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什么是“你的”社会主义
云淡水暖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65319455
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的一篇博文《中央党校最近究竟触动了谁的神经?》,有的网站进行了温和一点的处理,叫做《中央党校最近究竟触动了谁》,也被转载在强国论坛,草民注意到,王教授在结尾处申明了一句:【以上感想,纯属笔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那么,草民以为,这只是王教授的个人观点,个人做主放在网上,并不代表“所在单位”,草民就接着讨论几句,也希望版主视为个人探讨的范畴,与王教授的“所在单位”无关。
王教授开头指明【社会上关于中央党校的议论颇多。既有学员管理方面的,也有思想倾向方面的。前者的起因,与社会上久行不衰的单位创收风有关,…但关于后者,即思想倾向的问题,笔者却有忍不住想说几句的冲动。】
草民想,既然王教授感觉到“忍不住想说几句的冲动”,那肯定是也被“触动了神经”,所以才有“冲动”,这是巴普洛夫原理。王教授的神经为何敏感起来了呢,因为“谁”,是“谁”呢,王教授没有说,但给出了两个判定结果,一个是“一是左的僵化观点的代表者”、二是“既得利益代表者”。
第一种,王教授气势如虹地历数了“所在单位”的伟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是中央党校首先发表的;中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肯定,也首先是在中央党校透露的;是中央党校的教授冲破姓“公”姓“私”的迷雾,率先主张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还是中央党校的学者,最早提出了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吸收借鉴国外政党治国理政经-验、研究政党执政规律等等观点。这些观点,尽管今天已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但对于那些固守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固守传统思维的人来说,这些观点不合过去的说教,冲击了他们死抱着不放的陈旧观念,无疑是一种大逆不道。如此看来,抓住一切机会,对制造这种冲击的始作俑者大加讨伐,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草民以为,既然王教授已经把“广大党员、干部”牢固地划在自己的观点一边,又何必对“谁”的神经被“触动”而自己“冲动”起来呢,草民还感兴趣的是,这些年来,的确是王教授们的“首先”在主流媒体上显眼、弘扬,而“谁”们的观点在什么地方,有“谁”在说,草民们不胜了了,无法评判。实际上王教授们的音容笑貌、观点立场在主流音视频媒体、平面媒体上是经常见到、读到、听到的,而“谁”们的资料信息却无法在传播学意义上与之匹敌。草民相信,王教授一篇短文,最多是给“谁”们定义了“两个代表”的性质,达不到真正意义上对等论辩的目的。
基于这样的态势,草民觉得。王教授的“冲动”有些“杀鸡用牛刀”了,本来嘛,王教授和“所在单位”为伟业做了那么多“首先”的铺垫,又“已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又牢牢把握着话语权,何必对一个早已被基本消解了30年的“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传统思维”如此“冲动”呢,要么反过来想,是不是“已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尚脆弱,所以需要王教授出来“冲动”一下?但30年的功夫还未将“固守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固守传统思维的人”改造过来,作为理论工的王教授倒是应该自省一下子的。
第二种,王教授用了一个“既得利益者”,这分明是争取群众的好办法,因为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特别是底层劳动人民没有“充分分享”到改革开放的巨大经济成就,产生了一些想法,王教授举起“反既得利益”的大旗,应该是深得人心的。但是,草民觉得,王教授把“既得利益”局限在“部门利益”身上,有失准确【因为,既要改革,就不可避免地会冒犯一些个人和部门的既得利益。…说穿了,无非是一条,那就是:借“坚持党的领导”之名,维护和扩张个人和部门的既得利益。你动我的既得利益,便是削弱党的领导,便说明你的方向有问题,这就是一些人的逻辑。】
当下谈“既得利益”,无非就是对社会财富的摄取,什么样的“既得利益”都要归结到个人财富的增减。今天刚好有一条新闻“招商银行联合贝恩管理顾问公司对外发布了《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到2008年末,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30万人,而这里所说的高净值人群就是指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预计到2009年底,高净值人群将达32万人,同比增长6%;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超过9万亿元”(《每日经济新闻》),如若属实,区区32万人,只相当于中国总人口的千分之零点二(0.2‰),却持有“可投资资产9万亿”,相当于全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0万亿的近一半。这区区30万人算不算“既得利益者”?
如果说掌握了全国个人财富近一半的30万人不算“既得利益者”,谁算?那么在这30万人中,哪些是“部门”形成的?哪些是在王教授们的“首先”支持下形成的?是不是说有这么一条逻辑线路:王教授们“冲破姓‘公’姓‘私’的迷雾,率先主张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最早提出了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优秀分子入党”→30万人“首先”富起来了,成了地地道道的“既得利益者”→然后,这些“既得利益者”又反过来如王教授所说“借‘坚持党的领导’之名,维护和扩张个人和部门的既得利益。”,一头雾水嘛。
最主要的一点,如果是“固守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固守传统思维的人”,按照王教授们的话说,是反对“先富”的,是主张“共同贫穷”的,绝不会赞同有个人、部门获得比其他群体多的“既得利益”的,把这二者扯在一起作为对立面,颇为滑稽。
王教授说【我只知道,改革开放以来,过去的所谓姓“社”姓“资”的标准已经过时,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那么,有必要重温一下比王教授还要“首先”一步提出改革开放总体构想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些论断,邓小平说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对照现实,“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个什么状态呢?还有,30万人拥有全国个人财富近一半,邓小平还有一段话“那么多的财富,如果被少数人得到了,大多数人没有,分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将来要发生大问题。”
王长江教授对邓小平的这些论断,有何“全新的认识”?《南方人物周刊》2月份对王教授的专访“王长江:反思危机不应成为拒绝政改借口”中说“这里(中国)的很多人并不在意标签后的具体争论,‘社会主义’足够让他们感觉良好。…在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看来,一种旧的思潮,正借着它们重新活跃起来,而这是需要警惕的。他认为,反思经济危机、反思西方模式,不应该成为拒绝改革(尤其是政改)的借口。”
那么,既然在王教授看来,金融风暴中饱受冲击的中国人有“‘社会主义’足够让他们感觉良好”导致“一种旧的思潮,正借着它们重新活跃起来,而这是需要警惕的。”,王教授不妨明说,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尤其是政改)”去实现?在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如何去兑现邓小平定义的“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的目标?
相关言论:
《学习时报》总编辑周为民:从当前危机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http://www.eeo.com.cn//observer/rwmltt/haidao/wzlb/2009/03/10/131814.shtml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王长江:反思危机不应成为拒绝政改借口
http://www.sachina.edu.cn/Htmldata/news/2009/02/5057.html
四五运动的产儿:思想解放运动与体制外力量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PrintNews.asp?NewsID=102591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