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 go”应该缓行
众所周知,各种活动的“开始”,汉语言上表达都要用“出发......”“开始......”“冲......”,而湖南台的“智勇大冲关”节目里全都用“Let's go...”,他们似乎感觉这样喊很奇特,很潇洒,很有吸引力,能标新立异,来得很“洋气”,但从英语的学习,文化的吸收发展角度来说,还需要冷静地剖析,认识,辩证地对待,“Let's go”用法的时间、地点、对象等问题是值得商榷的。
这些年英语学习,可以说中国是,人尽其所能,国极其全力了。英语的突兀而起,从恢复高考的时候就开始了,而且在一步步加强,一步步在升级,而今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幼儿班就开始搞英语教育,中国话还没有学会就要学英语,汉语拼音还没有学好,就搞英语教学,本来刚学的拼音就和英语字母混为一碗糨糊,孩子们在学汉语拼音“a”时和学英语的“a”时常常弄得混淆不清。那新概念英语曾经是美国的中学教材,它比我们中国中学用的英语教材深不到哪儿去,却少多了,简单多了,简洁多了。中国的中学英语课比语文课节次开得还要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还要突出。中小学生苦哇!多少人从英语的独木桥上被挤掉桥下,落了水?尤其在农村、在基层,英语教学条件、学习条件都远不能和城市相比,许多学生一进入中学就撞上了“南墙”,面对英语“大山”,望洋兴叹,知难而退,从此彻底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信心,甚至沮丧颓废。
为了赶时髦,让“接轨”牵着鼻子转,我们搞大规模的,铺天盖地,疾风暴雨式的英语学习,令人匪夷所思。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出国留洋深造,还是为了在外企打工赚钱;是为了接轨,还是为了便于在国际环境中同外国人打交道;是为了学习德国、日本、韩国的发展模式,还是为了方便与英美系的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合作?那德国、日本可是战败国呀,难道我们也有人也想做战败国,现在就要做好“战败国”的精神准备?
英语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其知识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有必要在中小学就学得那么多,那么深吗?绝大部分学生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精力在学英语,学成之后基本上是学无所用,而该学的很多知识没有学好,甚至没有学,这不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吗?学习英语应该有选择,分对象,分层次,按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都应该区别对待。中小学一般只学一些最基础、基本的东西,大学根据其需要才加强学习。高考,重点大学全考,一般大学,职业学院可考浅显的基本内容,或者不考。
讲到英语等外语学习,又使我想起了一九七三年七月发生在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事件”。当时马振扶公社中学的初二( 一) 班学生张玉勤在英语考试时交了白卷,并在试卷上写了:“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D,也能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为此,张玉勤受到班主任的批评,要她做出检查,学校负责人也在十二日初中班学生大会上要求各班对此事讨论批判。张玉勤当时离校后未回家,十四日在水库中发现她的尸体,她自杀了。
张玉琴同学写的这首诗里的“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D,也能当接班人”,从毛泽东时代到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今天来看,这样的认识,这种行为,并没错。中国的青少年当“中国”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没有必要人人都要学习“外文”,尤其是没有必要人人都把英语学得那么好、那么深、那么精通,这是千真万确的放之四海的真理,为什么在当时的马振扶公社中学就行不通,受到批评、批判?那是谁在主导中国的教育?就是改革后的今天,实行了“依法治国”,前两年发生了类似的学生事件不也被处理了吗,那些老师还不是与张玉琴的老师一样被追究刑事责任了!张玉琴同学的行为从今天中国的“素质教育”和西方的“素质教育”角度来认识,正好反映了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创见,有创造性,与现代的时髦教育方式不谋而合,怎么能批评、批判呢。这件事如果发生在资改派人人都崇拜的美国那会怎么样?美国人必然会大力推崇,这样有见解,有主张的青少年学生,这样的青少年正好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决不会草率地批评、批判的,而置之于死地。美国的教育是这样,整个西方的现代教育是这样,我们拥有几十年“普世价值”的专家,大领导,怎么没想到这方面也应该去与人家“接轨”呢?
张玉琴按党的教育方针进行教育,完全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的革命事业接班人,至少比现在那些削尖了脑袋出国留学,钱到外国花,力往外国使的镀金者们,有资格;比那成名后就加入外国国籍的明星们,有资格;比那些贪污受贿中饱了私囊,举家外迁者,有资格;比那多如牛毛昧着良心的腐败分子更有资格。当时那样的的处理是错误的,现在在任何国家那样处置也是错误的,何况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的社会主义中国。当时把这种现象叫做“修正主义路线回潮”,现在看来,还真有点“回潮”的味道。这个事件对于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外语、英语的学习还有很大的启迪,还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对于我们端正教育方向就是前车之鉴。
在中国,学习英语成了目的,而不是手段,“Let's go”发展的很快很急,这不是明智之举,难于中国国情相匹配。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的方向是普及,尤其是娱乐性文化活动方面。面对中国的百姓,那个“let's go”有多少人能完全听懂,20%、30%,40%?不能再多了吧,这么个比例说明,这是在为谁服务?是纯商业经营,图少数人所好,还是更多体现政府在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了这些年,中华文化还剩多少,中华的思想还剩多少,中国人都要听懂“Let's go”干什么,那不是主动找上门去求人家来“西化”吗?这样做很有可能成为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消弱和取代中华民族文化,以推行其强权政治的工具......
不仅学习英语如此,其它方面崇拜西方文化的也大有人在,他们热衷于过外国的节日,过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吃饭要吃西餐,喝酒要喝洋酒,娱乐要有洋乐,活动必是洋体育,无洋就无趣,无洋不成气势。这是西方文化多年来渗透的结果,我们必须有防范的心理准备,当心“英语”将我们“通吃”了。
前些年看了一些日本、韩国电视剧、电影,给人难忘的印象是:人家是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西方的文化、文明比我们早,比我们深,但他们仍然保留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他们真的做到了吸收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优秀部分,却能保留自己的精华,做到在继承中发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日本、韩国的这些思想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大多数还是一千多年前从中国学去的,因为特别“优秀”,所以人家决不放弃,不让它“西化”,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值得我们借鉴的。
谁也不能否认中华文化、汉语言从古到今,都在吸收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文化之长,采取其它国家文化之精华,可以说是博采他人文化之长,盛开中华文化之花。但是,在汲取过程中,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手段,才是正确的方向,这样才是毛主席说的“洋为中用”,反之,会误国误民,贻害中华民族。
“Let's go”应该缓行。
张夷 2009·11·21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