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换代的任务不光毛泽东和他的战友能做到,刘邦项羽、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李自成……几千历史上有此能耐的人的名单长着呢,袁世凯不也借着投机风光了一把嘛。但毛泽东还做到了另外一点:苦苦思索如何守业并付诸行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共产党人进城赶考,决不能走从前农民起义军的老路子。用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一目的呢?“民主”,只不过,毛泽东认为的民主是群众运动,而非西方式的选举。单就这一点来说,毛泽东强过其他所有任何改朝换代者。从前的开国皇帝在坐上龙椅之后,处心积虑的事情是如何让自己的江山坐的最稳定,如何处于最少变动的状态。而毛泽东却不惜成本的发动文化大革命,哪怕冒着动摇政权根基的风险。
如果只图打江山后享受江山,他完全没有必要花那么大的力气来搞文革,只要运用自己手里的权力排除异己就行了,斗争的范围几乎不用超出中南海。文革是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实践,虽然不成功,但这种试验十分可贵;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毛泽东的历史贡献是应该肯定的,虽然他的失误也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损失。
首先,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是不良的。如果任其发展上几百年,可能如现在的巴西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几乎不可能像如今的日本与四小龙。有人会为这些政权的垮台惋惜,因为他们是在旧政权下的既得利益者,不为身边不远处占绝大多数国民比例的饥寒交迫者考虑。健康卫生、文化普及、工业基础与体系……这是旧政府做不到的。
其次,毛泽东是个理想主义者,是个浪漫性格的人,不是实用主义的人。虽然他对中国农村的情况了如指掌,并以农村根据地为基础将革命发展至全国成功,他仍然有着并非扎根于农村的高远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超越以往的任何旧政权——不论是地主资本家政权或是农民起义政权——的轮回。他看到了革命性在战争中的巨大能量与动力,也幻想将此种力量运用于政权的稳定与建设当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他欣赏的话。社会的新鲜力量来自哪里?基层群众,什么都没有的群众——无产阶级。他们代表着人类纯洁、自然的需求与正义,他们的要求是最正当的,他们的目光是最准确的……而在旧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堡垒,是不愿主动放弃的;他们巴不得现存制度永远下去,好让他们的特权也永久持续下去。
可惜的是——这也是必然——毛泽东在看到无产阶级纯洁性的同时,忽视了人性固有的另一面,无产阶级也存在着人性中最古老最内在的阴暗面:愚昧、自私、势利。同时,他还一厢情愿的认为,人们无论在战争和和平时期,都能像军队似的整齐统一的动员起来,去完成某项神圣的使命。即,他错误的认为,人的思想是可以、并且应该统一。
很可惜,但的确也必然。一个人,而非神,在有限的生命、视野、经历、才智中,能达到多么高的高度?他的思想高度远远超出常人,当他的思想被他人惦念以讹传讹的面目全非时,当他的措施被无知无良者用来营私舞弊时,他的高超就被转化成了罪恶。
毛泽东的错误:
认为保持制度活力与社会公平合理需要群众运动,由群众自下而上的推翻和揪出走资派。(无法保证,群众的水平和动机正确)
一刀切地执行措施。(反革命的确有,但人是参差不齐的,革命有先后,反动也有先后轻重,如何能按比例来一刀切?刘青山变质早,而许多基层老干部却能终生不渝)
这两个错误源于对人性本质的认识不足:人性中善恶皆有,人人皆有,时时皆有。革命不是简单的一部分人打倒另一部分人,而是将人性中的善发扬出来,克服恶。这种斗争不总是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更多的是表现在意识之间、行为之间的较量,是抽象生动的,而非简单粗暴的。辩证法中有此论述,毛泽东未能将其贯彻到底。
另一方面,错误源于对运动的规律认识不足:运动是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不能主观臆断的采取一刀切。这也是辩证法中的精髓,毛泽东亦未能坚持到底。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