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韬光养晦”
思 恩
55年前的1954年6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得到印度政府和缅甸政府的赞同,成为三国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之间正常关系、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得人心,深受亚、非、拉第三世界众多国家的欢迊和支持。
但是,自从权贵糈英们提出对外实行“韬光养晦”的主张之后,人们就逐渐地用它取代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虽然现在也还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已经被“韬光养晦”的外交主张湮没了!现在,一些精英如外交学院的吴建民,不仅到处鼓噪“韬光养晦”,而且最近在美国说,“韬光养晦”还要搞100年。
主流们只是把“韬光养晦”当作附庸风雅的时髦用语,至今没有解释过是何含义?
于是,人民大众不仅要问:“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呢?它能否用来指导、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呢?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时怎样贯彻“韬光养晦”呢?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国人公认的对“韬光养晦”的解释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现代汉语词典》1120)
毫无疑问,从这个解释出发来看,把“韬光养晦”用来指导、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是多么地荒诞无稽!——难道说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问题时,政府领导和外交人员自我“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就可以把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问题处理好吗?!当政府领导和外交人员把自己的“才能”都“隐藏”起来的时候,拿什么本事去指导、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呢,难道说可以用愚蠢无能的方法处理复杂多变的外交难题吗?!
但是,现实事实恰恰相反,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妥善处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问题的过程,正是政府领导和外交人员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的时候,正是需要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的时候!
由此可见,从中国人公认的“韬光养晦”的含义出发,理解权贵糈英们设计出来的“韬光养晦”,很荒唐、很可笑、很滑稽!
在不能按照中国人公认的“韬光养晦”的含义理解权贵糈英们所说的“韬光养晦”的情况下,能否参照中国历史上“韬光养晦”的实例,来理解权贵糈英们所说的“韬光养晦”呢?我们试试看。
虽然“韬光养晦”这个词,出自《旧唐书·宣宗记》,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韬光养晦”的两个典型范例,都出现在《旧唐书·宣宗记》之前很久很久。
第一个典型范例是公元前春秋末的越国国君勾践(前497年—前465年在位)。勾践其所以要进行“韬光养晦”,是因为战败做了吴国的俘虏之后,为了保住身家性命和日后复仇。
第二个典型范例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公元161年—223年)。刘备其所以要进行“韬光养晦”,是为了预防曹操加害于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这两个“韬光养晦”的典型范例所表现出来的含义,显然也不符合权贵糈英们设计的“韬光养晦”的含义。——中国既没有象勾践战败而做了亡国奴,性命掌握在战胜者的手中,随时有杀身之祸;也没有象刘备一样受别人控制,存在着丢掉性命之忧。
无论是勾践还是刘备或别的什么人,凡奉行“韬光养晦”信条的人们,虽然实行“韬光养晦”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绝对秘而不宣,即绝对不让别人知道他在“韬光养晦”;万一那儿有点疏漏,要千方百计想办法补救,要“随机应变迅如神”!——不言而喻,勾践绝对不会直接告诉夫差,我被迫屈尊做你的奴隶甚至不惜口尝你的粪便,是为了“韬光养晦”,日后要雪会稽之耻。勾践这样说,还有必要“韬光养晦”吗?!还能在夫差那里“韬光养晦”吗?!夫差还会让他“韬光养晦”吗?!刘备绝对不会直接告诉曹操,我被迫屈尊到菜园子里去种菜,是为了“韬光养晦”,日后要当英雄,要干一番大事业。刘备这样说,还有必要“韬光养晦”吗?!还能在曹操那里“韬光养晦”吗?!曹操还会让他“韬光养晦”吗?!
毋庸置疑,从上述两个典型范例来看,“韬光养晦”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是绝密,离开绝密这个先决条件,“韬光养晦”是无法进行的!
权贵糈英们设计出来的“韬光养晦”,则不需要绝密这个先决条件,而是公开昭告天下的!这虽然符合《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选1—285)但是,却根本不适用,完全对不上号!——既然“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就不应该使用“韬光养晦”这个词,因为“韬光养晦”这个词公认的含义要求“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历史上凡是从事过“韬光养晦”的人,没有一个人事先公开声明说他是在进行“韬光养晦”的!);既然要使用“韬光养晦”这个含有要求“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的词,就不能到处公开讲自己要实行“韬光养晦”。写到这里,让人想起一个典故:埋银子于地下的人竖起牌子说:“此地无银三百两”;把银子从地下挖走的人竖起牌子说:“隔壁阿二不曾偷”!
那末,应该怎样来理解权贵糈英们设计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呢?只能这样来理解:权贵糈英们在设计“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时,对“韬光养晦”设计了不同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之外的新内容。这个新内容,不仅我等平民不得而知,就是把“韬光养晦”挂在嘴边的吴建民们也未必全知!
不言而喻,既然提出“韬光养晦”的权贵糈英们没有明确说明其含义是什么,那就是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在不受任何限制的“解放思想”的自由王国里,对“韬光养晦”进行自己所需要的自由创新活动,一旦“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例如:
在台湾问题上“看准了”要“韬光养晦”,就可以“大胆地”默认允许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装备,让美国继续推行阻挠中国统一的反动政策。
在怎样使用外汇的问题上“看准了”要“韬光养晦”,就可以“大胆地”把中国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1. 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供美国人生活和享乐。
在东南亚各国革命问题上“看准了”要“韬光养晦”,就可以不再支持这些国家人民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武装革命斗争。
在尼泊尔革命问题上“看准了”要“韬光养晦”,就可以不支持尼泊尔毛派领导人民进行的武装革命斗争。
在东海问题上“看准了”要“韬光养晦”,就可以“大胆地”在事关国家主权的原则问题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在朝鲜问题上“看准了”要“韬光养晦”,就可以“大胆地”放弃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革命友谊,在联合国参与制裁朝鲜的行动。
……。
总而言之:权贵糈英们设计的“韬光养晦”,既不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赋予这个词的定型含义——“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又不是指象历史上“韬光养晦”的典型范例在绝对机密的条件下进行的保全身家性命的活动,而是公开声明告诉敌人和朋友等全世界人的外交行动。至于“韬光养晦”的具体内容嘛,则是天机不可泄露,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有话语权的人说什么是“韬光养晦”,什么就是,不是也是,有话语权的人说什么不是“韬光养晦”什么就不是,是也不是。
结论:千万不要书巻气十足,按照“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理解“韬光养晦”,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千万不要再把绝对机密看成“韬光养晦”的生存条件,犯墨守成规的错误;千万要牢固确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观念,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地走“大胆地”自由想象,“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创新理论”之道,就能理解权贵糈英们设计的“韬光养晦”外交政策的精妙含义!
2009-6-13~14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