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同存小异:对国共两党合作的企盼
摆在国民党马英九上任后台海和平的两岸人民的企盼愿景:一个中国。可以说历史再次羞辱了台独"公投入联"的陈水扁一类。回顾历史:面对小日本的野心勃勃,当年国共两党为抵抗入侵者而建立统一战线的八年抗战传统应当珍惜可不得遗忘,谁忘记了过去都意味着对中华民族主权国的背叛!一个简单的民间道理:两兄弟纷争,突然作为邻居的外人"入围"大打出手于兄弟的一方,这个"邻居"必将遭到两兄弟合作一致的痛揍,于是总结经验,将对抗变成对话,当然两兄弟是欢迎邻居介入说和的,这是外因。而内因还在兄弟间的共同努力!
记得一个杂志有这样一段介绍,还在六十年代国共两党有过一次海上冲突。尽管以国民党失利而告终,而双方损失伤亡不小,伤痛教训值得总结!传说"西沙之战",当军舰上挂着五星红旗的我中国一方与入侵者打得难分难解之际,呵呵挂有国民党旗的军舰与五星红旗的军舰"不谋而合"地痛打入侵者获得了胜利,一个中国的胜利!也许这只是一个不实的传说,然而作为无任何党派的一个中国人的我,至今心里乐滋滋地深感自豪!我想这仍不失为又一次两觉磨擦后的"精诚团结"。当然,汉奸、卖国贼们和善良的糊涂者是没有这种感觉和认识的!
让人们去说"一党专制"吧,而我认为这则是"多党制"。有人对美国当年攻打伊拉克表示赞美的理由是:萨达姆太专制,应当由美国收拾,好好修理一下这个专制分子!全然不顾联合国众多成员国家投票反对的决定而一意孤行!结果,伊拉克被占领,萨达姆被处死后,可伊拉克国内并不安宁。不是这里响了,就是那里炸了动不动还弄个什么"人肉炸弹"什么的"说出手时就出手"!这就是所谓的西方民主的人权、民主出其"国围"而入侵它国带来的民主和平!有人总企盼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也给中国来个类似伊拉克式的民主和平,然而他们既"不懂"中国一致对外的国共两党统战八年"枪口"一致对外的卫国历史,又无视伊拉克"失败"后"民主与和平"的真实情形,难免一旦中国天下有事,自已落个汉奸的"美名"和下场!
伊拉克"失败"了,中国仍屹立于世界东方。但其共性在于祖国统一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求大同存小异"这种巨大的意识功能对物质的推动!
请看:
2008年3月28日 04:19新快报题为<<美学者指马英九访美不如访京 不必搞象征性政治>>是如何评价的:
美国乔治城大学亚洲研究所教授沙特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学院教授何汉理,昨天在华府一项研讨会上,双双反对“总统”当选人马英九在正式就职前访问华府,认为马英九不必再跟过去政府一样,进行这种“象征性政治”。
沙特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举办的研讨会上,被问到如果他是布什总统的顾问,他会建议布什欢迎马英九访问华府或婉拒他来访时表示,如果他是马英九的顾问,他会建议马英九不要提出访美的要求。
沙特说,过去十年来,台湾对外关系的症结所在,就是一味追求“象征性政治”,而“象征性政治”通常都是非常敏感的,马英九不应也不必再做这种事情。
而何汉理则说,既然过去国民党一再批评陈水扁政府走挑衅路线,使台美关系受到伤害,国民党执政后,就不要再去测试北京的可能反应。
何汉理认为,如果马英九就职前要出访,与其访问华府,不如访问北京,那
将是“了不起的大事”。
再看:
2008年03月27日15:07中国新闻网<<国民党:马英九上任后台海和平之窗将逐渐开放>>中国国民党政策会副执行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今天说,马英九五月二十日就任后,台海的“和平之窗”将逐渐开放。
据“中央社”报道,张荣恭上午发布新闻稿表示,马英九在三月二十二日当选的晚上,重申了他一贯主张的“九二共识”及期望两岸海基、海协两会复谈。
张荣恭说,二00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报中的五项愿景第一项,就是“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速恢复平等协商”。
他因此指出,今年五月二十日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既然都认同“九二共识”,停滞达九年的海基、海协两会管道恢复正常互动,便可预期。
他说,如此便可打破一九九九年七月李登辉提出“特殊国与国”后,两岸两会中断的关系,更将扭转陈水扁上台后否定“九二共识”而恶化的台海局势。
张荣恭进一步表示,两岸关系将进入稳定的和缓阶段。台湾在亚太区域安全中,也将一改民进党执政八年来的麻烦制造者角色,重新扮演和平缔造者。
据此我以为:一切人权、民主的实质性实现的基础,唯有主权完整和国家统一而不能!将人权、民主寄托于西方文明的教条照搬和"入侵"无异于看邻居家日子过得好而盲目效妨是可悲的。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越穷越分,越分越穷!
