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做了系统的了解之后就不难发现,11月份北京以14.9%的涨幅排名全国楼市增长的第六位。而本月则呈现将趋势,这就显得很不寻常。我们可以暂且将这种现象视作短期的、非持久性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目前的这种下降趋势,其根本动力在于“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观察以往有关政府调控部门的货币政策,通常只有三板斧:一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贷款利率和直接控制贷款。本次加息是2007年以来央行进行的第六次加息。只是这次加息对于五年以上的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并不那么奏效。也就是说,此次央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这完全是因为目前购房者所选择的贷款大部分属长期贷款。所以,这次加息对楼市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至少不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因为政府的决策一般都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任务而实施的,所以其影响也应该是短期的。
但联系到当前楼市现状及执行力度日渐加大的第二套住房贷款新政策,此次利率调整对于抑制房地产市场趋于过热的意义仍不可小觑。
本次加息上调了短期贷款利率,这将对开发商的开发贷款源产生不可小视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其他渠道获得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开发贷款来开发地产的企业而言,这无疑将会使他们增加资金成本,加大开发成本,并会进一步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加土地竞标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降低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地价的预期,并最终影响房价。
对于央行这次旨在主要针对企业短期流动贷款的加息,我们可以看出,央行对第二套房房贷政策及其细则在不久前出台后,楼市中购房者均持有观望的态度。据此判断,央行在短期内应不会再对购房按揭贷款的利率作出相应的调整,因为按揭贷款加息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对炒房者起到抑制作用,但也可能对真正需要购房的人起到加重利息负担的作用,继而有可能使很多无法承担高额利息的购房者放弃买房的意愿,从而使作为民生问题的住房问题根本无法得以解决。
基于这样的推断,明年的房贷政策应该会趋于相对的平稳。
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岁末,一系列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使一些开发商的资金链持续吃紧。在这一背景下,加息有助于打击囤地捂楼的不良行为。这次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可能迫使历次加息所留下的累积问题都将引发。
频繁的政策动作,对目前观望的购房者已经产生了影响,预计来年政府的调整政策可能会放缓一些。从当前各种情况来看,明年的市场将要回归理性,房价的平稳发展也就在情理当中了。
随着近期楼市的上升速度有所回落,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开始公开表态同意“楼市出现拐点”和“楼市明年将过冬”的说法,在这种楼市“拐点论”的影响下,定期存款的吸引力的确有可能因此而得到增强,如若果真出现这种状况,那就表明第六次加息之“降低活期存款利率”所带来的推动力,促使长期或定期存款得以增加。
另外,此次加息是否会增加消费者房贷负担这一问题?就目前而言,这次政策的措施与前几次的利率调整有所不同,明显没有上调长期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从这一角度来看,主要是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在决策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还是为了迁就普通百姓的房贷承受能力。由此看来你,政府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都是出于好的愿望,至于在多数情况下调控变成“空调”的结局是出于政府决策的盲目性。这正是印证了那句“哪个市场政府调控的越多,它的市场调控功能就会越差。”
总之,市场要想真正回归理性,政府那只无形的调控之手就不能到处下手,只有把市场问题交给市场来本能的自我调节,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针对重症下猛药,来缓解市场的压力。否则,政府的决策要经常失误,就会导致其本身公信力有所下降。相信随着国内市场逐渐成熟,政府决策部门对市场的参与也会有所收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