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父亲的三次师生情缘”(图)
2009-12-26 03:21:00 来源: 汉网-武汉晚报(武汉)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文/记者 刘元聪 通讯员 熊丽娜 曾凡顺 程啸
1935年,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采访毛泽东时,毛泽东曾说:有位老师把我从农村引到长沙……这段话却被记录在斯诺的名作《红星照耀中国》里,但这位老师是谁,世人并不了解。
在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之际,昨日,家住洪山竹苑小区的94岁刘勋婆婆,拿出了毛泽东写给其公公张有晋的3封亲笔信复印件,思路清晰地忆起——
长衫破箩求西学
巧遇恩师引进门
农村迈向城市路
恩师惜才荐英才 长沙一别三十载 建国再续师生情
刘勋公公张有晋,字麓村,1877年出生在书香门第。1900年因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遭遇重辱的清廷施行新政,改良教学方法和内容。张有晋考入湖南中路师范(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前身),1908年因成绩优异成为师范科举人。他科举应试的不是八股文,而是清朝改革派推行的新学——数理科,也成了当地出名的“洋举人”。
1910年,张有晋在湖南湘乡“东山学堂”执教,那是所很有名气的新潮学府,从教学内容到方法都效仿西方,学生全是地主贵族子弟。
毛泽东的外婆与张有晋是同乡,那一年,想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毛泽东,身穿长布衫、肩挑着一对箩筐,从韶山冲来到该校求学,刚走到大门口,学生们一看到毛泽东这副装扮,纷纷讥笑他:“穷小子,也想到我们学堂读书?”这情景刚好被张有晋撞见,他赶紧上前制止,还带着毛泽东找到校长李元甫,请求把他留下来。
李元甫和众老师商量后,现场命题“言志”让毛泽东写篇文章,作为考察。毛泽东奋笔疾书,写下了离家时立下的誓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李元甫接过一看,连夸:“好,好,栋梁材!”当晚,李元甫和张有晋在教职工会上打破“不收外县生”的陈规,破格录取了毛泽东,张有晋成为毛泽东的算术老师。
此番经历,让毛泽东一生都记住了这位他求学生涯的领路人:张有晋。
农村迈向城市路
恩师惜才荐英才
东山学堂里,毛泽东勤奋好学,在张有晋的悉心教导下,毛泽东的算术成绩大大提高,同时,他还广泛的猎取了中外文学、地理、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写下《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作品。
由于表现优秀,1911年春天,毛泽东经李元甫校长及张有晋老师的推荐,赴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从此迈出了农村走向城市的第一步。从东山到长沙,少年毛泽东眼界大开,成为关系到其命运的转折时期。
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毛泽东离校参加了新军。半年后革命失败,毛泽东又辗转到湖南第一师范就读。此时,张有晋恰巧又是该校董事,同时兼任数学老师。师生再度重逢,备感亲切。直至1918年8月,毛泽东收拾简单行囊,踏上了北上的路途,师生两人从此中断了联系。
长沙一别三十载
建国再续师生情
尽管失去联系,但1930年,杨开慧及毛家3个幼子被捕,张有晋牵挂不已。时任湖南政府主席的是何键,张有晋曾做过其私人秘书,利用这层关系,他为解救毛泽东家眷尽了份心力。
新中国成立之际,张有晋向毛泽东发去贺信,主席在百忙中回复:“麓村先生:去年十二月十九日赐函诵悉,远承教益,极为感谢!谨此奉复,敬送道安。”书信搭桥,串起分别31载的师生。
1950年,湖南修建船山学社,纪念思想家王夫之,张有晋请毛泽东题写“船山学社”4字,毛泽东欣然挥笔,并回复:“遵嘱写了‘船山学社’四字,未知可用否?此复,顺颂教祺。”至今,长沙“船山学社”旧址门楣仍用的是当年毛泽东回函中的亲笔题书。
2年后的7月,中央统战部给张有晋寄来200元与邀请函,毛泽东接张有晋、张干等四位老师到北京一聚,还陪同观长城,游塘沽新港。之后,毛泽东特意邀张有晋留下教书,当听说老人年事已高,恐怕难以胜任时,又邀他到中央文史研究馆工作。同年11月,张先生接到周恩来总理发出的研究馆聘书,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北京,张有晋被安顿在北京宣武门外校场口四合院。当时正值北方寒冬,老人从南方来,衣服单薄,主席把自己的呢大衣和帽子送给他抵寒,还派田家英帮忙添置生活用品。
1962年7月8日,85岁的张有晋病逝,老人的儿子,也就是刘勋的丈夫张人价赶往北京。当时正在外地考察的毛泽东收到消息后,让田家英送来300元,并去信:“人惕、人价二位同志:一九六二年七月十四日来信收到。惊悉有晋先师因病逝世,不胜哀悼。谨此致唁。另奉薄仪一份,聊助营奠之资。”
尽管94岁高龄,刘勋谈起父辈的往事,却如发生在昨日。她说,短暂的师生缘,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却一生珍视,作为凡人,更该怀着感恩之心待人处事。
备注:毛泽东致张有晋的3封亲笔信原件现存放在中央档案馆,并被收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卷,刘勋老人家中留下的为复制品。2001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央文史研究馆主编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上曾对毛泽东与张有晋的师生之谊作过记载。 (本文来源:武汉晚报 )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