中国还有个现实:人们吃白萝卜是因为营养丰富,然而白萝卜则是国外西洋参移植中国土地这一"国情的变种而来!改革的今天,面对复杂而多变的国内外的风云变幻切不可照搬教条,与其它任何国家几乎同样,中国现实经济基础决定下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的民族认同感是企望统一,反对分裂!如果达赖真心高度自治无意分裂国家,向马英九学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西藏分裂出去,下来的事兄弟们可协商解决。赠:达赖及其打、砸、抢、烧、杀的人们和盲目支持者一句中国民间俗语:任何事,"只有说下场的没有打下场的"!前题是,欢迎外人"调解";我们兄弟间的不快兄弟自会言和,反对他国插手从中鱼利。
(2008-3-28日上午)
关于70年代的中越西沙之战的说明
阅友并版主:附关于70年代的中越西沙之战意在说明,1.国共两党在一个中国主权问题上反对分裂的一致性;2.南越侵我领土有"外人"即美国政府的插手;3.关于国共两党共击入侵南越之敌,因无事实根据故,文中说的是"据说"这不影响我的观点即:民族统一主权完整的观点之成立。
70年代的中越西沙之战
281艇从有利位置全速接近“怒涛”号,仍然以“贴身”战术靠近敌舰,1 0条炮管一齐猛轰,致使其再次中弹起火,并于14时52分,爆炸沉没在羚羊礁以南海域。
“1.19”海战结束后,南越当局极力掩饰自己的失败,并在“怒涛”号被击沉后的当天,制造了系列的骇人“新闻”,说在这场海战中,中国海军派出了实力强大的“科马尔级驱逐舰”,同时在交战中还使用了“冥河式导弹”,妄图以此蒙骗世界舆论,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
海战结束后,中国军队乘胜发起登陆作战,从南越军队手中夺回被占三岛。
海战这一回合结束后,1974年1月19日,广州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要求参战部队和民兵立即发起收复永乐群岛中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的登陆作战。其时的战斗部署如下:
由榆林要塞派出守备10团的3个连队、1个两栖侦察队和部分加强分队与民 兵,总共500余人,分乘海军舰艇及南海渔业公司的渔轮出发,首先集中兵力攻 打位于珊瑚、金银两岛之间没有坚固工事的甘泉岛,打下该岛后,再向工事坚固、 兵力较多的珊瑚岛进攻,最后攻击金银岛。在进攻的同时,组织海上力量打击南越 军队增援永乐群岛的海军舰只。
西沙永乐群岛中的这3座岛屿,是1956年被南越军队占领的。登陆夺回这3座岛屿,意义重大,在参战部队各级指挥员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1974年1月20日早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分乘海军舰艇和渔轮向三岛开进。
到达预定位置后,登陆部队换乘橡皮舟和小舢板,在海军舰艇炮火的掩护下, 经4连、5连和两栖侦察队按3个梯队在甘泉岛东南滩头登陆。
面对勇猛顽强的中国军队的攻击,侵占该岛的南越军队见难以抵抗,不得不放弃滩头阵地后撤至甘泉岛的中部地区。打头阵的4连在占领滩头阵地扣,不给敌人半点喘息,仅用10多分钟就迫使被围的南越军队官兵全部缴枪当了俘虏。拿下甘泉岛后,5连和两栖侦察队及部分民兵,不顾疲劳,发扬我军边疆作战的一贯战斗作风,又分乘4艘护卫艇和1艘扫雷舰进到珊瑚岛南侧礁盘海面,再换乘橡皮舟,分3个梯队,从该岛的西南、东南及南面向入侵的南越军队同时发动进攻。
5连第一梯队指战员在向珊瑚岛出击途中,不幸橡皮舟被敌人子弹打穿,人和武装都翻到海里,为不贻误战机,他们毫不犹豫地在水中踏浪前进,保证按时抢占 了滩头阵地。
入侵该岛的30余名南越官兵只得往岛中央逃循。
