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翔,捧杀还是棒杀?
宋公明
无须讳言,对刘翔今天的退赛,民众在震惊之余,舆论已经分成了两派。虽然主流媒体对刘翔都是从正面给予理解呵护,仍然大加赞扬,且不吝溢美之词,然而网上仍然有大量的质疑和非难,这是客现存在现实。对网民的质疑和非难,采取鸵鸟政策,装着没看见没听见是没有用的。
其实,在赛后随之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已经在穷追不舍,教练孙海平不泣不成声,只好由田管中心总教头一人回答,但是他的回答仍然不能解除人们心头的疑惑。
人吃五谷杂粮,谁都会有病痛的时候。问题是事先都干嘛了?
央视对刘翔一直是跟踪报导的,就在离开赛30多小时前,还报导了刘翔的训练实况,画面上刘翔生龙活虎,没有一点有病的样子。然后刘翔就进驻了奥运村。这不能不给观众造成强烈的期待,加上以前一系列的宣传和广告,可以说吊足了全国人民的胃口,一直到刘翔出现在赛场上,造势可谓造足了。眼看好戏就要开场,人们的期待就要达到顶点,高潮就要掀起,热情就要暴发,可是忽然风云突变,尤如给满腔热情的人们兜头浇下一盆凉水!事先的种种预想猜测希望期待,全都一下子成了泡影,这个反差实在太大了,实在令人无法接受,人们的心情如泄气的皮球,愤懑失落郁闷沮丧之状可想而知。
据说,因为不知道刘翔的伤有如此严重,当然也就没有想到有这样的后果,更没有想到要事先向公众打一点预防针。对这种解释,人们是很难接受的。
自从南京彭宇案之后,大家都学会了“按日常生活常理判断”。人都会有伤病是不假,但是按常理推断,病到一定程度,总一有个过程吧?30多小时前还是好好的,怎么一下子严重到了“脚不能着地”的程度?
当然,“天有不测风去,人有旦夕祸福”。病情在临到赛前突然加重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事前那么多专家和医生都干嘛了?据说刘翔的脚是旧伤,那么对这个伤的发展趋向和可能的后果就没有一点预测和预防?据说刘翔每天都要享用高级海参以增加营养,那么难道专家医生不要每天检查一下他那双金贵无比承载着无数人希望堪称国宝的脚吗?就算是前一天还没有发现问题,难道开赛当天早上检查也没发现伤情已经十分严重了吗?这就不符合“日常生活常理”了吧?如果当天早上医生专家检查发现伤情严重,由医生教练建议经田管中心领导决定刘翔退赛,岂不是不会引起这场风波了吗?然而这一切,包括刘翔的声望和形象,至少在一部人心目中的声望和形象,仍至国家体育总局的形象,都已经受到无法挽回的损害了。
刘翔不过是一个运动员,他的行为是受教练支配的,而教练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里面应当包括医生。刘翔能不能参赛,教练和医生应当比他本人更清楚。如果不清楚,造成了临赛退出的后果,教练和医生恐怕难辞其咎。如果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意外受伤,这不能怪教练和医生,但是刘翔是赛前就知道有伤,然而未能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当然是很不应当的。
运动员受伤后,有退出比赛的,也有带伤坚持比赛的,这是各人的选择。刘翔的同组对手之一名将特拉梅尔,在随后的比赛中跑到一半也因腿部抽筋而退出了,这不是很正常吗?刘翔可以选择退出,也可以选择带伤比赛,但是带伤比赛的后果又是什么?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跑到终点,就能得到人们的同情和欢呼吗?谁能保证他就不会遭到某些精英的棒杀?
明星运动员确实风光无限,但是在风光的背后,又有多少无奈和辛酸?像刘翔这样的明星,身上已背负了太多的功利,背负了太多人的私利,背负了太多的光环和累赘。他不过是一个20多岁的年青人,干嘛一下捧到天上,一下又打入地下?如果因此他的运动生命就此终止,岂不是又扼杀了一位天才名星?过去有多少明星人物不是被捧杀就是被棒杀,难道刘翔也要遭此命运吗?
为了更多的运动员,为了中国的体育事业,是不是应当从这场风波中吸取一点教训呢?
