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天同庆祖国母亲60华诞之际,谨以此篇献给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奠基者并带领我们走过惊涛骇浪的27年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伟人故里行
一
2008年,诗人王者诚推荐给我《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和《国破山河在》两本书,看过之后,我给他写了一封厚厚的回信。在那封信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
“下半年,待天凉的时候,我计划带家人去一趟湖南。到韶山,亲眼去看一看当年‘红旗卷起农奴戟’的那块土地;也到橘子洲,去感受一番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怎样一种浪漫与激情。把湖南把韶山作为我退休后自由出行的第一站,是因为——那里是我们心中太阳一直不落的地方!”
2008年12月25日,我偕同妻子,登上了由厦门飞往长沙的MF8401航班。选在这一天出发,是因为,第二天是毛泽东115周年的诞辰纪念日。
上午7点钟的航班,空中飞行1小时20分钟抵达长沙黄花机场。湖南,我们都是第一次前往,所以出发前自编了行程,也准备了功课。可是,当我们出了机场后才知道,由机场到韶山没有直达班车,必须得到长沙的汽车南站才能搭乘。出租车司机为了免交机场高速路的通行费,花了与空中飞行几乎等同的时间才把我们拉到长沙城南。坐上开往韶山的汽车后又发现,头天已经建成通车的长沙至韶山高速公路他们根本不走。这样一来,100公里的路途原本只需1个小时拖延到了接近中午才抵达韶山。
韶山,地处享有“两湖熟,天下足”美誉的湖南省中部,行政区划归属湘潭市管辖,现在是国内唯一的县等乡级市。说是古时候舜帝南巡到了这里,演奏宫廷古乐时竟引来百鸟和鸣,故得其名。难怪说文解字有“韶”乃音召之说。韶山属丘陵地貌,山大多不高,海拔在100至300米左右,最高的“韶峰”也仅有520米。但山体连绵,层峦叠翠。富庶的黑土地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它的神往,就像年轻那会儿听到小朋友们歌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时,会对中南海有着不一样的憧憬一般。打从在长沙汽车南站看到开往韶山的车身前面都挂有“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的红色横幅开始,沿途看到的,四处都是张灯结彩的喜庆场面。“圣诞”氛围的渲染,同我感知的内心相一致。这一天,韶山“毛泽东遗物馆”落成要开馆,已经扩建完工的“毛泽东广场”要举行隆重的庆典。
在朋友的安排下,车子把我们接到韶山福源山庄住下后已经接近下午1点。入住后才知道,原来“福源山庄”四个字是由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命名的,可见山庄的主人与毛家有着某种的渊源。福源山庄坐落在由“毛泽东故居”往“滴水洞”的半途山道旁,与韶山冲相隔大概3公里,距离滴水洞大约2公里。
简单的午餐过后,带上地图我们便匆匆下到韶山冲。当地人习惯把山与山之间的平地称为“冲”。冲,实际就是山坳。出发时酒店服务生告诉我们,下午二点,“毛泽东铜像广场”扩建后更名为“毛泽东广场”,那里有庆典的文艺活动要举行。
倒不是为了去争看一场不寻常的演出,尽管有来自首都的演出单位。而是因为冬季时间特别短,如果不抓紧,天色很快就会暗下来。所以妻子说,我们得赶紧先到毛主席故居。
从下榻地到韶山冲上屋场的毛泽东故居,必须得经过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铜像,是1993年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安放到了韶山。那年,朴实的韶山民众欢迎毛泽东铜像回韶山,就好比是迎接毛主席本人回家乡一样。我听过铜像从南京起运回湖南,途经江西境内时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还听说江泽民为毛泽东铜像揭幕的当天,韶山上空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天象,上午10时30分,整个韶山冲日月同辉。原本要到3月份才开的杜鹃花,也在那年特定的日子前竞相绽放,而且花期比往年任何时候都长。后面这个听说,我从后来在滴水洞请回一尊主席铜像附赠的照片里,以及“神奇的韶山”光碟中得到了证实。
途径毛泽东广场时,演出还没有开始,但那里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我们没有做过多的停留,因为明天一早还要前来。只是环顾一下广场四周,辨别一下方向,便径直奔主席故居而去。
二
由毛泽东广场到毛泽东故居大约1公里的路程。中间要经过一个叫“南岸”的地方,那是主席少年时就读私塾的所在。再往前100米,就是他老人家的诞生地了。
也就是在南岸,眼前出现的景况,让我们亲眼目睹了庙堂圣殿之内、布达拉宫周边以外的另一种“顶礼膜拜”。一队听得出是带有江浙口音的旅行团,在一位身着袈裟的僧人的带领下,和着鼓钹节韵,齐声呼喊着祷祝的口令,正三步一跪五步一拜匍匐着前行。
当我用DV拍下这段感人的画面后,回头再看看妻子,早已不在身旁。她赶在旅行团到达之前,已经先一步进到故居里去了。毛主席当年八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她赶上了第七次。老人家在城楼上向学生们挥手致意的场景,在她的脑海里影影绰绰。那年她16岁。我猜想她转身忽闪不见人影同当年疾步闯上火车去北京,心情与姿态,应该没什么两样。
站在毛泽东故居前,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平静的。激动中,带着人群鼎沸的亢奋;平静里,怀有质朴崇敬的真诚。“别梦依稀咒逝川”。主席,您,农民的儿子,中华民族的英灵,平凡中的真伟大呀!
