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郎咸平、吴敬琏等看中国使用人才出了大问题
据说中国最懂经济的就是两个人,在“经济学家公信度排名”郎咸平是老大,吴敬琏老二。但这些天来他们都不是很爽,都出了点“事”。
在“朗顾之争”中,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站出来批评郎咸平,“经济学家不能信口开河”。甚至在“经济学家公信度排名”中位居榜眼的吴敬琏,也认为郎咸平在危言耸听:“郎咸平的总判断是中国五千年来从没像现在这样坏,这可是大是大非问题,对改革有意见可以讨论,但不能捣糨糊,煽动弱势群体。国企改革不应该停止。”“倒郎风暴”席卷之下,郎咸平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连支持者桑丘也踪迹不见。网络媒体搜狐以“学术思想分歧”为由,撤销了授予郎咸平的“搜狐首席经济学家”头衔,郎咸平失去了在搜狐的话语权,官方博客开在了新浪。
“到现在我唯一遗憾的是,整个经济学界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公开支持我。”被顾雏军起诉后的郎咸平失望地说,他不希望孤军奋战。
但格林柯尔的倒掉至少证明郎咸平并不是全凭臆想作战的堂·吉诃德。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左大培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公开“挺郎”,“我们不希望中国也出现像俄罗斯霍多尔科夫斯基那样的资本家。”
所谓主流经济学家,不过是中国共产党希望走的路线而已,他们很会看眼色,如果要换路线,我看他们比谁都转变的快。目前在没有变动的情况下,郎先生的日子也不那么好过,他的压力很大。
至于吴敬琏吗,就是有人认为共产党把他叫去,认为共产党怀疑他是间谍,去审查了,这段时间老吴很狼狈。
这些都是表明现象。那么实质上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这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教育上、人才的失误所造成的一种现象。
郎咸平是台湾人,他不分析他的台湾,却“狗拿耗子”管起了中国大陆的经济,还说的都很在理,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居然成了中国最懂经济的人。我看过他的讲座,特别是他讲中国股灾是二元经济,喜笑怒骂看着就过瘾。他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要吸纳人才,就狠有必要去吸纳像他一样的这类人(当然可以在使用的时候就跟他们讲清楚,必须要对你加强监督,甚至包括在你退出政治舞台后)如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使用人才了。中国古代这样的例子很多,最有名的应该是伍子胥了。(他是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因楚平王十分昏庸,听信谗言,于七年(公元前522年)废太子建,杀太子师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伍子胥迅速逃离楚国,混出昭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渡过长江,进入楚国的仇敌,日益强盛的吴国。投于公子光门下,后来策划后者夺得吴国王位是为阖闾,后来经伍子胥和孙武振军经武,在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攻破楚国都城,使楚昭王仓皇出逃(楚平王已死于公元前516年)。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但尤不解狠于是鞭其尸三百。)现代的毛主席在使用人才也有好的例子啊,比如刘亚楼就是个典型,刘亚楼在苏联留学完毕,经毛主席的铁哥们罗荣桓的推荐,一步就当到了四野的参谋长。建国后当了空军司令。钱学森他们的使用也特别到位, 55年前的不敢用,包括当时清华校长钱伟长,主要就是个安全问题。而文革中就不让动1955年回国的人,就说明毛主席能懂人、能用人。
李斯、商鞅不都不是秦国的本土人士,但通过他们的变法都让秦国强大起来。这是第一,现在中国在使用人才上有地域限制,没有做到唯才是用!
中国领导人(还都不是学经济的,有自己的想法,但又喜欢听听所谓专家的意见,弄的双方相互猜度)在使用政策上许多还是按照领导人的个人思路来做,像吴敬琏一类人,他们就中国领导人喜欢听的拼命说,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的市场专家,成除了老猪外他最懂中国经济的第二人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失败,吴敬琏的命运也一下子臭了起来,被人扣上了间谍的帽子,当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间谍。但这事总能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吴也好、郎也好,他们都是在阐述他们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理解,但他们又不能像国家领导人一样可以参考到来自于多方面的信息。他们仅能从他们看到的信息中,找出一个可以说的通的理由,写出来,混口饭吃。出错,在所难免。郎先生在说到怎么对付外资的大举入侵时有这个话“谁能对付,我可以吗?不行,我从来没有操纵过大资金”。
说到这里就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了。目前的中国经济学家,都是读死书书虫,他们没有实际操作,都是在那里背老外的书,就像炒股的书很多,但是要赚钱,就很难了。中国1.8万亿资金就剩下了几千万,剩下的钱据说还不定能弄回来,可见,除了郎先生和吴先生不行,其实大员们和大员背后的参谋们也不行的。有高学历,没有大能耐。
毛主席说:“。。。。。。譬如共产党人和我们的军事干部,一字不识和稍识几字的占了百分之九十几,而多识一些字的,例如读过三几年中学,进过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堂、苏联军事院校的,只有极少数,大学毕业生几乎一个也没有。所以有人说,共产党“无学有术”,而他则是“有学无术”。这话从形式上看来是有些对的。但从实质上看,则是完(全)错误。共产党人曾经进过二十几年的军事大学和革命大学(即二十几年的战争与革命),而那些大学教授和大学生们只会啃书本(这是一项比较最容易的工作),他们一不会打仗,二不会革命,三不会做工,四不会耕田。他们的知识贫乏得很,讲起这些来,一窍不通。”毛主席在他的将领中最欣赏的不是林彪也不是陈赓更不是刘伯承而是粟裕,就是从战士中走出来的军人。实践中的知识比书本上的要好的多啊!
主席还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也就是起到一个拔高的作用,第二不是培养为外国人民服务的知识青年。
吴敬琏、厉以宁他们就是读死书、死读书,再有点其他的什么“心底”,自然就把中国搞乱了。
“他们一不会打仗,二不会革命,三不会做工,四不会耕田。他们的知识贫乏得很,讲起这些来,一窍不通。”----他们对自己东西除了书本什么就都不会了。要早出生些年,也就是在蒋介石手下吃闲饭的主,毛主席带人一打过来就一筹莫展了。
学问在课外,这是一个普通中学生都知道的问题,但到了国家层面上,很多人就是看不清楚,让高人从身边溜走,让“经济学家”成了“间谍”,30年目睹之怪现状,这也是一大怪吧!
解放思想解放到不如2500年前西周的先人,说道这里,人里洼凉,去拿暖水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