2008,8,18,
“13亿人的期望”:谁让刘翔一人扛?(修改版)
[ 飞跃万重山 ] 于2008-08-18 强国论坛
“13亿人的期望”:谁让刘翔一人扛?
今天的人民网首页用通栏标题刊出人民网特约评论员李泓冰的文章《刘翔有权受伤,13亿人的期望不该由一个人扛》,该文以先发制人、咄咄逼人的口气屡屡发问,挥舞着道德的大棒向广大网友横扫而来,力图以汹汹气势一剑封喉。
但是,在这样来势凶猛的棍棒面前,我还是想斗胆弱弱地问一句:13亿人的期望,谁让刘翔一人扛?
当然,这篇时评文章的大棒所指,是“极少数人在冷嘲热讽,甚至怀疑刘翔是借伤回避压力才退出比赛”和“靠着沙发、喝着啤酒观看运动员的奋力一搏,所能奉献的,就是运动员失意时候的冷言冷语?”那些人的,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文章批评的也有道理。但是,仔细琢磨这个标题和整篇文章,好象就不仅仅是这样的所指了。“刘翔有权受伤,13亿人的期望不该由一个人扛”,那些“极少数”怎么忽然就代表“13亿人”了?比如象我,原本对刘翔就没什么期望,要说有期望,那就是他再次夺冠后少做些广告,除此各走各的路。但是,我就是“13亿人”中的一员,尽管是个草民,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所以,那“13亿人的期望”就一定不包括我,不但那些“极少数”没有这个权力,你这个李泓冰也没这个权力。如此说来,就只能是“13亿人—1人的期望”或“13亿人—n人的期望”了。这个“n”到底是多少?那就取决于刘翔在“13亿人”中的形象了。
我素来对110米的跨栏不是情有独钟,即便在电视上看见刘翔,也是电视机的事,我不会专门挑选着看刘翔的;而对于排球、乒乓球、足球之类倒是很感兴趣,专门挑着看,尽管国家足球队踢得那样臭,还是要看,知道这叫“贱”,但也是没办法的事。估计象我这样的人还有一些,所以这个“n”绝对不等于1。既然我等对刘翔没什么期望,那么你李泓冰的这篇文章我看了就很不舒服。
再退一步,即便你李泓冰要把我等“n人”忽略掉,那也没有什么,但你又不应该指责说“13人的期望,不应该由一个人扛”。到底是谁要刘翔把“13亿人的期望一个人扛”了呢?没看出来,整个互联网上也没看出来。如果说“极少数人在冷嘲热讽,甚至怀疑刘翔是借伤回避压力才退出比赛”和“靠着沙发、喝着啤酒观看运动员的奋力一搏,所能奉献的,就是运动员失意时候的冷言冷语?”那些人,那也只能是他们自己的期望要让刘翔一人扛,无论如何也不能代表“13亿人”让刘翔一人扛,我想应当是这么个理。
其实,这件事本来没这么复杂,也没必要动辄扯上“13亿人”,刘翔是谁啊?恐怕还是有很多人不认识他,比如说贫困山区的农民什么的。而象我这样的知道刘翔的人,也就把他看成一个运动员,看成一个世界冠军,和其他运动员、世界冠军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把这些运动员、世界冠军的头疼脑热动辄就和“13亿人”联系起来,别人是什么感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很累,也不情愿——尽管有人硬要代表我。
刘翔因伤退赛,是很正常的事,他又不是先例,再说了,谁不想当世界冠军啊?不是迫不得已,他舍得扔掉金牌?网民们议论几句,表示一下心情和反应,也是应当的,何况还有那么多粉丝、那么多买了门票的人们。如果人们对这事没有反应,平淡出奇,那倒是不正常了,那就更没有资格把刘翔往“13亿人”身上扯了。
还有,因伤退赛不过是奥运会中一件平常的事,虽然谈不上耻辱,也谈不上光荣,没有必要再去贴金,因为你怎样贴金,那个金牌也是别人的了。如果在奥运会报名之前急流勇退,倒还是可以赞赏一番的——至少把机会留给了别人。可是到了现在,再去说什么“他敢于因伤退赛,是中国体育的进步!”,就有拔高之嫌了。难道以前没有人“因伤退赛”,就是“中国体育的落后”不成?