这一座看似一体、实是与一邹姓人家分住的普通农舍,1878年由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始建。同是用黏土壘筑起来的墙体,区隔在于屋顶瓦片与茅草的分别。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又住进了邹姓的人家,或是从一开始就与邹家人合盖?毛泽东故居屋顶黑白的颜色“一分为二”,似乎表明毛泽东作风一贯的“实事求是”。他老人家并没有因为自己成为领袖而霸占民房,修改家史。即便以后同他交手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还使出下招,二次派兵去挖他家的祖坟,毛泽东也没有冤冤相报。这同现在那些黑白不分、强权强势,不断引发群体事件发生的扰民作风和官家作法,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故居里属于毛家一共有13间半房。正门上方,悬挂着邓小平1981年手书的“毛泽东同志故居”的牌匾。匾额下方,有一名威武的武警战士守立在大门的一侧。踏入大门,浅显的厅堂里,神龛上只摆放一尊毛家先祖的牌位。从左手进入后,天井的前后及左右便别有一番天地。灶间,正屋,侧房,油灯,木床,粗布蚊帐,耕作农具,牛棚,猪圈,粮仓,磨坊,晒谷场等。所有的这些都是自己似曾相识的,都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这座普通的农舍里呱呱坠地。
打那以后,毛泽东在韶山这块生养他的土地上生活了17个年头,度过了他的幼年和少年时代。
他以下这段简历,可能会有许多人觉得陌生——
1902年春——1906年秋,前后读五年私塾;
1906年秋——1909年秋,辍学干农活三年;
1909年秋——1910年夏,再读私塾近一年。
从农村走出来的人都知道,农村的孩子打从小时候就得当帮手,长到差不多了就得当劳力使唤,就得下到田间地头帮忙父母干农活。毛泽东也不例外,更何况他是长子。我看过的史料里头说,读私塾以前,他从5、6岁开始,就和乡下大多数贫苦的农家孩子一样,干过诸如挑水、扫地、喂猪、放牛、拾粪、砍柴等杂活。到了13岁那年,因为家里缺少劳力,父亲不让他继续上学后,便开始和大人们一起下地。什么犁田、耙地、插秧、割稻,整整三年,旱地水田里的农活,毛泽东都干过,而且都在行。这就不难理解,以后的毛泽东为什么一生念念不忘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和农民的一穷二白。就连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也令他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更别提在三年困难时期,面对警卫人员探家带回来的“糠窝头”而泪流满面。
毛泽东最了解农民,因为他与农民同过甘苦;毛泽东最体贴农民,因为他与农民共过喜忧。赤色暴动,由农民起;井冈星火,靠农民燃。农民用延安的小米抢救了年幼待哺的苏维埃;农民用支前的推车碾碎了腐朽没落的旧政权。农民用自己宽宏浩荡的水性,承载了伟大的人民共和国这条大船。自称“六年孔夫子”的毛泽东,深知这其中的善乃上善。所以,老人家一心一意想的都是农村,一生一世都是中国农民的代言人。不管是在解放初期的“农村土改”,还是以后的“人民公社”;也不管是“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还是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岁月。而占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农民,自始至终都把毛泽东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象征。
虽然,虽然毛泽东去世以后,对他老人家有着这样和那样的评价,不管几分开,也不管多少比。不可否定的是,毛泽东对自己一贯的实事求是精神,也就是他的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长远规划这个问题上——1960年毛泽东回答来访的埃德加·斯诺的提问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不晓得”。斯诺说:“您太谨慎了”。毛主席回答他:“这不是什么谨慎,就是不晓得呀,就是没有经验呀。”(美国作家R·特里尔《毛泽东传》358页)即便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已经有过前30年的经验和教训了,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还说过要“摸着石子过河”这样的话。尽管后来的社会主义同之前的社会主义有很大的不同。我相信邓小平当年的这句话同他另外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一样,也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以后,理论家们为这种“实事求是”的作法冠上一个比较好听的理论名词,那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可以试,都可以用。