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退休金要涨 农村老人怎么办 徐开彬 12月9日发表于中国青年报 从2009年1月1日起, 由此,笔者想到了农村的老人们。目前,我国农村60岁以上人口约1.1亿,65岁以上人口约6000万。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的十多年里,我国实行了农业税费较高、以农补工的政策。比较中国与各发达国家物价,尽管工业品价格已经非常接近,但农产品价格一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说,广大农民不仅通过高税费的形式直接支持了工业化,也为城镇的菜篮子工程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正因为如此,广大农民多年辛勤劳动,收入却甚少。这一状况,直到2004年政府宣布彻底免除农业税以后,才得以缓解。对目前年龄在60或65岁以上的农民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们具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将自己的劳动以低价农产品的形式奉献给了国家,却没有能够分享到改革成果。尽管2004年以来实行免征农业税,但这项政策对他们而言,未免太迟了。农村至今没有实行养老保障制度,众多农村老人的生活存在困难。 由于农民收入本来就低,年轻农民自己经济也不宽裕,靠子女养老容易产生一些家庭矛盾,所以很多老人,即使到了70来岁,都还在为糊口而在农田干重活。他们和城镇居民一样,也为国家建设贡献了一生。但是,比起大多数城镇老人60岁退休(女性55岁)就可以领取养老金而言,国家对农村老人实在有失公平,也造成了城乡家庭经济状况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提到了要逐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由于农村人口众多,所需经费庞大,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短时间内将难以实现。然而,一个短期内可以迅速实现的目标,是对60或65岁以上的村民实行基本生活保障。比如,每人每月给予100-150元的生活补助,由于广大农村处于偏远地区,物价相对较低,即使这点儿补助,也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 如果以65岁以上的农民人口6000万计算,每人每月补助120元,那么全国每年的支出大约700多亿。中央可以根据各省财政情况,与地方共同支付,经济发达地区靠省市财政自己解决,中央财政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落后省份。这样的话,中央财政每年只需支出400多亿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基于2007年我国已实现财政收入5.1万亿元的事实,国家有经济实力拿出不到百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办好这件关乎8亿农民的大事。 一方面,这能体现国家对百姓的关心,没有忘记广大农民在“以农补工”期间为国家工业化所作出的贡献,可以让8 (此文能发表出来,我代表所有农民感谢中国青年报。其实,这篇稿子写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曾发给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家以发表批评性时评文章而知名的大报(我不点名大家都猜得到),但是都被他们以各种理由不予采用和拖延。由此我看透了这些所谓批评派报纸。他们乐意发表那些以一点芝麻大的事就煽风点火、上纲上线批这个批那个批政府的文章,但这样事关8亿农民的文章,他们就不愿意发表,不愿意替那8亿农民说话。我只能说,现在的不少报纸与媒体,已经被中上层资产阶级、中产资产阶级和他们的代理媒体人所掌握,他们批评政府也是从他们的阶级立场来批评,只愿意发出他们的呼声(比方说某些人和媒体多次呼吁月收入8000-1万免征个税),但这个文章都不愿发表,不愿替底层人民说话,看不到这么多苦难的农民的生活现状。这些天我也因为这个想了很多,未来的中国不能被这些人掌握。未来的中国必须掌握在11-12亿的工人和农民手里,否则,对底层人民而言,我看不到资产阶级和他们的代理知识分子与媒体对工人和农民会有同情之心。而中青报,我昨天发过去稿件,今天就发表见报了。再次感谢中青报,还是国家和人民的媒体,能倾听百姓不同的声音。)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yewn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