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心
根据汇丰银行和上海复旦大学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10年之内,内地年收入达到7500美元至2.5万美元的中产阶层将会进一步激增至逾1亿人。这个强大消费群体的钱包,正受到全球各大金融机构和商家的垂涎。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12/08/content_7217922.htm)
这个调查,有些语焉不详。首先提几个疑问是:1,年收入7500美元至2。5万美元,是个人收入,还是家庭收入?2,这中产阶层的标准,是指中国现时经济下的中产,还是指世界总体经济下的中产;3,到了10年,这一亿人达到的是2017年的中产,还是2007 年的中产。
关于什么是中产阶层,历来是个模糊话题,其界定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不过,大体上,在现今中国人的观念中有两种理解。
一个是,既不是穷人,也不够富人,中等生活。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朴素理解。按这个标准,这个中产就应该是个多数。大体的说法是,高收入和低收入各10%,中间80%就是中等收入。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张宛丽在其《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报告中指出,根据全国抽样问卷调查,有46.8%的被调查者认同自己为“中产”,就是这样的心态。
另一理解是,经济学家的统计调查标准。2005年国家统计局花费600万、历时4个月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最新调查结论是:“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不过国家统计局后来否认了这个说法。)如果说,上限过高,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赵振华说的“此前被广泛提起的一个说法是年收入6万元到20万元之间的群体”,这倒是更时行的,6万—20万,即7500—2。5万美元。从这里,我们看到两点:一是这个年收入是指家庭,二是这个标准是和国际大体衔接的。比如,韩国标准是2万~3.6万美元。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现在的中产阶层在城市中的比例不超过18。3%,占少数的。
于是,我们明白了,上面所说的“十年内中国内地中产阶层将达一亿人”,是说:到2017年,中国内地可有一亿人的家庭收入达到2007年世界中等家庭的水平。
这个调查在谈及中产时除了一个“一亿”的具体数字以外,只是具体谈“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内地共有34.5万名拥有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裕人士,在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内地富裕人士平均每人拥有资产500万美元,远高于亚太地区富裕人士资产的平均水平(330万美元),他们持有的财富总额达1.73万亿美元。其中,有4935人是拥有3000万美元以上的超级富豪,在内地富人中比例高达1.44%,甚至高于全球1%的平均水平,占亚太地区超级富豪总数的28.2%。更有分析人士指,受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在未来3至5年内,内地超富裕人士的比例将超越香港”,由此可见,是把那些拥有3000万美元的中国超级富豪和拥有100万美元的中国富人,同中产阶层放到一起谈的,纳入了一个统计消费结构,中国的中产要靠富豪来增加权重的。
“十年内中产达到一亿”,这很让人振奋吗?对这个数字,好像是没什么可兴奋的。
到了2017年,中国的人口将达15亿,按这调查说的那时有一亿人进入中产,也只占中国人口的6。7%,如果再加上3%~5%的富豪们,也就是说90%左右的中国人仍然在中等以下的。我们知道,社会经济界结构,最好应该是枣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这样最合理、最稳定。如果中产不是多数,如果最大多数还是低收入甚至贫困,这实在没有什么可振奋的。
所以,笔者认为这个调查所说的一亿人,既人口6。7%进入中产,似乎数值小了,不大可信。不知道调查的样本空间是怎样选取的。调查说,“中国内地近30年的告诉经济增长、安定的社会环境,催生出3500万人的中产阶层和高收入人群”,这3500万按每年12%的增长速率,十年是达到一亿人的。不过,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人均国内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应该有更乐观的数字。
恰巧看到吉林省《新文化报》(12月10日4版)报道长春市两会,说有学者预测,5年内中产的长春人可望翻一番,又20万 达到40万。报道还说,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十七大报告起草人之一,最近和清华大学师生交流时说:所谓中等收入者,在我国是指家庭年收入6万元到20万元,根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中有78%的家庭进入这一行列,农村可达30%,通算城乡,中等收入家庭可占家庭总数55%,其中2%的家庭年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这样,就会在2020年实现中等收入占多数的目标。
在2017年达到一亿即6。7%,和2020年达到55%这两个预测之间,我更相信后者。
由于6万~20万元概念的中产阶层,在现在的中国总人口中比例还很小,所以重要的工作是加大力度培育中产阶层。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有学者指出了这样的现象,叫“下流社会”,意思是,在现今中产阶层中,有一小部分上升为富人阶层,也有更多的中产人士的收入却向下流动,降为中低收入、低收入人群。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现今中国也不例外。试想,在同样10%的增长中,拥有资产1000万的富人和拥有资产10万的中产,其增长绝对值相差何其大!所以,富豪们的财富增长是以中产和低收入人群的相对贫困为代价的。十七大强调分配公平,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都要体现公平,遏制贫富两极分化。所以,遏制“下流”压力,体现政策、体制和实际工作的力度,这是培育中产阶层的重要问题。
最后要说,即使2017年中产达到一亿,即使2020年中产达到55%,我们仍然要冷静,因为那个中产6万人民币的门槛还很低,再考虑到十年间的物价增长,再考虑到十年中世界各国经济的同步增长,差距依然不小。所以,这个中产还是低水准的中产。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