利、弊、对、错,都放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我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党在毛泽东身后论述“毛泽东思想”时,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在谈到建设社会主义的过失时,却把帐都算在他一个人身上。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里:建设者们每天以12小时的忘我劳动,用10个月时间建成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铁人”们用自己常年的风餐露宿,甩掉了无油国的帽子;打破敌对势力封锁,自我研发的“两弹一星”升空。等等。难道不是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吗?难道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最好的适应吗?感觉哪儿有点不得劲了。当然这是另话。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在他父亲毛贻昌一开始反对最后不得不同意的情况下,离开了韶山,到了湘乡县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那会儿,已是晚清的末年,西方新学等自然学科已经在这个学堂里开设。离家的时候,毛泽东给他的父亲留下了这首题为《呈父亲》的七绝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就在那个金秋的某个清晨,毛泽东用他习惯了的扁担,挑着一头装有他的粗布长衫,一头装有他的水浒三国,上路了。
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探求真理、为民请命、为天下开太平的艰辛历程……
三
从毛泽东故居出来以后,我们顺着原路返回到毛泽东铜像广场的正面入口处,然后左拐大约500米的距离,到达了当天刚刚举行落成典礼的毛泽东遗物馆。
“毛泽东遗物馆”座落在南环路的一侧,在“毛泽东图书馆”的斜对面,与毛泽东铜像广场边上的“毛泽东纪念馆”的馆体后背相连。
所谓的毛泽东遗物馆,就是毛主席生前用过的所有物品,通通由北京的中南海搬运到了韶山。
韶山现在馆藏的毛泽东文献资料及遗物高达3.5万件之多。这些史料和文物是1990年11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移交给韶山方面保管的。在毛泽东遗物馆未建好之前,从1994年开始,已经先行在毛泽东纪念馆进行过展出。经中央批准,遗物馆2005年10月正式立项,历时三年建成使用。这次展出的毛泽东遗物有1200件。珍贵的文物内容丰富,折射出许多深刻的内涵,反映出伟人生前的工作常态和生活细节,也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与平凡伟大。
让我最为眼熟的,就是他老人家1949年至1966年曾在中南海办公和生活了17年之久的那个地方——北京中南海丰泽园内的“菊香书屋”——按原样完整复制放到了韶山遗物馆内。1980年代末,我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期间,在限定的对象限定的时间和限定的范围内,有幸进到中南海参观了主席故居。二十几年过去了,虽然书屋依旧,但物转星移。
显然,眼前的韶山冲要比中南海、比丰泽园浩大得多!
没有人介绍,我们由外及里慢慢前行,不时伫足也不时回头。虽然广场那边的演出正在进行,但馆内参观的人数还是不少。从他们的口音中分辨得出,大多是当地的老乡。我想,他们一定是第一次见到主席生前用过的这些东西,也一定为自己的开国领袖简朴而平实的日常起居所感动。
——从他使用过的证件和计划经济时期用过的票券,看出共和国主席与普通的民众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从他穿过的缝补鞋袜和衣裤,还有那件20多年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让我们知道了节俭与简朴;
——从他接待外宾时使用过的断布衬领和半截假袖,让我们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懂得了什么叫做“领袖”;
——从他外出巡视让身边工作人员代缴菜金和粮票,让我们反观了现在官场上的吃喝正盛与党风日下;
——从他缴纳党费记录、生活收支报表和各类账册登记,看到毛泽东日常生活中的凡人一面而非神圣;
——从他批注过的二十四史和读过的英语单词卡片,看到了日理万机中的统帅者又是怎样的孜孜不倦;
——从他反对收受礼品,接受礼品上交国库的登记册中,让我们真切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
——从他压箱保留着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的遗物,我们还是很难体会到他老年丧子的内心巨痛;
