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5日至6日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新华网2008年4月6日)
这应该是今年以来温总理第二次特别提到粮食问题了,并且重提毛主席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谓意味深长。在3月份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细心的人们发现,为有效控制物价上涨,特别加强粮食生产,以及沉寂多年的“米袋子”、“菜篮子”首长负责制等字眼重新回到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就曾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不过那个时候,主要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一段时期还提出过“以粮为纲”的口号。
无论是那时的困难时期,还是今天已经初步迈入小康社会。从毛主席到温总理,我们都能体会到几代领导人的忧国忧民情怀,都能够感受到他们心里的“三农”情结,都能够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尤其在今天,我们更能体会这句话隐含的“居安思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度经历粮食产量从增长到下滑、粮食价格从高到低的反复局面,严重威胁粮食安全。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而粮食问题始终摆在头等的位置来加以解决,保护价收购、粮食直补等等惠农政策,极大地保证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然而,粮食安全问题有着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尤其是对于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由于价格波动、自然灾害和耕地保护等因素,粮食产业链条相对比较脆弱,并且一发而动全身,引发经济危机,比如当前由农产品引发的物价上涨压力。而现在的困难还不仅仅来自于国内,还有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经济上不测因素日益增多,如今年“粮荒”就波及世界许多地方,导致一些国家粮食供求关系紧张。
而今年两会上袁隆平关于“国家粮库有无虚报?建议国家予以查实”的提案,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除了让一些“鼠虫”们胆战心惊外,作为国家、作为平民百姓又何尝不是如此!袁隆平说:“温家宝总理很重视,我头天写了提案,他第二天就批了,让粮食局长赶紧查这个问题。”可见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有这样的清醒认识,就有充分的自信和超凡的能力。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胡锦涛、温家宝总是反复强调惠农政策的长期性,“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始终送给广大农民群众一颗定心丸,这是我们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也许,在大多数年轻一代的人当中,是无法体会吃不饱饭的境地的,但当物价上涨随之而来的时候,恐怕就真正有所感觉了。而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更是让我们不得不引起警觉,今年春天的冰雪灾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作为国家,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那么作为地方,也应该要大有作为,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