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救楼市?两个理由都能解释。
一个理由是,楼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每年保持GDP两位数的增长,均得益于楼市及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楼市是领头羊。楼市的不景气使我国GDP增速连续几个月持续下降,并于五年来首次降到两位数以下。政府注资救市,可以使GDP增速继续保持在两位数。
但是以楼市为领头羊的增长模式存在致命缺陷,以制造个人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增长缓慢,楼市的过热两方面因素此消彼长,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楼市投资者获得的远远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回报,更是吸引了本来就冷的轻工行业的资金,由此冷的更冷,热的更热。投资基建收效快的特点与政府官员五年一轮的缺陷,使政府官员在推动以楼市为主的基建狂热现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楼价的打滚上翻,使得消费者在购楼后或准备购楼时,即无力购买其他消费品,这又导致了我国消费品制造业成为对出口依赖很大的外向型企业。由于我们的外向型企业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所以收益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企业收益低又造成了工人的工资不高,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消费品制造企业生产能力比较高,但群众消费能力低的畸形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要靠消费拉动的决定是正确的,但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有效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捷径就是靠基建,这是我们几年来一直在走的路子。这也是我国连续几年GDP增长超过十位数,而群众却没有感觉到自己收入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前述畸形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因经济增长本应增加的群众收入,通过楼市涨价实现了转移。财富转移到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口袋里。近几年开发商的财富以几何级数增长就说明了这一点。
近日,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救市政策,发放购房补贴(0.5-1.5%),目的当然是鼓励群众在这一价位上或再稍高一点的价位上购楼。还有地方将购房与孩子的升学联系起来。这种做法是剜肉补疮。昨晚央视新闻频道节目中,一嘉宾把消费者对购房补贴不甚感冒的理由归结为“追涨杀跌”,这没有任何根据。现在的房价对大多数准备购房的人来说依然是不能承受的,买楼必须下定为了住上自己的房子而付出五到十年内生活水平严重下降代价的决心。住上华丽的房子却吃不上饭,楼市再次火爆,其他行业依然暗淡,这决不是健康合理的经济结构。这种模式发展的结局必然是经济的全面崩溃。
另一个理由是,我们不能没有楼市,没有楼市,将有更多的人住不上房子。要住楼,必然要建楼。搞市场,就必须有市。畸形的楼市我们不能要,正常的楼市却不能没有。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水平决定的,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依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能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住上自己的房子。没有人做过统计,可能也没办法精确统计有多少个人能住上自己的房子,但依目前房价看,其势头显然还不止是让每一个人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开发商宁愿你把所有的钱,无论是属于自己的还是不属于自己的,全部拿来交换他们手里的房子。目前楼市的问题不在于楼卖不出去,这只是表面现象,实质是买房人要买得起房就必须透支将来的支付能力以及原准备用于购买其他消费品的支付能力,买房人的现实支付能力及能够透支出来的将来的支付能力还不能满足开发商的胃口。市场平衡只能在买方的支付能力与卖方提供的商品价值相等才能实现。提高买方支付能力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发放小额补贴是杯水车薪,发放大额补贴财力又不足,因此实现市场平衡的唯一办法就是缩小卖方的供应或降低商品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商遭受损失是必然的,房市遇冷也是必然的,楼市必然经过本轮严冬的洗礼才有可能涅槃重生。这种救市方法是刮骨疗毒。
不管地方政府出于何种目的救市,反正救市行动已经在实施,但这是剜肉补疮还是刮骨疗毒,却需要好好思量。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