——从他去世当天的医生护理记录里,分分秒秒的生命流逝无不闪耀着伟人一生人格魅力的思想光辉!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
只是,展厅根据展出内容和分布主题,把毛泽东在中南海办公的地方、书房、卧室、餐厅分散摆列,虽然都是实际场景的复原,但毕竟与那座完整的四合院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当时设计的时候,在馆中能保留一个完整的三维空间,那该都好。让那些没有机会进到中南海里的人,对菊香书屋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同身受。没准,将来有一天主席回老家,会想起到他曾经住过的那座四合院里去走走看看也不一定。
参观遗物展后已近黄昏。在馆内选购了《毛泽东诗词书法赏析》和《走进毛泽东遗物馆》二本书,之后便循着老乡给出的方向,朝“毛家饭店”进发。
四
妻子说在附近找个合适的地方用餐就可以了,因为毛家饭店的菜肴先前我们都品尝过了。我坚持要去毛家饭店,理由是其它地方都没有这里正版和原创。
在毛家饭店用完晚餐后回到下榻的福源山庄,时间已经过了八点。显然,内地冬天的气温要比南方温润的濒海城市寒冷许多。想起刚踏进酒店那一刻,服务生笑容满面用“你们是来给毛主席拜寿的吧”同我们打招呼,想起明天一早要上毛泽东广场去瞻仰主席铜像,心里头还是会有融融的暖意滋生。
感觉好像打从一大早出了家门,直到这会儿才有时间坐下来似的。是该给毛岸平同志打个电话说声感谢了,妻子说。
此行韶山同毛岸平相识,纯属意外。计划这次行程,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定好了机票。因为自由出行,所以不想麻烦朋友。再说现在网络很方便,预定、购票、付款,一键就能搞定。机票购好后,便开始预定“韶山宾馆”。一心想住这个宾馆,那是因为主席1959年回韶山时曾经住过那个地方,还因为韶山宾馆距离毛泽东故居最近。可是打从12月1日开始,韶山宾馆就不接受对外预定了。找遍了韶山所有的酒店和宾馆,那怕是招待所,通通都没房。情急之下,只好托亲友帮忙了。没想到二通电话过后就到了毛岸平这里。
毛岸平,毛泽东的侄儿。四年前从韶山管理局副巡视员任内退休。在毛氏家族中,毛岸平的父亲毛泽连排行第九,毛泽东排行老三。毛泽东“三伢子”的小名就是他们那代人辈分排序的叫称。战争年代,毛家泽字辈最后存活下来的人不多。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对他的堂弟,没有任何裙带关系和私下授意。不像现在,沾亲带故,一旦得道便鸡犬升天。所以毛岸平的父亲毛泽连,一辈子都在乡下当农民。
电话接通了,毛岸平说知道我们已经到了,但没有时间过来看我们。我说实在不敢当,应该我们来拜访您才是。他说一会儿忙完了,他会找他儿子开车送他来酒店。电话搁下后我心里一阵不安,毕竟夜晚了,况且他还忙着,还不是叫公车而是让他儿子开车送他来。主席的家风,从他家族后辈身上,没见面也能感受在话语中。
那天晚上毛岸平因为抽不开身,最后没能到酒店。说好了明天另外找个时间同他见面,便睡下了。
夜里感觉没有睡好。预设生物钟五点半起床,可能惦记着什么,结果不到五点就醒来了。与其躺在床上等待山庄邻家的公鸡打鸣,不如早点起床早点下山。等洗漱过后打开房门才发现天还是黑的,而且看那样子一时还没有放亮的意思。纬度不一样让人预估不出韶山的天亮时间要比厦门晚多少。不忍心走到酒店大门一看,大门还紧锁着。找不到值班的门卫,只好重新回到屋内。
再次出门的时候,远处的山脊刚刚透出了一点鱼肚白,周遭的村落也开始有了叫晨的啼鸣接二连三。头天走过的山道上没有行人。有一辆车子驶过,一束无穷远的车灯,照亮了整个韶山冲的黎明。
随着我们脚步的慢慢接近,朦胧视野里,毛泽东广场的铜像上空已经有人开始在燃放烟花。等到了铜像跟前一看,有一席正统的八仙桌已经摆开,比我们早到的老乡,按照他们当地的习惯和民间特有的风俗,已经在为主席的诞辰上香作寿了。
蒙蒙的天色,十步以外还分不清彼此。八仙桌上红烛的光亮摇曳在晨曦中,辉映在淳厚的农家人的脸上。与毛泽东铜像折射出的灯影融为一体。
我把随身携带的家乡土特产摆放在八仙桌的一旁,然后围着主席的铜像自右向左绕行一周,站回原点,做深深的三鞠躬。在心里对主席说,我代表我们全家看您来了,给您老人家祝寿来了……
记得1977年夏季,我从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毕业途经北京,那时“毛主席纪念堂”刚刚建好。知道第二天要拆去四周的围物,便起了大早赶去看个究竟。三十几年前以纪念堂为背景的那张黑白照片,留下了广场上一大滩未干的水渍。再往后,也进到纪念堂去瞻仰过毛主席。但都没有这次到韶山来得深刻。可能是三十几年前有许多的同学为伍,也可能瞻仰毛主席遗容是大部队行动。而这次到韶山,纯属个体行为。离开工作职位了,一切行动听自己指挥。心的目标指向到哪儿,就往哪儿。给心请假就行了。
铜像底座的四周陆续有人献上鲜花了,花束,花环,还有花篮。铜像背面那片已经收割后的旱田里,也燃起了堆堆香火。鞭炮声慢慢由零星变为密集。乡民们手提肩挑,在领袖“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诗行里,铺摆成隆重而喜庆的民间盛典,像是给自家长上过生日一般。其实,毛泽东在韶山人民的心里,永远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亲人!
