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借“讨聂行动”颠倒了这个世界的逻辑?
本来不想再谈“海外兵团”的相关看法。但连日来的世界变得十分离奇,离奇得找不到正常思维和应有逻辑,离奇得几乎“直把杭州当汴州”,离奇得似乎立足国内悔不该、放眼世界是正道,离奇得恐怕“不到海外非好汉”了,这就确实让人不得不再次思考这个令人厌恶的敏感话题。
由聂卫平引发并被媒体有意做大的“海外兵团”舆论,笔者也曾关注过,并发出“别拿实诚人开涮:老聂自有老聂的道理”的小帖子,帖子不久即被“冷处冻”。笔者明白奥运期间应当少谈这类问题。但事情并不就此罢休,之后主流舆论及主要论坛展开一轮不大不小的“讨聂行动”,甚至巧妙透露了改姓后的聂家之子也是“海外兵团”的相关报料;而“海外兵团”只要喊出“祖国好”,便成“荣归故里”的“座上宾”。
舆论也许表达着这样一种逻辑,似乎国内工无论他在干什么,无论他为这个国家怎样地贡献自己,却因“狭隘爱国论”成为一种不光彩的角色;相反,海外工因为过去做过的一点工作或者曾经拥有的一种光环,不管如今是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只要打起宽广的爱国旗号,发出感人的爱国心声,也就成为舆论追捧的典范和国人学习的榜样了。这个逻辑让人思绪万千。
“海外兵团”本身就是复杂的,笔者无意打击一大片,却为做大了的舆论而犯堵。不得不给出的一个逻辑视点,有些人尽管有过辉煌的过去,却未必就是永远的功臣;有些人尽管曾经让人景仰,却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际交流者;有些人尽管曾经有过国家民族和信仰,却也举手宣誓放弃了曾经忠诚过的一切。难道说爱别国就是爱祖国,这才是值得各行各业全体国人普遍效法的当代楷模?
在这一逻辑主导下,曾经的汪伪集团不是同样打着“曲线救国”、“忠义救国”的旗号吗?当今的官僚买办哪个不会祭出胸怀宽广的爱国旗帜?“世界公民”和“民主斗士”谁不会张扬起让人迷离的爱国思维?有人提出的“殖民三百年”的荒诞论调不是同样出于拯救民族的“普世情怀”吗?难道说我们必须把西方的需要当作自己的诉求,才是健康的抑或宽广的爱国主义?不这样反倒是狭隘了,是谁在给我们这种导向?
也许国际间的人才交流很正常,人们应有宽容心,但也并不包含潜逃、偷渡和国籍等问题。当一种主流舆论从老聂身上引发后,事情也就难免出现厚此薄彼的特殊性。而身在国内的质疑“海外兵团”很狭隘,加入外籍的表达“爱国”很崇高,这种被主流演绎多时的潜在逻辑,才是“讨聂行动”的内心表白。正当北京奥运尽欢时,可能事关凝聚力,担心负面性,或者国内事小,友邦事大,于是不惜本末倒置,并大咧咧地走上台面。
(观中青报评论、人民网文章、央视二套节日等有感而发)
附文:无良媒体发动“讨聂行动”
质疑聂卫平的爱国主义
殷国安
8月5日《重庆晨报》报道,日前 ,“棋圣”聂卫平出差返回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面对即将开始的奥运会,聂卫平坦言,这辈子他绝不会看中国足球队的比赛,同时他还炮轰了郎平等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
斥责郎平,让我们看到了聂卫平强烈的爱国热情。聂卫平说,“郎平出国执教,我很不喜欢。教出几个对手来和中国女排对抗,我不能接受”;同时,老聂还说,“那些出国去执教其他国家乒乓球、羽毛球的教练,我都非常不喜欢,别忘了,你们是中国人”。可见,在聂卫平看来,给外国运动员当教练,就是同中国作对,就是不爱国,也许,聂卫平口下留情,才没有痛斥他们是“卖国贼”。
那么,聂卫平为什么如此理解体育,如此理解爱国呢?或许,他念念不忘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刮起“聂旋风”的同时,中国女排也迎来最辉煌的时期。
那是一段美好的记忆,而那时的某些观念或许也就永远在聂卫平头脑中扎下了根。也就是说,聂卫平现在说的是30年前的话,然而,在国家和民族已经前进了30年的今天,聂卫平却死抱着30年前的观点,只能说明他自己落后于时代了。
30年前,我们把金牌看成国家实力的象征,但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体育就是体育,我们不完全靠金牌来证明国家的强大,即使奥运办到家门口了,大多数人也不会把奥运金牌数看得过重,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既然如此,中国人到国外当教练,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体育技术的交流,这没有什么不好啊。同时,中国的许多体育项目也聘请了外国教练,这些国家也没有批评他们不爱国。试想,如果不是那么多中国乒乓球教练在国外,世界乒乓球比赛恐怕早就没人看了,这项运动如果只是中国人自己玩,肯定不会发展得这么快。
再说,中国人在国外当教练,帮外国人夺了金牌,正说明中国人有能力啊,这也是为中国人争光啊!
