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们不再种地瓜了
今年,我的弟弟只种了二分地的地瓜。对于这样的事情,我是很吃惊的。地瓜可曾是我们的非常重要的粮食的啊。从幼时就懂得地瓜是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子的主要作物。从我出生的七十年代一直到我离开家乡的九十年代,再到前几年,我们那儿还是大量地种地瓜的。
在家乡生活的岁月里,地瓜曾是我们的主要食粮。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我们每年要吃很的多地瓜。甚至到了九十年代最初几年里,我们也还吃地瓜。在冬天,我们吃用地瓜面做的煎饼;在春秋天,很多时候就直接吃煮地瓜。在没有干粮的日子里,甚至在地瓜还没长成时,我们就去弄来吃。我的奶奶是一个吃饭很好的人,她年纪很大的时候也能吃两三碗饭,什么地瓜啊,菜豆腐(杨树叶子加一些黄豆瓣煮成的)啊,没有她嫌的。她说要吃饱才有力气干活儿。在那些年月里,有地瓜吃就不会心里发慌。
分田到户后,我们收的麦子和玉米比以前多了,但由于水浇田少,我们那儿还是大量地种地瓜。除了吃一些,另外的就要卖地瓜干儿,或者留一些喂养猪或羊之类的家畜。我们收的麦子在交公粮之后很难撑到下一年新麦子下来,我们就不得不吃地瓜。除了当粮之外,家里的花销也是靠卖瓜干来筹措。
在我们那儿,地瓜,还有所有其它的庄稼,都是在有了足够的化肥之后才多产的。在有了足够的复合肥之后,我们家三四亩浇不上水的山坡地也能收上数千斤的地瓜干儿。秋天是收地瓜的季节。那是我们山区村庄的繁忙的日子,是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日子。现在我还记得,曾有几年,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的地瓜干儿大都由自己拉到县里的外贸公司去卖。每逢那个时节,外贸公司里面的地瓜干儿都堆成都了山。听说那些瓜干要出口到日本。日本人能用它造出十几种东西。卖给日本,听说是为了还债,还人家给兖州煤矿安装现代化的采煤设备的债,我们也听说最初几年采的煤全都运到日本去。九十年代中期之后吧,外贸公司不收了(现在外贸公司早已不见踪影了),可能是债还完了吧。我们的地瓜干儿就卖给二道贩子们。那时,一斤地瓜干三毛多,几千斤地瓜干也能换回上千元。然而,那不是我们自己的钱。秋后交完土地承包费和全家该交的提留(分田到户后农村的一种税负,每人每年上百元)之后,便所剩无几了。全家人忙碌一年,那点儿钱连一个热窝儿都暖不了就成了人家(政府)的了。年年如此,根本攒不到钱。那时的我已经有悲愤了,愤愤不平地想这是为什么。然而,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日子就那么艰难地挨着。农民是艰难的,又没有希望。现在想来,那就是我体弱多病的父亲希望读书还行的我能有朝一日考上大学跳出农村的最迫切的动力吧。
最近这十来年,收地瓜的事情省劲多了。收了之后直接送到粉房里,或者有人直接到地里去收。几年前开始,农民种地不需交承包费了,也不需交提留了。这比以前真是好多了。曾让无数农民感动地无以言表啊!不用交粮,不需交税,如果顺风顺水,如果能卖一个好价钱,在农村种地也不太差啊。 去年秋后给家里通电话时得知弟弟已经把地瓜处理掉了,鲜地瓜卖两毛多一点儿一斤。据母亲说,总共收了六七千斤鲜地瓜。算一算,能得到一千多元。然而,除了化肥和其它成本,不知道他们能挣多少钱。微乎其微吧。
这次回到家里,听母亲和弟弟说今年共种了二分地左右的地瓜。剩下的地能种玉米就种玉米,能种棉花的就种棉花。不种地瓜,是因为要“环保”,把许多粉房撤了,只保留了几家大型的上了环保设备的。地瓜没有了销路,农民们就不种它了。地瓜,已经没有人要了。弟弟只种了二分左右的地瓜;我的舅舅也只种了几分地的地瓜。
以前多是用来种地瓜的地块,弟弟和他改种了其它庄稼。他们种了二亩多棉花。当然,他们种棉花,也是想用来换钱的。不知他们的棉花长势怎么样。今年,还有以后,棉花好卖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