老人们站出来亲自讲述,或者是他们的后代向长辈们做些调查,把大庆工人当年缺粮闹饥荒的总体真实情况告诉大家,如果真像电视剧里表演的那样,我的疑问也就消除了。
现在的中国造假的东西太多了,知识界、文化界、学术界都不能幸免,甚至好多学术论文都是假的,而且登上了外国的学术刊物,何况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电视剧呢?
《炎黄春秋》一直在不知疲倦地“论证”中国在1958年大跃进后的大饥荒里饿死了三四千万人,《奠基者》是不是要为这个“论证”提供一个艺术论据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