至于文章最后的结论(论据凿凿,论证半天)——“刘翔有权受伤!”,我觉得这话言重了。这需要论证吗?这俨然一副律师的面孔、法官的腔调,你以为这是18层地狱啊?这可是天上人间的“盛世”啊!在全世界体育精英、媒体精英聚集北京的当下,小声一点行吗?
”
----------------------------------------------------------------
附:
奥运时评二十三:刘翔有权受伤,13亿人的期望不该由一个人扛
人民网特约评论员 李泓冰
2008年08月18日13:44 来源:人民网-奥运频道
全国人民都惊愣了:刘翔满脸痛苦地退出了比赛!教练孙海平在面对记者提问时,这条硬汉也忍不住热泪长流,他的弟子太不容易了!“三个医生在帮他,实在没有办法了!”
一场田径的预赛,“鸟巢”却座无虚席,都是冲着刘翔的“第一枪”去的。我的手中,也捏着两张好不容易买到的男子110米栏的门票,然而,那天已经没有刘翔了。相信捏着票的很多观众,都不无怅然,其中更包括特地来京观赛的刘翔亲友团。
其实,刘翔试跑了几步,跨了一次栏,就痛得咬牙的表情,已经让人有了不祥的预感。在他之前,美国名将特拉梅尔枪响后也是跨了一次栏,就栽倒在场上,相信所有人都在祈祷:刘翔不要成为第二个特拉梅尔。
遗憾的是,刘翔还是成了特拉梅尔第二,因伤退赛。
相信全国13亿人没有一个人想到,刘翔是以这样的方式亮相和退出北京奥运的“鸟巢”。网上很快就热议一片,绝大部分网友都宽容、怜惜和鼓励着我们的英雄。但也有极少数人在冷嘲热讽,甚至怀疑刘翔是借伤回避压力才退出比赛。姑且不论此议是否太不厚道,审视此类舆论的背后,就透着很不奥林匹克、很不人性的偏狭心态。刘翔怎么就不能受伤?全世界的顶尖运动员面临的最大敌人之一,就是自己的伤病,田径更是伤病频发的所在,刘翔难道就可以例外?当你靠着沙发、喝着啤酒观看运动员的奋力一搏,所能奉献的,就是运动员失意时候的冷言冷语?
奥林匹克的终级目标,是人类追求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适度”,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早就提出的诤言。法国举重运动员旺斯拉·达巴亚·蒂安切面临男子62-69公斤级的最后一举,他摇摇头放弃了,因为那超出了他的极限。他的教练和队友们,仍然给他英雄般的欢呼。如果刘翔非要强忍伤病,咬紧牙关去冲第一轮比赛,然后倒在了下一轮比赛的赛道上,是否我们才会原谅他,才会用“拼搏到底”来赞美他的坚忍不拔,哪怕他会付出从此失去运动生命甚至是健康正常生活的代价?
放弃这种残忍而畸型的思维方式吧!我们曾经为了运动员拼死获得奥运银牌却造成了终身残疾而感动,而奉上英雄的称号。但是,这不是我们希望的结局。刘翔的放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运动员对自己健康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这是运动员应有的尊严,也是奥林匹克精神所包含的题中应有之义——“适度”。
刘翔说了:“不是万不得已,我不会退出比赛!”请尊重刘翔。尽管他背负着13亿人的期望,但是,他有权保护自己健康的底线,他有权受伤!
迄今为止,北京奥运会进行顺利,一切都呈现着超乎想像的完美。也许,从中国观众的角度,从赛场欣赏的角度,刘翔的因伤退赛是一个意外。但是,天下没有绝对的十全十美,刘翔的退赛,也许只是一个审美上的小小缺憾。但是,这样的镜头,或许会让北京奥运会显得更加丰富,也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思考:一个13亿人的民族,或许不该把所有期望都压在一个男孩子的肩头,那可能是一种怠惰,还是将一个民族奔腾的压力,分散给我们自己,我们每一个人吧!然后,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观看运动员充满美感和力量的比赛……
孙导别哭,让刘翔好好养伤,他还年轻。甚至,他敢于因伤退赛,是中国体育的进步!
至于我们,还会继续观看比赛。看着手中两张男子110米栏决赛的门票,12岁的女儿说:当然去!我们去为罗伯斯,也许还可以为史东鹏加油!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