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的报到,我国的农业用地是越来越少了,底线是18亿亩。18亿亩耕地,人均不到1.4亩。这18亿亩耕地不光是用来种粮食的,还得用来种其它经济作物,棉花、油料、菜、之类的东东。由于耕地的减少,粮价的上涨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当然我们还有林地、草地、山地可以生产各种水果和肉类来补充粮食产量的减少。估计一时半会还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一亩地合667平方米,也就是30米*22.2米。我们要搞建设就要占用耕地,要改善居住条件也要占用耕地。耕地能不能保证18亿亩?我没有信心,可能大家也没有信心,真正的危机正在到来。
危机即是危险又是机遇,由于现在工业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建设和吃饭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个办法就是人工造地!!!
我们文革时期,有个口号叫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寨实质上就是一种人工造地,将跑水跑土跑肥的山坡地改造为梯田,使粮食能高产、稳产。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向大自然进行征服和改造的过程,既然出现了建设和吃饭争地的问题,这种矛盾就得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根本的办法是占多少地就还多少人工地。这样就不会出现建设和吃饭的矛盾,起吗可以缓和这种矛盾。
既然人类为了解决居住问题,建筑向空间发展,那么为了解决粮食和吃饭问题,农业用地也就有了向空间发展的可能,同时人类的建筑技术和环境控制技术、生物技术为人类彻底解决吃饭和建设问题提供了可以使用的技术支持。
建设也就是工业发展之所以要占用农业用地的原因在于,很多的大型设备是不能建在空中的,也就是多层楼上,因为重型设备自身很重,要有牢固的地基,否则就无法保证加工的精度,所以必需建在地面上。农业则没有这样精度的需要,只要地是平的,能长出庄稼来就可以了,这在建筑方面比较好解决。
一亩地是667平方米,也就是30米*22.2米。中国农民为了增加耕地,围湖造地。荷兰人围海造地。那么向天空要农田是将来解决粮食问题的必由之路了。当然人工造地的成本会比较高,但是再高也比社会发生饥饿和动乱所付的成本低。一平米居民住宅的造价大约在2000年前后为600元左右,人工造地一亩要40万人民币,成本显然是太高了,难以承受。但是水泥建筑可以使用200-300年,只要维持的好,不发生核战争和地震。每亩地一年按现在的农业技术水平,可产稻米3000斤(三季稻,因为是人工环境)价值6000元,200年可以收回投资再重新建设。
有人说你这是一种梦话,不是梦话。工业要发展、居住要改善,18亿亩耕地一定是保不住的。想解决工业要发展、居住要改善还要吃饱饭,舍此别无他法。另外人口还是要增长的,不人工造 地没有别的办法。
为中国人每人增加一亩地,那对建筑业来讲,那就是天文数字667*1300000000人口,所以建筑工业还有很大的前程。如果不解决吃饭的问题,人类社会就无法再向前发展了,与其想到太空中去种地,不如在地面上人工造地。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