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奥斯卡把最佳纪录片颁予《海豚湾》(The Cove),影片主角李察欧巴瑞(Richard O’Barry)在颁奖台上突然高举印有“Text DOLPHIN to 44144”字样的海报,呼吁大众发短讯联署救海豚,吓得直播颁奖礼的电视台连忙移开镜头。今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得主《呃钱帝国》(内地译为“监守自盗”)(Inside Job)导演查理斯费格逊(Charles Ferguson)(内地译为查尔斯·弗格森)领奖致词时亦不忘重申影片立场。
查理斯费格逊手握小金人慷慨陈词:“Forgive me, I must start by pointing out that three years after a horrific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by massive fraud, not a single financial executive has gone to jail——and that’s wrong.”也许姿态上温和许多,并没有被拦截。《海豚湾》把日本太地町渔民猎杀海豚的习俗公诸于世,花了不少篇幅讲述偷拍行动的策划部署,更像一次社会行动的记录。《呃钱帝国》看起来较着重分析,引用大量访问片段和资料数据,受访者赫赫有名,包括金融大鳄索罗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法国财政部长 Christine Lagarde 等知名人士,再配以麦迪文沉着理性的旁述。然而从个别访问片段看来,譬如针对联邦储备局前理事 Frederic Mishkin、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Glenn Hubbard 的访问部份,其目的就是要把受访者迫到牆角,从而凸显他们所作所为的自私与荒谬。这些访问相信都经过精心部署,逐步引蛇出洞。观众虽然没有看到部署过程,但受访者窘态毕露的一刻,恰如《海豚湾》里日本渔民恶形恶相或海湾染满鲜血的画面,都在增强影片立论的说服力。
米高摩亚(内地译为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拍《美国黐Gun档桉》(内地译为“科伦拜校园事件”)(Bowling for Columbine)亦曾施计把支持枪械合法化的老牌影星查尔登希士顿(Charlton Heston)迫入穷巷,要求他在镜头前当众道歉,迫得他拂袖而去仍不罢休,还要拍下他落荒而逃的背影。《呃钱帝国》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举动,表面一派冷静,实在异曲同工。Glenn Hubbard 在镜头前几乎恼羞成怒,哈佛经济学系主任John Campbell被问及为何没有规管系内学者收受商界利益时,亦被追问至张口结舌理屈词穷。查理斯费格逊显然有明确政治取态,不慎露骨就会变成政治宣传(propaganda),他却聪明地先把其政治立场藏起来。影片剖析金融海啸的祸由,解释抵押债务证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与信贷违约掉期合约(Credit Default Swaps,CDS)的毒性所在,批评华尔街文化的贪婪无度、官商与学界互相勾结形成利益输送链、金融体制欠缺监管规范、财金官员罔顾灾难预警等等,观点不算新鲜,却胜在深入浅出,有条不紊。
米高摩亚在2009年也拍了一部与金融海啸有关的电影《华尔街阴质实录》(内地译为“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Capitalism: A Love Story)。他没有跑去採访财金官员,大概因为那些现任或前任官员听到他的大名都已避之则吉,不会再像当年查尔登希士顿那样轻易入局;而是着力呈现当下体制如何骑劫民主,变成压榨穷人的机器,并让受害者站到镜头前申诉遭遇。米高摩亚没有(或许也是不屑)解释什麽是违约掉期合约,反而强调衍生工具(Derivatives)难以理解,连专家也无法一言蔽之,再嘲讽其疯狂赌博的根本属性。《呃钱帝国》把金融海啸与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相提并论,又锁定列根上台为海啸源头。《华尔街阴质实录》也有暗讽列根是商界与华尔街的推销代言人,但它把堤坝开始崩裂的时间推得更前,追溯到罗斯福经济权利法桉的落空,甚至是美式资本主义的邪恶本质。
《呃钱帝国》与《华尔街阴质实录》不约而同提到一个关键字:fight。《呃钱帝国》的结语是金融体制已令政治制度腐化,肇事者依然掌权,“but something are worth fighting for”;米高摩亚更褒扬“people fighting back”的具体抗争行动,又以《国际歌》作结,还身体力行跑去“拘捕”华尔街(却是他一贯的譁众取宠,作秀多于实际),并以真情告白:“I can’t really do this anymore unless those of you who are watching this in the theater want to join me. I hope you will. And please, speed it up.”两片都提及贫富悬殊,财富资源全流向百分之一的少数富人手上。米高摩亚看准基督教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多次让神职人员指证资本主义违背圣经教诲,又提出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是穷人反败为胜的武器,只是多数人仍做着发财梦,没有让民主取缔邪恶;查理斯费格逊就指出金权政治已蚕蚀了民主制度。米高摩亚对奥巴马上台还寄以厚望,并呼吁集结民间力量,把握时机,以更多抗争改变现状;事隔一年,华尔街当然没有开遍茉莉花,查理斯费格逊对奥巴马政府已不存幻想,更借受访者之口说穿真相:It’s a Wall Street Government。
《华尔街阴质实录》监製尊哈德斯提(John Hardesty)曾撰文批评查理斯费格逊,说他担任过不少大企业的顾问,有利益冲突嫌疑,纵使在《呃钱帝国》扬言“something are worth fighting for”,却始终含煳其词,到头来只要求拔掉几个烂苹果,没有根治树患的决心,没有看清当前腐败的祸害根源——即自由市场、经济不平等、无止境的消费主义……甚至是资本主义本身。尊哈德斯提骂得凶,却突出了两片的路线分歧。米高摩亚是行动派,为贫苦大众申冤叫屈,鼓吹为公义斗争到底,绝对旗帜鲜明,只是分析论据往往“水份太多”,容易流于煽情儿戏;查理斯费格逊则是温和派,的确没有摇旗呐喊,而是慢火细熬,一本正经揭开华尔街群魔乱舞的面目,逐步挑起中产阶层和知识份子的怒火,争取更多改变的可能。两片大抵可以互相补足,查理斯费格逊尝试说之以理,米高摩亚企图动之以情,从不同位置向华尔街发炮,当中最大的关注,都是社会不公的问题,谈的都不只是经济,更是政治。
2011.04.28
(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