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以人民币结算外贸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比较健康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35%左右,但是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达到70%以上,居世界大国之首。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这就积累了我国经济的危险因素。对于一个外贸依存度达到70%以上的国家,如果外贸交易依然以美元结算,这实际就是在向美国输出财富。
众所周知,中国的产品为什么能在国际市场走俏?因为我们忍痛付出了三个巨大的代价:一是我们付出了劳动力价值低廉的代价,此一条可称之为血汗代价;二是因为我们付出了资源价值低廉的代价,此一条可称之为子孙代价;三是因为我们付出了严重环境污染的代价,此一条可称之为生命代价。这三大代价,短期来说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企图长期如此,持续如此,那便无异于对中国人民的迫害。
大家知道,出口企业赚得的是美元,通过央行把美元换成人民币,这些人民币的实体财富都运往美国等西方国家了,国内因此失去实体财富的支持。虽然出口企业得到了利润,但中国全社会得到的是由此增发人民币而造成的通胀。而且,由于美国等西方政府,靠外债维持增长,有意也好,无意也好,必然滥发货币,让美元一贬再贬,使得我国近两万亿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不断缩水。这就是我国的经济部门一直在做的事。长期下去,收益的是西方世界,受害的是全中国人民。因此,外贸以人民币结算,成为我国经济部门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有人认为,外贸以人民币结算,就必须解除汇管,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而人民币自由兑换就有可能加大我国出现经济危机的风险,所以,外贸以人民币结算必须缓行。
其实,外贸以人民币结算,并不一定要以人民币自由兑换为前提。如果绕开自由兑换这个险滩,以人民币结算外贸必然是利国利民的福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开人民币自由兑换来实行以人民币结算外贸呢?
我提出以下两个思路。
第一,允许外企在实体资产担保的条件下向中国央行借贷人民币。
产品卖给境外,外企或国外有关机构一时拿不出人民币,不要紧,可以在实体资产和外国有关银行担保的前提下,向中国央行借款。并以我国进口产品冲减这些借款。这样一来,外贸顺差留给我国央行的就不再是美元,而是人民币借据。只要能保证这些借款的归还,中国就可以摆脱美元贬值的风险。在这里,借多借少和利率可以由中国央行说了算,人民币的进出开关掌握在我国政府手中,自然可以避免从外部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如果我国作出所有出口都得以人民币结算的主权决定。人民币就会逐渐变成世界储备货币。我们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如果外国不买我们的商品,他们必然出现通货膨胀,失去廉价消费的来源。因此,国家外汇管理局不需要再听西方政府的指责,可以完全由自己来决定汇率水平。比如中东人买了很多我们的产品,卖给我们石油,过去是用美元结算,现在我们只接受人民币,他们想得到人民币,就可以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开美元。而且坚持用我们的货币结算,让外国按照我们的规则和需要来玩我们的游戏,也显示了我们的国家主权,由此证明我们实际的大国地位。
第二,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并且拥有独立的地位,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提。
从长远的视角看,人民币汇率最终必定要实现市场化,但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民币首先应该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并且拥有独立的地位。在具备这两个要素之前,任何强制人民币自由兑换、强制人民币升值的做法,都可能危害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
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曾说“北京捉到鹿不懂得脱角”,他认为只要中国解除汇管,把人民币推出国际,不少亚洲国家会争持,这会让中国赚很多钱。
但是解除汇管意味着人民币自由兑换,我以为现阶段切不可为之。
现阶段,为什么不可以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
其一,人民币自由兑换首先带来的必然是人民币大幅升值,这自然会减少外国的长期投资,全球采购必然大幅削减中国订单。国外资金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将会受阻。其二,自由兑换,人民币升值,必定造成国际市场低廉的农产品冲击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必然使得中国以农业为主的地区遭受重创,甚至,带来中国的粮食危机。所以,自由兑换,人民币大幅升值,会给中国造成灾难性后果。其三,自由兑换,汇率必定由国外大资本操控。投机热钱涌入,造成国内恶性通货膨胀,人民币外涨内贬,老百姓受害;当国外掌握大量人民币之后,人民币的控制难度就会加大,风险是毫无疑义的。当涌进中国的热钱一旦撤退,人民币必然大幅贬值,中国的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其前提就是开放汇管。也正是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才使得这场危机没有蔓延成世界金融灾难。主张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人切不可忘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近几年,中国为什么成为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美国先是以巨额补贴支撑美国大豆产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大豆生产带来冲击。使得中国农民承受不了大豆价格长期低迷,退出大豆种植,当中国不得不大量向美国进口大豆时,美国则疯狂拉高大豆价格;逼迫中国在高位大量购入美国大豆之后,美国又促使大豆暴跌,使得中国豆油压榨业大量破产。结果是外国资本低价购入中国压榨业。现在,80%的中国豆油压榨业被外国资本控制。这就是近两年中国豆油大涨价,使得外企大获其利的根本原因。也许,美国政府和商人的谋略无可非议,但我们的决策者不能不从中反思自己。
不少人以为:中国不缺需求,就是缺钱。去哪弄钱呢?国内人民没钱,怎么买你的货?只能先赚国外的钱。而凭什么赚国外的钱呢?靠出口。中国人口八成是农民,大多数人只懂得从事一些低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因此,目前中国只能靠简单的接单工业赚国外的钱,在国内消费,以此拉动内需,推动国内的产业发展。
可是,如果赚来的还是美元,是外币,如何在国内消费?如何以此拉动内需?向国外输出的是财富,拿来的却是不断贬值的外币。可见,以出口拉动内需的想法是多么幼稚。
不少人以为:现在国内最大的消费市场不是农民,不是知识分子,不是政府的官员,不是做内销企业的员工,而是集中在各大中城市外向型接单企业的员工。
可是,外向型企业的员工虽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但他们消费的增长,却是以全体人民消费的减少为前提。因为他们增加的收入,正是央行增加的外汇储备的一部分,也正是因此而增发的人民币的一部分,这增发的人民币造成的苦果,正是由全国人民买单。
中国人理财更愿意把钱放在银行而不是用于投资,不是用于增加消费,原因是社会保障的缺失。居民生活所必需的产品,如住房、医疗、教育等等失去了改革前的基本保障,居民防御性储蓄必然会继续高涨。
中国高储蓄的习惯正是目前条件下中国经济稳定的保证。为了避免外来冲击造成中国人民的灾难,在不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实行以人民币结算外贸,是维护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