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系列应对经济危机的药方对症吗?
近期中央为应对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开出一系列药方,这些药方对症吗?
我看中央近期开出的一系列药方即不治本,也不治标,短期积极作用有限,长期更无大益。美国打喷涕反而中国感冒,实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乃必然所至,是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的哲学法则使然,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大肆鼓噪,大造舆论,强力推行私有化,走原始资本主义道路的必然结果。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只是一个导火索,加速了我国多年来积聚的深层次经济矛盾的提前暴发,只不过是早发晚发而已。我国多年来经济运行积聚的问题主要是:
一、经济结构严重失调。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是投资与消费二驾马车;改革开放后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这三驾马车中据统计GDP增速依赖出口60%以上。这60%是怎样的,一是低水平产能严重过剩,只能通过出口消化;二是卖资源,由过去的卖铁矿石、卖石油、煤炭,到今天的卖稀土等稀有战略资源(据时寒冰说其他国家均以封存稀土资源,竟相压价从中国进口,中国去年发现的三大金金矿均被外资控制)。中国现在经济紧剧下滑就是过度依赖出口以出口为导向的严重后果。
中国现在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物资的主要进口国,为期不远的将来又将轮为稀土等稀有资源的进口国。如果说改革开放依始的原始积累可以,那么三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吃祖宗饭(祖宗留下的资源),花儿孙钱(儿孙应享用的资源与碧水蓝天),靠低附加值低水平产能出口维系,搞寄生经济,做美国等国的殖民经济体,一些不良学人现今津津乐道的炫耀改革开放多么的辉煌,忆苦思甜三十年改革,真是莫大的悲哀。
如果说毛泽东时代重积累,轻消费,以城乡二元经济,以牺牲百姓消费为代价,是为了尽快将国防与重化工业搞上去,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的话,现在环境变了时代变了,这个怪圈仍未跳出去。中国的每次经济过热仍然是投资过度,积累率过高,重投资与出口轻消费,经济结构失衡。
二、国内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的消费只占GDP的35%,而美国占70%,甚至与我国相近的印度都占50%。多年来我国百姓的收入急剧下滑,所谓的改革开放成果并未惠及百姓。
百姓收入下滑一是农民增产不增收;二是很短的时间内大跃进式的国退民进,低价白送MBO国有资产,迅速将为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做出巨大牺牲的职工沦落为下岗失业者,不但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而且丧失了国有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稳定提高百姓收入的功能。在迅速形成失业大军,就业形式极为严峻的态势下,指望民企业吸纳更多的就业,提高职工工资无异于痴人说梦。三是房改、教改、医改的市场化,使积贫积弱的百姓雪上加霜。四是没有建立与社会转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房改、教改、医改三座大山,加之下岗失业,收入下滑,百姓无充分的社会保障,百姓没钱,就是有钱也不敢消费。
与其说大幅度出口退税和大规模基本建设,用百姓纳税的血汗大幅度出口退税补贴外国人,不如将这些钱用于发给百姓消费,用于建立教育,社保,医疗等社会保障改善民生,以及用于支付经济结构调整成本,低水平出口企业的破产成本,与失业人员的安置。
近期出台的刺激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没有针对上述问题开药方,是药不对症。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