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洋:像囤积土地一样囤积政策
2009年10月26日 北京晚报
:苏文洋
潘石屹最近算了一笔账:把中国九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上面公布的数据、土地储备的数据和2008年建成的建筑面积计算,最高的一家上市公司的土地储备是151年。最低的是20年,远远超过了政府规定。
中国有一条“两年不开发的土地,要无偿收回”的政策。老潘说:“政府光说不做。就是两年不开发土地要无偿收回,说了十年,也不收回。所以资本市场认为这个法律是不会执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每一家上市公司都会囤地。”(南方周末10月22日)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怪了,怪在土地、房价越来越高,买不起商品房的人越来越多,民怨越积越深,开发商圈了钱、囤了地,并不着急盖房,盖好房也不打算赶快卖掉。有些人买了房子既不自住,也不出租,坐等升值。据说,10个月前,北京市住建委还在头疼如何化解楼市库存,现在转向引导开发商开盘增加北京新楼供应。市住建委给本市楼市库存设定的最低预警线是10万套,目前已经失守10万警戒线。今年1至9月份,北京新房开工量为116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2.4%。
现在的楼市有点像文物收藏市场,特别是像前一阵子的红木家具市场。钱多的开发商囤积大片土地,钱少的投机者囤积几套房子。一个时期里,红木家具原料比红木家具升值还快,于是乎,有的人买木料贮存起来。文物收藏市场遵循的市场规律是物以稀为贵,因此,收藏家都希望同类藏品越少越好。楼市如果向这个方向发展,非出乱子不可。毕竟,安居是民生之本。开发商只要有钱赚,乐得不盖房子等着土地升值。老百姓能等吗?政府能等吗?
老潘给解决开发商囤地问题开了个药方:“国土资源部隔一段时间说一次逾期要收回,我觉得说的话都是隔靴搔痒,就是没有抓到问题的实质。问题的实质,就是要警告资本市场,逾期马上就要收回了,不行就抓一个案例示范。”
抓一个案例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我们需要认真调查研究:为什么两年不开发的土地无偿收回的政策,十多年了没有执行?出台这个政策或许根本就执行不了,或许根本就不准备执行。不能执行的政策为什么要制定呢?我们很多制定政策者和执行政策者是同一拨人,这就使他们拥有了无限大的自由空间,想如何制定都可以,想如何执行都可以。假如有问责机制,至少可以问一下为什么制定的政策不执行,十年不执行的政策为什么不取消?像囤积土地一样囤积政策有什么好处?我们又恰恰无人问责。但是,政策还是要有的,有了这个政策,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这就要看开发商的表现了,是否能够做到及时“攻官”、经常“沟通”。有些政策,与其说是给开发商制定的,不如说是给自己人“便宜行事”制定的,给自己预留一个获得利益的巨大空间。开发商手里囤积着151年才能开发完的土地,有关部门不是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查处,绝不是简单的失职、渎职问题。既然有关部门不怕被问责,甘冒失职、渎职的罪名,肯定是有什么力量在激励他们。我想不会是为人民服务的力量,十有八九是另外一种力量。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