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大地震让天府之国四川的土地和人心都伤痕累累。迫于为生计奔波,震后我一直都没机会回家看看,好在知道家中一切安好,且通过密集的电话随时能了解家中近况,也就能稍稍安下心来。党校培训结束后,匆匆到单位报了到,简单办理了一些入职手续,趁着正式上班前的间隙,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于8月8号下午踏上了回川的列车。
一出绵阳火车站,有一种既熟悉又异样的感觉。熟悉的是眼前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马路、每一间街边小店和来自家乡的气息;异样的是大街上怎么也没有往日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热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法言表的凝重气氛,明显冷清不少的情景总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三个月前那场罕见的灾难。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灾后的绵阳并没有想象中的一片凋敝、萧条,历经特大地震破坏和唐家山堰塞湖严重威胁后,她正在努力让自己恢复。可以看出,她已经坚强地挺过了最危机、最关键的时刻,正朝着重建美好家园的目标昂首迈进!
我一路没停,直接坐车回到了梓潼县城。先前已知道我将回家的几个朋友老早就做好准备,非要大家见面聊聊。于是,我就在县城停了下来,跟这些十几年都未谋面的老朋友叙叙旧,一直到晚上很晚才散。我执意要回家,朋友拗不过,他们也理解我此时急切的心情,只好找车并陪着送我回去。到家已经是9日凌晨了。
家里的情况远不是我想象中的糟糕样,以至于我都没发现跟平时有任何异样。老爸告诉我,地震当时震感很强,人发晕,站立不稳,房屋什么的晃的厉害,且断断续续的余震一直持续到现在,但总归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害。我们家房屋的结构没出任何问题,就房顶靠近边缘的瓦在地震当时掉了一些,部分移了位,现在已经修复好了。村子里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只有一两家原本就风雨飘摇的老房子倒掉了,所幸没人员伤亡;还有两家早年建的二层小楼楼上墙体开裂,也都加固好了。
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基本恢复了正常,地震刚过那会儿四处开花搭建的简易帐篷都拆下了,只剩下孤桩破毡,虽偶尔还有余震,大家也都搬回屋内居住。在说到地震时,几乎感觉不到这个话题的沉重,甚至还略带幽默的调侃。看得出来,地震在大家心里投下的阴影已经在慢慢散去,这主要是因为地震在我们这里没造成多大的破坏,当然,也与乡亲们乐观积极的精神分不开。听老爸说,由于我们这受灾不算重,村里还组织村民们为重灾区捐款捐物,虽然大家能力有大有小,但都很热心,在临时帐篷里、庄稼地里、赶集路上遇到村里的募捐人,纷纷捐上几百、几十哪怕是几块钱。其实村民们也不富裕,也很需要钱,但他们说,钱可以挤一挤,我们暂时紧一紧也就过了,那些无家可归、亲人伤亡的家庭更需要,何况大家离得这么近呢!
地震后,政府及时给村里送来了救灾物资,有方便面、矿泉水、饼干、衣被等。其实,这些东西本不需要,既然政府关心送来了,社长(村民小组组长)就召开社员会来分配。结果,问题出来了:送来的物资种类、数量不一,没法按照人头或户头均分,而根据社员们各自想要的又不能恰到好处地把这些东西分下去。大家的眼光不合时宜地一致起来,偏偏都盯着衣被、帐篷等价值大些但数量很少的东西。社长很犯难,社员会开得怒目相瞪、剑拔弩张。最后究竟是怎样分下去的我不得而知,只听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分到衣被或帐篷的喜笑颜开、暗自得意;只拎回方便面矿泉水的垂头丧气、愤愤不平,指责那些人靠与社长关系好而贪得好东西,甚至还有人连带社长骂一些很难听的话。不过这还算好的,总归没引起邻里间大的冲突。邻社的社长就向我大倒苦水,因为几瓶矿泉水,以致他们社有兄弟两家反目成仇,吵得不可开交,他这个社长当然也被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两头受气。没办法,只好怪上面发放物资时没考虑下边工作的难做。
这种现象很有意思:大家节衣缩食地为重灾区捐款捐物在所不惜,却为了一点毫不起眼的利益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不惜以拳脚相见。有人会说,这是农民小农意识、贪小便宜心理的体现,而我想起了孔子两千多年前所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仍适用于现在我国大多数国民的财富心理。因此,不光在农村,这事发生在任何地方都会是矛盾的导火索。
