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多家媒体昨日引述《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称“中央将调整人大8.31决定内容”、“调整特首选举的提名委员会构成,以更好地代表民主阵营”,并称“北京这一决定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熟悉情况的人士知道,该篇报道错漏百出,不符合最基本的政治常识:第一,人大政改决定不可能作出修改或“调整”;第二,中央又岂会为了“迎合”反对派而作出原则让步?更何况“佔中”已经穷途末路,何需如此大费周章?事实上,该报道在警方旺角清场同一天传出,动机成疑,令人质疑这是别有用心的造谣,目的是要误导并煽动激进青年,以进一步激化“佔中”形势。
错漏百出 违反政治常识
《华尔街日报》昨日的文章名为《北京设法化解公众不满》(英文原题为:“Beijing Explores Ways to Address Hong Kong Discontent”。文章引述一名所谓的“知情人士”称,“香港政府採取行动清理三个抗议区域中最为动盪的一个,中国政府则想办法化解公众对选举改革方案的不满。该方案引发了持续近两个月的抗议活动。”报道并说,“据知情人士称,北京的顾问和官员们将重点放在将于2017年选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候选人的提名委员会上。他们考虑调整该委员会的构成,以更好地代表香港居民,尤其是亲民主阵营;但同时仍然维持中国政府对选举程序的掌控。”、“知情人士称,北京方面的任何态度转变都不代表让步甚至妥协,而应被视为8月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香港普选及立法问题之决定的澄清。”云云。
写这篇文章的是一名非常年轻的女记者,她在自己的介绍中称从事地产、金融类採访,没有涉及政治报道。问题在于,一个年轻、只写金融新闻的记者,此时突然获得“知情人士”的垂青,并得到如此“重大机密”,岂不令人奇怪?这名“知情人士”有多少可信度,到底是随便说说还是故意放错料?公众无法知悉内情,但至少有一点十分清楚,该文错漏百出,经不了起码的推敲,并严重违反基本的政治常识。
第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特区的政改决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亦具有不可撼动的宪制地位,是从国家及香港整体利益而作出的,绝不是权宜之计。如果人大决定会如此轻易因某一突发事件而作出改变,那么今后人大的决定又有何威信?如何取信于全国人民?因此,该报称中央会调整人大8.31决定,根本是不可能之事。更何况,到底能如何“调整”?是自我否定还是重新再作新决定?两者都不可能!
第二,“佔中”已经是穷途末路,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境地,根本没有任何“筹码”可以打出,现在所剩下的问题不过是,“佔中”者会如何自我了结。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又何必大费周章去“迎合”这群失败的“政治赌徒”?如果中央真的如此去做,岂不正中“佔中”下怀,并助长“佔领”者的气焰?因此,该文称中央要设法化解“佔中”的不满而作原则性让步,更像是“佔中”者自己的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
激化“佔中” 煽动激进青年
显而易见,《华尔街日报》的这篇“独家”不具有任何可信度,这名“知情人士”绝非来自于熟悉情况的人士。当然,“放料”者亦不能小觑,至少能在警方旺角清场的关键时候推出该文,手段与目的绝不简单。
实际上,这篇文章所产生的最重要政治效用是:“中央即将让步”的印象,这不正是“佔中”所要达到而无法达到的目的?因此,《华尔街日报》文章是要製造一个政治假象,迷惑误导“佔中”者,让他们产生不切实际的幻觉,认为中央政府正在后退,“佔中”即将获得成功。一些激进的“佔中”青年,受此“鼓舞”,士气上升,对付警方清场也势必更加“勇武”。不仅如此,那些不参与“佔中”的普通市民,也会因此“认同‘佔中’的作用”,会以为正是“佔中”才迫令中央让步。这篇文章刊出后,“佔中”以及幕后的“泛民”势力是最大的受益者。
《华尔街日报》为何如此偏帮“佔中”?事实上,该报做法早有前科,远的不说,就以“佔中”发生之后,其子报《亚洲华尔街日报》,十月初在特区政府宣布重启与学联对话之时,突然发布一篇恶毒的《香港民主派的明智一步》社评,宣称“2003年当大批抗议者反对残酷的国安法,最终成功并直接逼使董建华特首下台——不过是在此后的两年之内。如果北京当权者决定去妥协,这(梁振英下台)就很可能就是几个月或几年后会实现的。”、“但保持这股运动的长期一致需要一些技巧。尤其是在当北京和本地盟友随时会使用毒计(witch's brew of dirty)。”
作为一份外国媒体,《亚洲华尔街日报》竟公然散布推翻特区政府、推翻行政长官梁振英的言论,《华尔街日报》又散播造遥内容,所作所为,已绝非普通的新闻操守问题了,背后实际上反映了这份美国报章欲配合美当局政治行动的目的。事实上,美当局正积极筹划一系列针对特区及中央政府的行动,《华尔街日报》不过是替美国干预中国而做事先的舆论铺垫而已。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