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后三十二年的主旋律,年初的时候还在说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日子,但是由于华国锋突然在今年逝世,中央终于还是承认改革开放是三十二年了。但是中国走到现在,我个人认为,与其继续说改革开放,不如换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就是:洋为中用,坚持开放建设不动摇!
革命和改革,只有一字之差,意义有没有不同?有,而且是本质的不同。一个国家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还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本。而改革,则只是这个根本之下的动作而已。就比如说我们国家一开始确立的就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建设,那么改革是做什么用的呢?就是把无产阶级革命建设当中的漏洞和缺点堵上和改正,也把一些旧的规条革新,让它们旧貌焕发新颜。但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基是不能变的。如果变了,就等于是要把根基拔起,把根基都拔了,也就没有生命了,也就不能叫改革,而称之为革命了。
改革开放的三十二年,到底是改革还是革命?个人不能下定论,但是可以说一下感受。首先,如果是以无产阶级革命为基础进行的改革,那么在思想宣传上应该以无产阶级的思想为主。最近这几天频频跑书城,买了一些书,主要是我军的各类出版社出的战争书籍。从《西行漫记》到《三大战役》再到《开国大镇反》最后是《前奏: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大概已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及取得政权的历史过程。尤其是《前奏: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能够出版,其实已经是一个准备为‘文化大革命’平反的讯息。但是我军的出版社能够出版这些书,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首先,作为我军的部队出版社,当然以歌颂自己的军队,歌颂自己的战士为主,不可能说人民解放军的出版社主要是去歌颂国民党军队,这就变成荒谬了。国民党军队的功绩只能是辅助出品的。
但是地方上的出版社就不同的,他们的选择很多,不说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了,满眼满目的现代历史也都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为绝对主流,这也不好说什么,因为毕竟现在整个世界确实也是以资本主义的思想为主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没有在书城看到一本关于无产阶级思想阵营的小说。鲁迅先生的书有,但先生是个特例,那些小人是不敢惹他的,所以他的书都可以出版。其他的大多数只能看到老舍和巴金的小说。但是他们两人的作品当中,凡是关于无产阶级思想的那一方面是完全看不到。他们都是从年青开始就参加革命,不可能一辈子没写过关于这方面的论著。另外尤为注意的是,即使是出版民国时期的书籍,也大多是张恨水,张爱玲、梁实秋这些或是鸳鸯蝴蝶派或是不问国家民族的小资派又或是在抗战时期只求在书宅过一生的所谓文人的书籍。却居然看不到民国方面以国民党为主体的相关进步人士所写的书论。这是不是很古怪,难道整个抗战时期,国民党方面居然没有一个人写出进步文章吗?如果真是如此,这岂不是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在思想宣传战线上有着绝对的主要的功绩?如果有人写出这些文章,那么你出版民国的作品,为什么没有这些人的书论和小说出现呢?还有国外的作品也是一样,日本作家的书我们这边也出得不少,但全部都是川端康成,村上春树等等这些人的作品,那么日本有没有无产阶级文学?当然有。小林多喜二,德永直,叶山嘉树这些无产阶级作家,我们国内的读者非但看不到他们的作品,甚至只怕连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这就很说明问题。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却不出版社会主义思想阵营的小说,书论,这是正常的吗?很明显是不正常的。只能说是有意为之,意图在思想宣传阵营上消灭无产阶级文化,以社会主义改革的名义进行资本主义革命,是要断掉社会主义的根,另筑高墙。这是很可笑的事啊,共产党自己把自己的命根断掉,难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真的没有想过四·一二大屠杀的教训,没有想过齐奥赛斯库最终的命运吗?