除了前面提到的引起矛盾的救灾物资外,政府还向村民提供三个月的生活补贴。我在新闻上看到的标准是每人每天10块钱、1斤粮,但不知是因为受灾轻还是别的什么,我们村的补贴全都只有上述标准的一半。现在村民们已领到了两个月的补贴,第三个月的还没开始发。不过这是人人有份的,反倒没人急,偶尔提起时会笑笑说,应该快发了吧。关于补贴政策,村民们表现出对政府很满意,或者说还带有很大成分的感激,普遍的心理是:本没怎么受灾,还有补贴,不管多少都很满足。所以,几乎没人去关心补贴是否是按时按量发放的,村社干部啥时通知了,去领回来就行了,反正大家都一样,没啥好争的。我在家的那几天,社里没发过补贴,以前发的也消费完了,只听说有大米、面粉啥的,都没见过。我的户口7年前已迁出村子,当然没我的份了,也就更没动力去关心一下补贴标准减半的问题了。
这几天社长正在挨家统计房屋加固及重建的信息。按照社长传达的政策,国家对每户都有补贴,具体为:房屋加固的,砖木结构的平房每户补500元,楼房(不管几层)每户补1800元,其外,每户还按人头每人补1000元,土坯房原则上没有补贴,要求全部重建;重建的,政府每户补贴20000元,另外,还可按信用等级,以优惠政策在农村信用社贷款,贷款额度分10000、20000、30000元三个层次。我算了下,我们家将得到1500元的补贴(砖木结构平房加我爸一人的户口),邻居一家将有4800元(楼房加3人户口),这笔钱对农村家庭来说已不算小数目了,至于房屋加固,似乎大家都认为没太大必要。
重建的政策很优惠,但最终登记重建的只有5、6家。这几年农村经济稍好些,加之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社里每年都有几家新建起二层小楼。土坯房已经很少了,除了两三户只有老人居住的外,其余几家大概因为有孩子正上大学,或由于早些年孩子上学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还住在土坯房里,不过这次都登记重建了。
我原本以为,在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今年建房应该很容易。一户最多可以有50000元、最少也有30000元的优惠融资,要放在前两年,几乎可以直接把房屋建好了。但今年形势完全不同了,市场的作用迅速而充分地发挥了出来,建筑材料价格飞一般地向上窜,钢材已经由3000多元一吨上涨到5000多,红砖由一毛七八涨到了近三毛,还不一定有货,运费、人工费也跟着使劲上扬,等等。还有,为保证建筑抗震强度,政府明确要求补贴建房地基和一二层连接处必须打圈梁,这无疑也使建房成本大大增加了。初步估算一下,今年的建房成本会比往年高出一倍,由于补贴的时间限制,政府那20000元补贴还真成了建房户眼中的鸡肋。这恐怕是政策制定者预先没有料到的。
地震使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在我的家乡,借用一乡亲的话说,我们大家反而因地震而得益,我们是沾了那些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同胞的光。当然,说这话丝毫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不愿、也不敢,我只是想客观地说明党和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关心、对抗震救灾的决心、信心和勇气。以我的一户邻居为例,截止目前,政府对他家的各项资助补贴已达到7000多元,且大部分是以现金形式发放的。这么多钱意味着什么呢?作个比较:即使在风调雨顺的年份,这笔钱也差不多相当于他家两年的纯收入,更不用说遇到个水旱灾害什么的了。那天和几个邻居在一起聊天时大致估算一下,我们社共计得到的政府补贴近30万元,对于一个只有七八十人的村民小组来说,这笔钱足以让村民们今年的生产生活有显著地改善。
总之,震后的家乡与我回家前想象的种种情景完全不一样,没有破败衰落的残垣断壁,没有星罗棋布的帐篷,没有令人心碎的恐惧面孔,也没有抗震救灾的众志成城,一切都很平静,以至于我时常产生一种地震根本就没在这里发生过的错觉。据乡亲们说这几天还偶有余震,但我一点都没感觉到,以前对地震的恐惧也随着这种平静的气氛化为无形。前几天的一个晚上,邀几个亲朋好友小聚,就着简单的饭菜,我们觥筹交错、尽兴而谈,夜阑方散,一时兴起多喝了几杯。第二天醒来,朋友们说昨晚又震了,感觉还很强烈,可惜我酒高几分,毫无感知,又错过了一次亲身体验地震的机会。
其实,这才是我最想看到的震后家乡的情景!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