战斗打响后,担任第二梯队的两栖侦察队的指战员们,为了配合5连行动,在离岸700多米的地方,纷纷跳入海中,向岸边游去登陆后,与5连汇合并肩战斗,使四散逃跑的南越士兵大多举手投降。
但是,也有少数顽敌钻入岛中央的碉堡内开枪抵抗,对此,中国军队给予了猛烈的还击,并用越语向其喊话,最后迫使这些南越官兵打出白旗走出碉堡缴枪投降。在打扫战场和搜捕歼敌的过程中,我登岛部队又在树林中抓获了珊瑚岛南越军队最高指挥官范文鸿少校。
1974年1月20日下午,南越当局得悉甘泉、珊瑚两岛被中国军队夺回的消息后,立即派出“麒麟”号军舰搭载了1个营的兵力,往援珊瑚岛。中国南海舰队和广州军区空军为了保证收复3岛战斗的顺利进行,也立即派出了军舰和作战飞机展开迎击态势。南越当局经过海战的较量,害怕“麒麟”号舰此番增援有去无回,只得在该舰仅距西沙永乐群岛40多海里的海域时,下令返航。甘泉、珊瑚两岛收复后,一连向金银岛发起了进攻。登岛后,发现侵占该岛的敌军早已随南越海军舰只逃跑,于是,收复金银岛的主攻部队未发一枪一弹,便顺利完成了作战任务。
西沙海战与登陆战结束后,南越当局竟欲再较高下,无奈中国沿海三军严阵已待,最后不得不发出“应当避免下一步与中国作战”的哀叹……
在中国军民誓死保卫西沙群岛的壮烈海战中,处于劣势装备的中国海军,共击 沉南越海军护航舰一艘,击伤驱逐舰3艘,毙伤其“怒涛”号舰长及以下官兵10 0余人;在收复甘泉岛和珊瑚岛及金银岛3岛登陆作战中,中国部队和民兵俘虏南 越军队范文鸿少校以下官兵48人,美国驻南越岘港领事馆联络官科什也当了中国军民的阶下囚。
当然,在保卫西沙群岛的战斗中,中国军民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中国海军2 74号艇政委冯松柏等18名官兵英勇牺牲,67名参战人员受伤,我389舰被击伤。
西沙之战结束后,南越当局为捞回挨打的面子,曾一度频繁调动飞机和军舰, 准备报复。南越海军除派出2艘驱逐舰由头顿和芽庄开往岘港集结外,还派出6艘 军舰从岘港出发向西沙群岛方向机动,同时命令这一地区的海、空军处于紧急戒备状态,再次向中国发出战争叫器。
对此,中国政府授权中国外交部于1月20日再次发表声明,警告南越当局必须立即停止对中国的一切军事挑衅和侵略活动。同时,中央军委命令中国驻守南海海疆的陆、海、空三军部队和官兵,时刻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鉴于中国三军的紧急备战,完全进入了临战状态,南越当局自再打只能碰得头破血流,于是不得不于1月21日作出了“应当避免下一步与中国作战”的决定,缩回头去。
1974年2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将在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中俘获的范文鸿等48名南越官兵和1名美国联络官,全部遣返。
西沙自卫反击战的真实背景(百度点击:http://www.mfzq.com.cn/Blog/Diary.aspx?Data=S&Tid=293916)
毛泽东说:"蒋(介石)先生是深明大义的"(百度点击:中越西沙之战揭秘http://www.shw365.com/rmht/bktm/200711/33683.html)
西沙自卫反击战虽然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但是其背景相当宏大、复杂。牵涉到了当时中、美、苏三个大国的全球战略,还有越南、中国台湾地区。要说西沙自卫反击战,还得先从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开始。