革命和改革除了性质不同外,它的特点相不相同?也不同。革命是带有持续性的特点,但是改革应该带有间断性的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要一直进行到共产主义胜利的那一刻,要持续不变的走下去。但是改革,因为是堵漏洞和改正缺失,那么当漏洞堵好了,当缺点改正了,就应该把法令固定下来进行推广执行。在短时间内不需要不停的改变。如果总是不停的改变,那么就不成为改革,而变成朝令夕改,无所适从。如果总是出现这样‘今日不知明日法’‘谁知道共产党明天会怎么改’的思想,你想让那些政府官员们不贪赃枉法,不渎职,不乱法几乎都是不可能。任何一个人都变成了一个只顾眼前,先捞取好处再说的人。因为很可能今天做的是对的,明天法令一改就变成错了;或者今天是错的,明天可能就变成对的。但都不值得喜悦。依然是前路茫茫然。那么改革的间断性表现在哪里?就表现在隔一段时间,要对原先所立的法律进行全面的检讨,如果有些执行已久的法律在新的时期受到大多数人的质疑,那么就可以进行改革修补甚至废除。那么这个时间段是多少合适呢?常规来说我个人认为是三十年。三十年全面总结一次,全面检查一次,对的继续用,不合适的进行修改。那么有没有意外情况?当然有。比如说孙志刚事件,比如说三鹿事件造成的收容制度,食品免检制度的废除,这些也是在正常的立法修改范围之内。很多人可能会说,一定要等到出事了才能修改吗?这就是法律的特性。想用法律判一个人杀人,首先这个人必须先杀人,法律才能给予治罪。如果要防止出事,那就要预防。但是预防不是从法律上下手,而是从教育,监督中下手实施。
现在说一下开放。在中国最开放的是那些人?不是那些叫嚣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也不是那些叫嚣要用儒家文化救中国的人,就是中国共产党本身!希望中国共产党能认清楚自己的骄傲之处,不要乱花迷了眼,被那些人忽悠之下忘记了本属于自己的骄傲。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是受什么人的影响?是受马克思和列宁的影响。马克思和列宁是什么人?一个是德国人,一个是苏联人。而共产主义思想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在当时资产阶级已经蜕变成为帝国主义,整个世界变得异常黑暗血腥的时刻,共产主义成为当时最离经叛道,最前卫,最激进的思想。反而国民党的早期是一个传统的中国革命党派。但是很讽刺的是,早期的国民党成功推翻了满清王朝,早期的共产党也一直幻想着能与国民党一起组阁,没有想过拿起枪杆子进行革命。后来在宋美龄的影响下信奉了天主教的蒋介石却变成独裁者,排除异已,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因为这样的现实,中国共产党慢慢觉悟过来还是要走一条新的,属于中国人自己走的道路,这才有了后来的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立党之初接受西方先进的革命思想;中期进入延安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共产党自己的革命道路,但是他们依然怀着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当时有多少外国友人进入过苏区,帮助过苏区啊。白求恩,斯诺,柯棣华,韩丁,寒春等等都是响当当的名字。还有不少我们不知道或者知道得少的名字。在建立了新中国之后的短短二十八年,又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其中包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等等这些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要以为这些国家是在改革开放后才与中国建交的,这些国家都是在毛主席时代建交的。从头到尾,中国共产党都是带着开放的心融入这个世界,怀抱这个世界的。那种排斥世界,走回头路,心胸狭隘,心中有着极端的民族情绪甚至个人情绪的人从来就不是中国共产党,也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人士。反而恰恰是那些用这些词汇攻击中国共产党,攻击爱国人士的所谓精英。
拥有开放的心,就能够和世界与时俱进;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不动摇,就能够以自己的国家,民族,人民为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洋为中用,在建设中发现问题,在建设中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改革。
现在有一些人仍然高喊着‘继续深化改革,决不动摇’。这些叫出这句口号的人们,其实不是要改革,而是要革掉中国共产党的命,革掉社会主义中国的命。所以我认为,在新中国成立了五十九年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应该拨乱反正,将我们的建设口号改为:洋为中用,坚持开放建设不动摇!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