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家来讲几个关于折腾的故事
“不折腾”估计会变成新的网络流行语,说不定能超过“忽悠”、“太有才”等流行语形成的社会影响。既然大家都来谈“折腾”,洒家也来凑凑热闹,只不过,洒家讲的是故事。
(一) 瞎折腾的父母
话说一对老夫妇,养儿十个。其中,大儿子好吃懒做,二儿子勤奋刚强,其他八个儿子特色不怎么明显。
于是,老夫妇就对这特色不怎么明显的八个儿子说:大儿子饿时说饿,饱时说饱,想睡就睡,想玩就玩儿,所以人实诚,应当学习;二儿子饿时说没事,饭从来没舍得吃得太饱,整日价只知起早贪黑地干活儿。这样的人,完全是爱面子、玩虚的,你们可不能跟他学。
老夫妇的话起了作用,结果,八个儿子中七个都跟老大学,只有一个跟着老二学。到末了,老大及跟他学的七个兄弟不几年就把家当折腾光了,穷得差不多要讨饭;幸好老二及跟他学的那个兄弟整日起早贪黑,好不容易各挣下一份家业。但是,由于挣下了点家业的二兄弟要不断地周济另外八个兄弟,所以,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于是,人们都说,这样教子的父母,是典型的瞎折腾父母。
(二) 瞎折腾的大哥
话说另外一家也有兄弟十人,共同经营一个作坊。这作坊,虽然挣钱不是很多,但倒也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大对其他众兄弟说:咱这作坊,营业额小,都参与经营,既浪费人力,又不公平。干脆,谁想经营谁经营,不过,要经营的这人,要给放弃经营的人一些补偿。大家一听,有道理。于是,就一致同意让八面玲珑的老八经营,老八呢,则给每人30个银币,算是买断了经营权。
十年后,老八的作坊生意倒未必见好,但除了老八富了外,其他九个兄弟都穷得饿肚子。因为,十年前,尽管每年作坊可赚500个银币,但人均一分,每人只能得到50个银币;现在呢,虽然每年只能赚300个银币,比十年前还少200个银币,但却是老八一人独得,老八当然富得流油了。
这时候,大家都说大哥瞎折腾。但木已成舟,再埋怨,也是无事无补了。
(未完,待续)
19/12/2008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