七十年代初,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特别是六九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中国受到了到来自苏联的巨大战争威胁。美国与苏联在冷战中的对抗中,也显得非常被动。六十年代末,苏联战略力量与美国趋平,美国面临苏联战略威胁严重上升需要联合中国共同遏制苏联。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急于从越南撤军,也需要中国的战略配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尼克松从战略高度的眼光,打开了中美关系大门。西沙的收复可以说是这一战略决策的附属产物。
越战期间,西沙的很多岛屿是被美国支持的南越占领的,而不是共产党的北越。美国知道自己撤出之后,南越将很快被北越消灭。美国不希望撤军时西沙的这些岛屿被北越占领,因为把西沙交给北越就等于是交给了苏联。这有一个重要的例证:美军在越战中的重要军事基地——金兰湾,越战后苏联很快就租借金兰湾作为自己的军事基地,一直至今。(2004年到期)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中国在收复西沙问题上,是与美国有默契的。这并不是出于美国对中国有多么友好,更不是恩赐,完全是出于美国自身利益。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抓住时机收复了西沙。
中国收复西沙时,南海舰队的兵力不够,需要从东海舰队支援。台湾岛处于南海和东海之间,以往舰队的调动都是从台湾岛以东的外海绕远航行,避免走台湾海峡的敏感航道。这一次舰队行动时间紧迫,规模又很大,能从台湾海峡通过吗?尼克松访华,对台湾蒋介石政府的打击可以说灾难性的。这个时候大规模的舰队调动通过台湾海峡,蒋介石会有什么反?映?中共的高层通过秘密渠道与蒋介石取得了联系,蒋介石出于民族大义的考虑,让舰队顺利地通过了台湾海峡,赢得了战机。
西沙自卫反击战,并不算是大规模的海战。战斗结束后,共产党的越南北方立刻发表声明,“感谢中国政府帮助他们从南越手中解放西沙”。这等于是向中国提出了西沙的领土要求。中国政府对此没有理睬,中国将战斗称为“自卫反击战”,强调西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是从美国支持的“南越伪军”手中,收复自己的领土。
正是这妙到豪颠的一招好棋,使得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赢得了未来的主动。可也正是这一段不算遥远的历史,今天却已经被很多人淡忘了。透过这场战争,我们能看到若干伟人级政治家,远见卓识的全球战略眼光。这一影响至今的,为中国收复蓝色国土,为中国打开海洋大门的战争——我们不应该轻易忘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越西沙之战 2007-3-25 10:43:42
:东方博客 的个人首页 【大 中 小】
1)参战舰艇数目
我方参战舰数目的真实数目和型号:一共六艘:猎潜艇2,扫雷艇2,高速护卫艇2;其中先开战的是前4艘,后来赶到的2艘,而正是后面赶到的2艘让南越海军以为还有大批增援舰艇赶到,吓跑越军,在最后关头让胜利的天平倾向了我方
2)谁先开第一枪
其实现在也说不清谁先开第一炮。据参战人员说,当时我方肯定没有下达开炮的命令,但在开打前越方以小口径炮向我方发射了一发炮弹,(当然没有命中)由于越方舰艇的主要火炮均是由雷达自动控制,故这发炮弹我方判断为是射击前的火控系统校正,同时越方舰艇后退以图拉开距离(这在战术上大舰和小艇开战时必须的),所以我方指挥命令两个编队紧紧咬上,同时警告所以炮位:注意,敌人要开炮了!这个时候,海战爆发了。我方人员发现敌方炮位上火光一闪,立即脚踏击发!所以,几乎在敌方开炮的同时,我方的炮弹也出膛了!但由于我方是小炮,初速高,这样,后击发的我方首群炮弹反而先落在南越海军的头上。这时我方指挥确实没有下达开火的命令,反击完全是战士们自觉的反映(这个自主反映相当关键,如果等军官下令再还击,可能西沙战事的历史要重写了)。写到这里,谁先开火大家可以清楚了。
3)海战拼开了手榴弹?