我缓缓退到广场的中央,在天色逐渐放亮的时辰里,守候与等待着。上午八点,官方还将在毛泽东广场举行纪念他老人家诞辰115周年的敬献花篮仪式。
毛泽东广场,经中央核准重新命名。2008年1月开始,进行了改扩建工程建设。老乡告诉我,铜像由原来的位置向西南方向移动了80几米。扩建后的毛泽东广场占地面积达10.28万平方米,分为“瞻仰区、纪念区、集会区、休闲区”四个区域。现在的规模与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天安门广场11万平方米相当。广场坐落在韶山冲的中央,它的四周没有都市钢筋混凝土的挤迫。近旁绿野田畴、流水农家;远处群山逶迤、峰峦叠翠。广场呈东西走向,东面入口处一块巨大的文化石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有“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七个大字。毛泽东铜像,以他出席开国大典时的身姿铸造,连基座总高度10.1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铜像屹立在广场的顶端,后背远倚韶峰,面朝故居,俯瞰向东方。
站在广场的中央,我仿佛想起了很多。那一刻,时空好像进行了翻转,我感觉自己站到了天安门广场。远处的故居可是纪念堂?可主席并不在里边啊!一刹那,脑子里突然发出臆断:主席应该回到他的故乡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臆想,是想起主席在纪念堂太过孤单,还是担心主席在北京太过喧闹?
主席,您已经很累了,累过了头。那年您17岁离开家,直至1949年宣告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没有社会主义到建设社会主义,您从韶山到湘乡,到长沙;从湖南到上海,到江西;从江西到延安,到西柏坡;从西柏坡到北京城,到中南海。整整66年,您上下求索,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图生存,为百姓守江山。历经多少磨难,多少艰辛啊!
您1927年回家乡考察农运,曾对乡亲们说过:“30年后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绝不回来见各位父老乡亲”。您“自信人生二百年”,说到做到。1959年建国后第10个年头,您回来了,时光过了32年。
您“进京城赶考时”说过:“我们绝不做李自成”。您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您在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的年月里,接连7个月没有吃过一口肉(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第63页),我以为那个年代只有我母亲才得水肿病,没想到您也吃粗粮,也吃马齿苋,也患浮肿。最后那一年,您先送走了周恩来和朱德,剩下自己孑然一身,承受着唐山大地震和病魔带给您的苦痛。您去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子女陪伴在身旁。您的子女要去向您告别,有人就是不让,最后只能悄悄以叶剑英亲属的名义去。这事您知道吧!(凤凰卫视《冷暖人生》刘松林回忆毛主席)您在世的时候说过“不当钟馗”,可是有人为了“打鬼”,还是借助了您。不管是歌功颂德的,还是想下毒手的,都有。您去世以后,给您建了一处可以升降的住所,可曾经一阵子,还是有很多鼓噪的杂音。纪念堂,林肯有,胡志明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制度也有。可还是有人拿它说了许多话。本来嘛,您自己也不愿意。您生前就说过:“人死后最好用火葬,然后把骨灰丢到海里喂鱼去……”(毛新宇《爷爷毛泽东》第525页)
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以为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思想、毛主席像章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产物。其实他们那里懂得,“毛主席万岁”早在1945年的延安时期,是党外的黄炎培首先喊出来的;“毛泽东思想”也是那个时侯由刘少奇首先提出来的;像章同样是在延安党的七大上,导演凌子风制作了第一枚,随后七大主席团所有成员都佩戴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的岁月里,这些都是人们自发的,就像陕北老乡发自内心从胸腔吼出的《东方红》一样。您借鉴苏共被修正的教训发动了“文革”。点火烧水洗个热水澡,给一些人醒醒脑是您一向善意的作法。但别有用心的人趁机加上了助燃体,使其燃成了熊熊大火。“城门失火,殃及鱼池”,最后收拾残局的不还是您吗。虽然最后很多无辜者受到了牵连,就像罗瑞卿,七年囹圄造成双腿残疾,还是无怨无悔。(朱向前《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第77页)即便在文革初期就被处理后来遭判刑18年的原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出狱后不是也仗义执言就李志绥的那本所谓“回忆录”说了许多公道话吗!(http://www.wyzxsx.com)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知道您是一个好人,打倒一切的后果不是您的初衷。
您农民出身,深知一亩地年产不出10万斤粮食,所以您实事求是搞过调查,带头批过浮夸风鼓吹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一说。但很多人不知道,以为1959年的庐山会议彭德怀下台与反对您的作法有关。其实那会儿刘少奇是国家主席,人民公社刮起的浮夸风就是在他手上树起来的典型,而那个时侯XXX是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兼书记处书记,负责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直接分管着宣传口的把关。有人对XXX在为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做决议时讲过的“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讲话”难以接受。认为这好像讲了公道话,实是把其他人犯上的“左倾”错误,算到了您的身上。要说大跃进的“左”,那会儿华东局的柯庆施算得上是头一个。在庐山会议上,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与国防部长彭德怀之间的表现,实际上就是“一左一右”。可您主动担起党内的责任,因为您是共产党的主席。在会上带头检讨,为的就是不去伤害党内的团结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可还是有人谩骂您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无后乎?人说不看僧面还看佛面,难道他们不知道您的长子长眠在异邦,毛岸青脑子有问题吗?在庐山会议上,您可是当了“坏人”。(李宏志《还毛泽东以清白》)。
