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的价值
卢周来
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所有的女排姑娘都始终保持着一种坚强、团结与向上的状态,而且这种坚强、团结与向上的状态在她们那里显得非常单纯而简单,这使得这些姑娘个个显得美丽而健康。这恰好与我脑海中中国男足那帮人那种委琐、晦暗、骄横、自私的形象形成极端鲜明的对比。
我一向是中国女排的"粉丝",只要时间能安排开,女排的比赛我必看,而且无论结果输赢,都不会改变我对中国女排姑娘们的支持。
首先当然是女排精神是我们这个社会中不可多得的一种提升人心灵的力量。目前对于到底什么是女排精神没有统一的说法。我自己领会最深的是两点:一点是即使身处逆境也努力拼搏。在1982年的世锦赛上,中国女排一度遭遇到只有连胜6个3比0方可晋级的艰难逆境,但她们不屈不挠,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捧得金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0:2落后情况后,敢打必胜,实现惊天逆转,获得金牌。许多中国人都受惠于这种精神。我一位年近60的朋友常对我说,他历经沧桑仍然有梦想,女排精神是他最好的励志品。另一点是团结。中国女排尽管历史上也有郎平这样的球星,但更多时候靠的是团结。女排姑娘之间的默契有时仅是一个眼神或一个微笑。可以说中国其他大球都有过这样那样不团结的传闻,这些年惟一从来没有听过类似传闻的就是中国女排。这样的队伍当然是不可战胜的。
实际上,上述女排精神绝不仅仅限于提升人的精神,在国家发展层面也有其价值。相信许多中国人至今记得1981年3月20日夜那一幕。是时世界杯排球赛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连克强敌,首次获得大球史上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在女排精神鼓舞下,中国男子排球队在关键一战中先输两局情况下,奋起直追,扳回三局,终以三比二战胜南朝鲜队,取得参加世界杯排球赛的资格。消息传来,守候在收音机旁的北京大学的学生们欢呼雀跃,不约而同手持国旗与火炬,从学生宿舍开始向未名湖进发,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今天回过头看这一口号,体现了当代青年将女排精神转化为三种意识:一是国家的危机意识,正是认识到国家衰落之痛,才有振兴之意志;二是自身的使命意识,实现中华民族振兴之责端赖青年人;三是共同体意识。只有团结,才能真正肩负起这一使命。正因为有了这三种意识,中国改革开放很快地以磅薄之势在神州大地展开。
有一种精神固然可贵,但能够将其不断传承并传播更为可贵。
女排精神生长于1980年代那一代老女牌姑娘身上,但却一直得以继承了下来。目前的中国女排,在世界上未必是最强的,但却仍然是最为优秀的。这几年看中国女排姑娘比赛,我一直有一种感觉: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所有的女排姑娘都始终保持着一种坚强、团结与向上的状态,而且这种坚强、团结与向上的状态在她们那里显得非常单纯而简单,这使得这些姑娘个个显得美丽而健康。这恰好与我脑海中中国男足那帮人那种委琐、晦暗、骄横、自私的形象形成极端鲜明的对比。
或许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想的一个问题是:历经这么多复杂的年头与事情,中国女排姑娘何以仍然能保持这种精神状态?
按理说,中国男子足球是市场化改革最早、开放化程度最高的,但结果正如范志毅在最近一篇博客中所承认的:不但没有形成新的、更有效率的、更高水平的足球运动,反而出来一群唯利是图的商人兼"球员",职业化不像职业化,没有职业化的敬业精神,专业化体制已经被摧毁,没有了专业体制的吃苦精神,还丧失了后备力量和群众基础。仔细想来,丧失了道德与自信的市场化与国际化,结果必然会失败。而与此相比较,同样在市场化大背景下,女排姑娘们始终淡泊名利,将排球作为事业,而不是将其作为饭碗;在开放过程中,始终保持中国的主体性,通过长期与国际范围内高手过招实现真正的国际化。正因此,我就想,在中国离实现真正的伟大复兴还有一段漫漫长路要走的时候,在利益主体与文化思想越来越多元化背景下,这种得以延续下来的女排精神仍然是我们前行的精神动力,仍然应该成为这个社会中的主流价值。
最后我想说说郎平的价值。中华民族要真正实现伟大复兴,并对世界有所贡献,绝不仅仅靠经济与军事这样的硬实力,还应该靠软实力。即中国不应该成为别国价值简单的受体,更应该能够使中国的价值成为世界的价值。这几天我们看到,中国女排前国手郎平任教下的美国女排成为世界强队,甚至打败了中国女排,靠的绝不是技术--因为美国队并没有大名星,而靠的主要是中国女排"不抛弃不放弃"与团结拼搏的精神。这也反证了中国女排精神真正具有"普世性",而郎平也因此成为中国价值的有效传播者。正因此,我个人不仅不反对郎平任外教,而且认为她的作为可以仍然象中国女排精神一样提升中国人的信心,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