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感言(四,二十二日)
胡总去浙江,亲自抓帐蓬的生产。在一个月内,帐篷上90万顶!还有活动房。温总理二下四川,他在专机上讲到:抗击地震灾害已转入安置灾民。
宣传卫星的功能,那是无所不能!地震来了,“无所不能”的卫星呢?却原来,卫星也还有“诸多不能”,说卫星也不是万能,天气呀,云层呀,雾气呀,都来了!
台湾抢险队一下飞机,记者介绍说:他们携带着最先进最尖端的仪器。请问:“最先进最尖端”的仪器是什么?哪里生产?大陆能否生产?如不能生产,我们也没有进口?知道世界上也许台湾就有这么个“最先进最尖端”的仪噐,为什么没有进口?没有生产,没有进口,当然也没有相关培训,那么,我们的以救人为中心的抗震应急方案里都还有什么内容?
还有什么卫星电话、海事电话,为什么连县一级还没有配备?汶川、北川通信中断、震情不能及时上达、影响决策、损失该有多大呀,人命关天呀!
经常听到所谓“立即启动应急方案”云云,都包括什么内容呀,是作秀?哄人?应急方案,群众参与!
有些官僚主义为此麻木,非死人,非闹大,非公开,不能让它醒来?官僚主义害死人,害死人了才知道犯下了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真可爱,当官当僚都有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本可避免的悲剧。责备中国太苛刻。什么心态?唯恐中国的天下不乱!有的地方,建筑质量肯定有问题,伤亡也可能因此增加了,但不能因此说死人的悲剧本可避免!
网上比较唐山与四川省汶川七点八级大地震,一,损失,二,救灾效率。各执一词,倾向性明显。一味贬低否定过去,肯定现今,不是高明之举。别把人们惹烦了!先算时间帐,三十年了,给三十年的时间,也应该有三十年的进步。三十年里,世界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又如何?第二是基础帐,三十年的进步有前提、有基础。其次才是路线账。但是,我们这三十年的发展是从批判纠正前三十年的错误开始的,有些宣传,反复的不厌其烦的,给人的印象是,以前三十年一无可取一片空白现在的发展什么都是后三十年的,探索呀开拓呀创新呀一切属于今天。路线不同,不同的路线肯定要打架,所谓“改革开放阻力重重”。重新洗牌,人也要换。先换脑子后换人。前三十年的积累呢?但修好了的铁路公路架起的桥梁挖了几十年的水库建起的一个个大油田打下了颇具规模的工业农业基础,造出的氢弹原子弹导弹上了天的卫星……全都拿来用了也并没成为阻力!
我们这里自办的电视台有一个常年节目:影像中国。内容多为资料往昔的记录片,很好看。是不是有些怀旧的味道?我不知道。我不愿不想给主持其事的人抹黑。想看到,有的看,这已是很好了。我想。近日当然是播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英雄抗震灾》(1976年)、《开滦奇迹》(1978年)。真好!真感人!震后15天从矿井下救出五个人,送去疗养,恢复健康后下开挖煤。开滦于震后<strong>“八天出陶瓷”,“十天出煤”,“</strong>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恢复生产够快的!这一切,有记录片为证!应该放出来,让大家了解情况,也可以对比一下,有嘛要紧,里面当然也没有了某些人那么讨厌的“四人帮”。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