您对“继承人”不以为然,认为“successor”这个名词不好。因为您说过,您一无土地,二无房产,三无存款。您开国在位近30年,为人民的政权构筑了“防风林”(毛新宇《爷爷毛泽东》第521页),可是有人把彭德怀、刘少奇的下台,说成是您发动的党内路线斗争所导致。其实,1959年庐山会议后期针对彭德怀“反右”的扩大化,到了1962年中央七千人大会上就已经得到了纠正,在全国范围内很快进行了平反。当年,我父亲在农村一个基层党的组织里,也被打成“反党集团”的小头目,被关押过,还受过留党察看处分,以后也进行了平反。在我年幼的记忆里,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在那个讲究阶级斗争为纲的年月,挂牌批斗的,不仅彭德怀,还有我的父亲。这都是基本人权受控于党性最高原则。况且,彭德怀1965年以后到了“三线”担任副总指挥,至少应该也说明中央对他的认定是无辜的吧。个性,有时候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讲话,有时候也需要方式和场合。中国人分析问题喜欢讲天时、地利、人和,在庐山会议上,指摘彭德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党中央的绝大多数,包括刘少奇和邓小平在内。刘少奇在会上就说过“彭德怀长期以来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这样的话。彭老总和刘少奇最后去世,与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和“四人帮”的所作所为有关,但应该不是全部。权力政治,古今中外历来倾轧。彭德怀之后的刘少奇、林彪,还有以后的“四人帮”,究竟是文化大革命的必须还是必然?人们从这里,不正看出了您构筑“防风林”的重要性吗!
有些人把刘、彭二人的下台归咎在您的身上,可是在您走后不久,1978年12月和1980年2月,分别为彭德怀和刘少奇都平反了,之后不是还下台了一任中国共产党主席兼中央军委主席,二任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吗?人可以选择性地失去记忆,但历史不会。
就在您去世后第五个年头,1981年6月27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后来决议否定了党的先前决议。包括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决议说这都是您错误发动的。……难道您在文革中烧开的那锅水,让真假、善恶、美丑随着水的不断沸腾而浮到面上,不是留与后人最好的借鉴吗!一位美籍华人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我有我的判断法:文革是整走资派的,也就是整干部的。如果否定文革,干部队伍变好了,就说明文革错了;如果否定文革,干部队伍变坏了,就说明文革对了。”(http://www.wyzxsx.com)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焚书坑儒在历史上留下骂名的,是吕不韦、李斯、和项羽。
主席,您病重的时候,曾说过要回到故乡来,可最后还是留在了北京。您走完波澜壮阔的革命一生,去世时没有一分钱的私人存款留给您的子女,您为中国人民和世界无产者留下的只是一笔“非物质”遗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您真正做到了一无所有,两袖清风!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之东流?”主席,您在晚年写的这首诉衷情,是忧国忧民告诫当时,还是高瞻远瞩预知身后?把官衔当成商品进行买卖,以职位作为利益互相交换,将项目拱让亲友合手经营。理想信念动摇,党的宗旨遗失殆尽。大大小小的陈希同陈良宇成克杰许宗衡……们,不就是明里暗里一套靡费公帑走非社会主义道路的党内的当权派吗?
主席,您想回来?想回到韶山您的故乡来吗?
……
“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了咱们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呀,好像那春雷响四方”。一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的歌声响起来了,更多的人开始像潮水一般涌向毛泽东广场。
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儿媳刘松林、孙子毛新宇一家来了。湖南省党政要员来了。广州军区领导也来了。北京,好像只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什么人来了。上午八点,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的仪式开始。
我远远地、远远地站在人群的背后,在人们齐唱《东方红》的歌声中抬起右手,庄重地向主席铜像行了一个军礼。久违的《东方红》,最后一次听到是1976年在大连海军学校,在毛主席逝世的追悼大会上,多少人泪流满面时唱出的。这一晃正好又是32年。
“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2008年12月18日,就在我到达韶山的一周前,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毛泽东、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难道这些不应该是我们薪火相传赖以生存的根本吗!