并不是我方在海战中有拼手榴弹的战法,而是当时的一艘舰由于受伤,舵机失灵,速度过快,直接冲入了越方两艘舰艇之间,受到交叉火力的攻击,起火燃烧,损失惨重,后面我方舰艇看不清楚(当时以为是自己施放的烟幕)怕误伤己舰,又不能支援,结果,这艘舰眼看驾烟带火直接撞向敌10号舰,艇长红了眼:装火箭深弹!准备和敌人同归一尽。可是10舰一转舵,和我舰擦身而过,险到了极点。这时双方的火炮都用不上,艇长临机一动:仍手榴弹!当时我方根本没有准备打海战,这艘舰上了好几箱给守岛民兵送的手榴弹,这时候倒派上了用场。于是,大家七手八脚的把手榴弹扔上了南越的10号舰,有人抄起步兵的反坦克火箭筒也向越南舰艇发射!这就是后来南越向新闻界通报的共军使用了导弹的出处),趁敌人晕头转向时,全速倒车,退出了越军的夹击,然后就是冲礁自救去了。
4)海战战术的得失
海战的结果大家已经知道:越方最小的一艘护卫舰(怒涛号,650T)沉没,其余3艘驱逐舰受伤(甚轻)。我方:扫雷舰一艘几乎沉没(抢滩成功,当然,如果抢滩不及时肯定沉没),重伤一艘,其余2艘也受伤不清,但后来加入的两艘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a)开战时双方均本着擒贼先擒王的想法,攻击对方的指挥舰,但均判断失误:我方两个编队中,冲在最前面的一艘是指挥舰,而敌方攻击的是我方两个编队的后两艘舰艇,判断失误(如果敌人当时看看国内的报纸就不会失误了)。我方判断敌人怕死,所以指挥官应该躲在后面,所以也攻击后面的两艘舰,同样判断失误!战后查明,敌人的指挥舰是第二编队中的首舰!
(b)战术运用上越方失误:南越海军认为,我舰大炮大,用穿甲弹把你穿几个孔,你小艇马上就沉,所以交火中越方使用的是穿甲弹(当然,不能说不对,但是,如果一艘用穿甲弹一艘用爆破弹,可能我方的结果就惨了,毕竟我们的艇太小了)我方认为,尽管你是自动化火力,但你总得来人操作吧?我把你人全打趴下,你自动化也没有人揿按钮啊!故我方采用的是爆破弹(笔者认为这是当时没有办法提出的战术)交战时的情况:双方一交火,南越军舰甲板上的水兵全都钻甲板下去了,而自动化的火炮也因为火控雷达天线被我重点攻击而失灵,由人操炮当然打不过我们啦。我方受穿甲弹攻击后,水线下穿出一个个大洞,而我们准备的最大的堵漏塞也不够大,辛亏战士舍命堵漏,才保住了战舰。
西沙海战中关于蒋介石
过程简述:1974年1月18日,越南政府不顾中国一再警告,派兵侵占中国西沙永乐群岛,并与守岛民兵发生冲突。从而展开了西沙海战的序幕。
南沙海军火速支援,无奈越南舰队吨位和火力都有绝对优势,虽然中国海军浴血奋战,但是渐渐力不能支。紧要关头,中央火速调动东海舰队支援。然而,东海舰队必然要通过台湾国民党海军封锁的台湾海峡,如何安全通过,成为了中国海军的一个难题。
中国人民海军通过台湾海峡的消息很快被台湾国民党得知,当台湾海军司令唐x林向蒋介石请示如何应对时,蒋介石说了他一生中最闪光的一段话:“你不知道西沙吃紧吗?”毕竟蒋介石明白,国共之争属内斗,在外地入侵的时刻,中国人还是会团结一致的。唐x林欲领命而去,蒋介石又指示说:“你们要一路护航,保证舰队安然通过。还有准备补给船,给前线送给养
结果,出乎东海舰队意料。国民党海军不但大开绿灯放东海舰队过海峡,而且一路护航,保证了舰队的安全。此外,几十艘台湾补给船开赴西沙前线,为前线的解放军战士运送食物和淡水。
1月20日,东海舰队如期抵达前线,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海军形成绝对优势,将入侵越军几乎全部歼灭。
西沙海战是中国海军战史上最光辉的一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国共精诚合作的结果。而蒋介石在此事件中的表现让人感动,也让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价。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