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仇视社会主义的反动精英的疯狂抹黑之下,朝鲜几乎成了封闭、落后、饥饿、专制的代名词。但是,最近有关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传来的消息却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朝鲜的上述印象。
在温家宝总理出访朝鲜期间,中评社发回的一篇“朝鲜软件很先进,平壤家家有电脑”的报道,让我感受到朝鲜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气息,而香港凤凰网记者卢琛的访朝日记中一句“早就不跟‘吃’较劲啦”,让我看到了一个丰衣足食的朝鲜,特别是卢琛在记录朝鲜人吃的细节时的一段文字,更让我对朝鲜多生了一份羡慕、一份敬意、一份感慨。
卢琛写道:外国人去的餐厅也向朝鲜人开放。冷面是很家常的主食,花样纷呈,平盘的,大碗的;配菜也全然不同,有泡菜的,牛肉的,海鲜的,混搭的,大有讲究。面条一律以荞麦面为正宗,当然人们也变化口味,普及了玉米面和白面的。记得上次提到朝鲜最顶级的冷面馆——玉流馆。有网友问,一定是给达官贵人的食场。差不多,价格对老百姓来说不菲,环境有点国宴的感觉,是政府官员宴请别人的经常之选。但是,玉流馆并不是与老百姓绝缘,每个月国家给每人发三张玉流馆的冷面票,每个月人人能去奢侈三次,还是白吃!
呵呵,一个“专制”国家的人民,一个“人间地狱”般国家的人民,竟能享受如此待遇,难道自由世界的人们一点也不羡慕吗?
卢琛继续写道:朝鲜人自己的小馆子,虽然不比涉外饭店的装修,但菜肴可口,生意也红火。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西餐竟能出现在平壤街头。潜入这家平壤的意大利餐厅,我目瞪口呆,竟找回了曼哈顿小意大利城的口味!地道!
刚好午餐时间,意餐店里座无虚席,衣着朴素的老百姓用扎啤杯豪饮着朝鲜品牌的可乐,大动刀叉尽兴地享用着满桌的各式Pizza和Pasta。“原来大家吃得挺丰盛!”惊讶不绝于口。吃了数日朝鲜餐的我们对Pizza很是期待,Pizza和Pasta 吃了一圈,相当地道!
豪爽的女老板现身,见到有外国人光顾很开心,拒绝拍摄,但饶有兴致地讲述自己如何亲自到意大利学厨(当然是公派),如何从意大利进口原料,又如何去北京上海考察。我好奇这餐的价格,她说:“300朝币,全套管饱。”“太便宜了,酱油还要1000朝币一瓶,那不赔本儿了?”我问。“是啊,所以金正日将军每月给补助,就是让老百姓尝尝外国味儿!”
好一个“让老百姓尝尝外国味儿!”透过上面这段文字,我怎么也无法将金正日与一个“独裁专制”的“暴君”联系起来,因为这种体贴入微的关怀分明是一个慈父才有的情怀啊!作为一个中国人,大家对这种情怀是否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如果有人忘记了,我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在一部电影里,当毛主席去一家烤鸭店请身边工作人员吃烤鸭时,毛主席首先想到的是:“来这里吃烤鸭的也有工人农民吗?”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当中国还在为吃饭发愁时,毛主席不仅亲自学习《土壤学》等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亲自制订农业八字宪法,而且还慈父般地安排人民的一日三餐,教导人民“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毛主席和金正日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对人民细致入微的关怀,现在看来,吃饭“事小”,但透过这点“小事”,我们发现了两位领袖身上共有的人民情怀。这种从“小事”中表现出来的人民情怀,真切而伟大,它胜过一切空泛的口号,胜过一切虚伪的“硬道理”,胜过高速增长的GDP,胜过不可一时的核武器,是伟大领袖“以人为本”的“心电图”,是“和谐社会”的安魂曲。
好在21世纪的中国,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不负人民的期望,又一次再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人民情怀。这真是中国之幸,人民之福啊!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