五
当地政府在广场上举行的纪念活动持续时间不长。为铜像献上花篮的,除了毛泽东的亲属,湖南省各级政府,地方党组织,以及广州军区等单位之外,还有很多的公司和企业。不难理解,现在日子好过的人,感谢共产党。日子过不好的人,也更加怀念起毛泽东。敬献花篮仪式结束后,还有很多人不愿意离去,与此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断涌来。人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在毛泽东铜像前表达对已故领袖的敬仰之情。有一家外国传媒很早就来到广场,他们把目光转移到了韶山,从这里窥探着中国。当他们把关注的话筒对准了广场上那些有文化的年轻人时,不禁让我想起帝国主义预言家们“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这样的话语。只可惜广场上有知识的年轻人太少,他们更多的是聚集在遍布全国的“麦当劳”和“星巴克”。
与毛岸平同志通过电话,约好九点半在毛泽东遗物馆前见面。上午十点,毛新宇在遗物馆有一个赠书仪式,他要把家藏的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赠送给韶山方面收藏。
身高1米80的毛岸平,身着一件灰色的哔叽呢旧大衣,质朴的外表同他电话中的话语一样真实。刚一见面,妻子那一句:“你们毛家人的个头都这么高啊!”令他开心地笑了起来。简短的交谈中,他告诉我们遗物馆的建设花了多少多少钱,但还是不能令人满意。他说李敏和刘松林她们都来了,实在没有时间接待我们。我们对他表达了感谢。和他握别时,刚好李敏和她的女儿孔冬梅,还有毛新宇一家子先后也都来了。
离开遗物馆之后,我们把剩下的时间留给滴水洞。一个非常憨厚的小伙子骑着一辆摩托车在我们的身边停下,他说昨天下午在去毛主席故居的路上就看到过我们,他说现在广场周围的道路禁止出租车进入,所以他可以帮我们载到滴水洞。果然,摩托车更方便在乡间的道路上行驶,五公里的路程,他抄近路不到十五分钟就到了。只是,在瑟瑟的寒风中,这种风驰电掣提着心上路的经历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好去感受。
两个人五块钱,太便宜了。给小伙子付完车费后我们自言自语。说心里话,我是极不认同把伟人故里拿来当旅游创收的,因为心的皈依不是靠集体贩运的。可是山里人在沿海地区都逐渐富裕起来了,挣点钱还是那样的不容易。很多乡下的农民,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远不及城里贵妇们手中牵着溜达的那条狗。毛泽东开创的农业集体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早就改弦易辙了。无商不富,弃农经商,一时间里大家纷纷投海。举国上下趋之若鹜的农民工进城,最后企业倒闭只能让他们重返田间。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没有改变,农民靠天的脸色吃饭的基本生态环境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是农民的土地在逐年减少,过去的民族资本家现在改称民营企业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果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下岗的国有企业职工交不起社保、医保,内部矛盾不断加剧,很可能是到最后石子摸完了,已经知道了深浅,但还没能到达河的对岸。
与小伙子挥手说再见,之后才发现早餐还没吃。都上午十点了,胃里停留的食物早就离开了昨晚的毛家饭店。在滴水洞不远处一个小饭馆里,照样是花了五块钱,要了一大碗面。热气腾腾的面条儿,弥漫着12月26日这个日子的热辣与红火。
六
滴水洞,是毛泽东1966年6月秘密回韶山时接连住了十一天的地方,毛泽东把它称之为“西方的山洞”。我在我的《与你同行》那本书的自序里,引用过主席当年写给江青那封信中的一段话,曾提到这个地方。
滴水洞,也是毛泽东曾祖父毛祖人和祖父毛恩普栖身长眠的地方。它三面环山,在山的腹部,藏有龙头山和虎歇坪这两个地方。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就有潜龙和猛虎分别在此修仙炼道。还传说北海龙王庙有一条巨龙,其尾潜入洞庭湖,龙首则昂起在韶山。滴水洞的龙头山,被指称就是龙头仰起的地方。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介绍了洞庭湖,提到洞庭湖里有个“君山岛”,君山岛上有一口“柳毅井”,井里有台阶可以下至水面,说是那里就是大海龙宫的入口处。洞庭湖我没有到过,我们当然也无从考证相关的传说,但如今湖在,岛在,井在,水也在。一直以来,在我认知的情感世界里,始终都认为毛泽东是一个离我们很近,同我们很亲,仍然活在当下的真实的人大写的人。在他生前,有人为了“造神”,故意把领袖的真情实感和喜怒哀乐神圣化或庸俗化。在他过世以后,人民怀念他,不可否认也有人把他传奇的一生解说成近乎“谶语”的神话。譬如“一牛生二尾,反手掌乾坤”的传说,譬如对原中央警卫团“8341”这个番号数字的解读等等。但在善良的人们的心中,毛泽东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毛泽东,永远庇佑着中华大地。