俗话说 ,“30年河东,30年河西”,30年前正确的话,30年后却不一定全正确。(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聂卫平是狭隘爱国者的一个缩影
陈杰人
“棋圣”聂卫平近日的一段言论引起了轩然大波。他通过媒体炮轰郎平等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表示“很不喜欢”这些教练教出几个对手来和中国女排对抗。聂卫平对“那些出国去执教其他国家乒乓球、羽毛球的教练”说:“别忘了,你们是中国人。”
聂卫平的话,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比如网上有超过60%的留言不赞同此话。在我看来,聂卫平的观点,其实是历史的烙印,是狭隘爱国主义思想的缩影。
几个月前,英国BBC和美国CNN两家世界主流媒体,对中国进行了批评。对于一些不实报道,提出抗议理所当然,但如若对批评反应过度,倒显得自己不自信了。
我们总说什么“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或者标榜“欢迎一切批评意见和不同意见”,但一旦真碰到有人批评,就立即猛跳起来,缺少包容的雅量。容不得不同观点,也容不得批评意见,更容不得错误的批评,这就是常常被外界所讥笑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者,不仅容不得批评和反对意见,而且喜欢将很多行为和价值观极端化。比如,他们所认为的“爱国”,就是不能对国家有任何批评,更不允许去帮助竞争者和对立面。这,恰恰就是聂卫平言论所表现出的观点。
其实,聂氏的观点之所以能够在一部分人中盛行,原因是这种观点刻意混淆了“竞争”和“敌对”的关系。
所谓敌对关系,是指以武力对抗或其他尖锐对抗的形式,在国家核心利益(如领土、公民、重大经济利益)等方面表现出的你死我活,或者此消彼长的相向发展关系;所谓竞争,则是以互相激励、交错进步等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正向发展关系。
以聂卫平所批评的郎平等人执教海外体育团队的现象来看,首先,体育本身强调“参与和竞争”,各国运动团队所表现出的关系,就是典型的竞争关系而非敌对关系。一国运动队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以打压他国运动队的发展和进步为手段,更不是以消灭或者压制他国队为目的。其次,一个人到国外执教,能够促进运动经验的交流,形成相互促进,这对全世界的运动发展都有好处。第三,即便中国人的执教让外国运动员的水平提高了,也能更好地展现中国的水平,继而促进中国队继续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郎平等人的出国执教,并非“资敌”,而是对体育精神中“在竞争中提高”的最好诠释。如果按照聂卫平的逻辑,外国运动队和中国队竞赛就是“作对”,那么欢迎这些外国队来中国参赛,岂不成了“引狼入室”?
这种狭隘的爱国主义者,实际是部分国人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他们害怕批评,虚荣自尊,喜欢生活在没有不同意见、一片逢迎的虚伪氛围中,一旦遭遇批评,就容易恼羞成怒,将善意的批评者甚至帮助者当成敌人。此种狭隘论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竞争更激烈的当代世界,中国人仍然需要放下虚荣的包袱和夜郎自大的思维习惯,敢于和善于接纳一切批评和挑战,以实现更快的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