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的核心-社会保障
人民群众眼睛雪亮
·
2008-10-09
·
来源:
近期媒体频频的吹风。看来中央对农村土地买卖问题要有实质性的突破了。当然了,近期还是羞羞答答,称流通不叫买卖,就像以前说失业为下岗。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该含蓄的时候还是要含蓄一下的。
我想起了今天的一则新闻,《教育部承认1999年高校扩招太急导致如今就业难》(各大网站头条,2008年10月9日)。呵呵,在中国,犯错误不要紧,特别是决策性错误,大家不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嘛!只是可怜了那数百万大学生,谁能体味到他们的辛酸呢?当年不是还出台了医改房改呢,医改卫生部已经说了是失败,估计房改建设部承认错误的时间也不远了。可怜了中国老百姓,数年的节衣缩食,甚至于倾家荡产,得到的不过是是一句羞答答的承认错误,道歉自然不会有了,更别指望让谁去承担责任。
土地要改革了,不知有没有吸取前几次改革失败的教训。这次失败了,可能就不会仅仅是来一句承认失败那么简单了,也不仅仅是数百万大学生待岗那么简单了。当吃不上饭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后果已经在历史中有了答案。
我归纳了一下主流的说法,土地之所以要流转,有三大理由两大好处。理由一是可以将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减少成本,增加收入。二是大量的农民转向城市,种地的人口少了自然需要将土地转包给别人。三是农民收入提高了,内需自然扩大。而其对农民双方都有好处:转出后到城市的农民,土地收益让他们逐渐地在城市站稳脚跟。转包了别人土地的农民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获取比以前更大的收益。
主流说了三大理由两大好处,当然我也可以说出四个没必要,五大坏处。读者还可以补充的更多更多。但这么宏大的决策,自然绝非我等小民的意愿所能掌控。看势头,已经是箭在弦上,出台只是早晚而已。我们虽有一万个不乐意,但现在所能做的也唯有希望在政策出台的同时,多方面的考虑,尽可能的完善,把负面影响降到最小而已。
我想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出去的人,也就是把土地转出的人,把土地的收益用尽后怎么办?
不要只想着农民可以把地转让出去,可以走出去。想让农民离开土地很容易,办法多了,可以自愿的出去,可以忽悠着他们出去,可以逼着他们出去,还可以打着他们出去。
但是这些农民走出去后去哪里?想去北京,可以吗?想去上海,可以吗?城市的大门对他们开放了没有?他们进不进得来?如果城市的大门根本不向他们开放,那些以为让农民走出去有多少多少好处的想法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大量的失地农民既没有土地,也没有其他的收入,又不能被城市接纳,享受各种社会福利,最后只有成为流民草寇。
所以我认为,如果一定要进行土地改革,那么首先要改革的不是农民的土地,而是制约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只有打破现行的户籍制度,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不与户籍挂钩的无差异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民走出去后的保障机制,这次改革才不会重蹈前几次改革的覆辙。
教改医改房改已经尘埃落定,流毒仍在继续,那时的精英我们大多已经淡忘。然而这次,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些精英的名字(媒体上很多),当成功的时候,为他们立一座丰碑,当失败的时候,为他们做一个耻辱柱。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