建国以后,毛泽东分别在1959年和1966年二次回到韶山。两次回来,他都到韶山水库游泳。韶山水库,见证了毛泽东少年时谙熟的水性,也阅尽了他“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胸中波澜。这个水库,就在滴水洞大门入口处左侧的半山腰间。毛泽东在1959年回韶山的一次游泳时,对陪同他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过,希望在山上找一个地方盖一处茅草屋,以后回来可以住住。现在的滴水洞一号楼,就是以后专门给主席盖的。房子盖好后,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韶山检查工作时曾在此处住过。毛泽东也只在1966年那次回来住过一回。据说,他临终前曾向华国锋表示过想回来,但最后没有成行。
从滴水洞入口处乘坐电瓶车五分钟就可抵达一号楼。沿途山崖上有许多诗词石刻,郭沫若、陈毅、叶剑英等人都先后来过滴水洞。所谓的一号楼,这座专门为毛泽东建构的住所,是一幢灰色的平房建筑,前后两个回廊。从外头看上去,同我们日常见过的军队营房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同我们已经见到过的毛泽东居住过的地方,一致的都是房间特别大,不同的,就是里头多了一条与屋体相连的100米深的山洞。其实类似这样的防空洞,在厦门大嶝岛我军的作战指挥所里也能见到。房屋的建筑年份,是在“老大哥”翻脸,美、苏争霸喧嚣核讹诈的冷战时期。
现在的滴水洞,在毛泽东去世十周年后的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人们可以顺着房屋的前后回廊朝里观看毛泽东住过的卧室和办公的地方,然后再经防空洞进出。滴水洞一直以来都属湖南省委韶山管理局负责管理,那里有专营的毛泽东纪念品出售。服务员告诉我们,购买毛泽东铜像要说“请”,不可以说买。那年内弟到韶山,为我们多买了一尊。这次我们自己来,当然得自己“请”一尊回去。
滴水洞的确是一个清静悠然的地方,也是一个告老还乡的处所。即便在寒冷的冬季,这里也是满山翠绿,遍地葱茏。就在我们准备下山时,李敏在她女儿孔冬梅的陪护下,也来到了滴水洞,行走有些迟缓的她,在一号楼前停了下来,让工作人员为她留了影。之前在毛泽东遗物馆刚刚见过她,没想到这会儿她也到了这里。李敏到了滴水洞,是来探寻他父亲的足迹?还是拜谒毛家的先祖?或是对这座山峰另有一番展望?我们不得而知。
从滴水洞徒步下山,本来二十分钟的路程就可以回到下榻的酒店,结果走错道花了一个小时又折回到了毛泽东故居旁。事后我想,这应该是磁场,是气场效应所致吧。
临近中午,此时的韶山冲更加热闹了,广场上人如潮涌。主席铜像背后那片20多亩的旱田里,香火一派缭绕。鞭炮和礼花遍及乡村和原野,把韶山冲染成五光十色。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当地老乡告诉我们,每年这一天,韶山都如同过节一般。
回到福源山庄,收拾好行李,已经过了中午12点。酒店总经理彭要华先生坚持要送我们到车站。等坐上了开往长沙的中巴车,刚好下午1点。两天一宿,实际24小时。对彭先生我们心存感激,到达韶山就是他接的我们。同他握手告别时,除了感谢的话语,我没有问及他们家和毛家到底是什么关系。1919年1920年毛泽东的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之后,第二年春节毛泽东回到韶山,把他的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接到长沙。上屋场那座老房子就接济了村里一个最穷困的农民,一直到了解放以后。那个农民的名字叫做彭桂宇。
韶山,我们在你的土地上,为领袖的诞辰守夜,枕着你的名字入眠。你给我留下的体征是脉动的、不歇的;你留给我的思索又是无限的、不止的。从韶山回来以后,我在网络上浏览媒体有关毛泽东诞辰115周年的报道时,在《凤凰》的网页,无意中读到了一篇题为《毛泽东的回家之路有多远》的“一清博客”。文章说:“三十二年前的毛泽东想回韶山,但天不假时……1976年,毛泽东的离世,到今天毛泽东115周年的诞辰纪念,历史又走了半个多‘甲子’,伟人曾经的愿望,又是再一次‘三十二年’了……在过去的三十二年里,我们看到了毛泽东主席将要回来的影子……”。在他的凤凰博客里,相关的文章还有许多。甚至预言:毛泽东将于2016年回到韶山。
也许的职业视觉透视出了同他人不一样的景深,也许和普通人的感知相似。但不管他的立场如何,出发点怎样,这篇文章的某些观点和最后结论,如同我站在韶山毛泽东广场那一刻所产生的臆想是一致的。
我真心希望主席能早日回到韶山。因为那里,不仅是他的故乡,而且也是,中国人民心中真正的殿堂!
就在我为以上文字进行结篇,2009年6月22日,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在接见到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时说:“毛泽东是你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我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很尊崇,他和他的思想对我的人生经历具有重要影响。”(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新华网)在毛泽东逝世已经32年后的今天,外国首脑这样说。
李敖先生也说:毛泽东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英雄,历史将千秋万代铭记这一点。中国要成为一个强盛和公正的现代化强国,必须高举毛泽东的伟大旗帜,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前进!
这里的关键词是“旗帜”。
在异邦,在海峡对岸都这么认为,中国大陆又何尝不是?
我坚信这一点。我也相信会有这一天!
2009年1月初笔
2009年6月完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