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上演后,上海“青年作家”韩寒写了一篇文化无知、逻辑混乱的观感后,犹不知检束。近日,他又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无知放言,看完之后,我真“佩服”他的胆量。我笑着对自己说:“韩寒小儿,竟无知无识如此,丢人都丢到国际上去了,这真是古话所说的‘后生可畏’啊!”现在,我试抽出二段,请大家也“佩服”一下:
例如,访谈中有这样一段:
“德国之声:说到《阿凡达》,之前这部电影的2D版本在中国全部下线,就有人猜测可能是为了给《孔子》让位,那么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孔子》这部电影得到了票房和观众的认可了吗?”
“韩寒:……这部电影在宣传的时候比较高调,它和古代的那个孔子所宣扬的精神其实是不符合的。这种宣传可能会让一些观众比较讨厌。他们会把孔子当作一个圣人,是不可以批评的。事实上,如果孔子真的是一个圣人,那么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完全不可取的。就像印度人从来不会去拍释迦牟尼,中东人不会去拍穆罕默德,美国人不会去拍耶稣一样。如果你真的觉得孔子是一个圣人,你就不应该去拍他,你拍他就是亵渎他。那你既然拍了他,就说明他不是,大家怎么说都可以。”
韩寒说“如果你真的觉得孔子是一个圣人,你就不应该去拍他,你拍他就是亵渎他。那你既然拍了他,就说明他不是”,这种逻辑一望而知是不能成立的。如果因为是圣人就不能拍、拍了就不算圣人,那么关于圣人的传记恐怕都不能写了,一写就是亵渎了——圣人岂是你能写的吗?这通乎、不通乎?何况,拍什么是人家的自由,圣人永远是圣人,不能因为人家的拍与不拍而影响光环;至于拍得好不好、是否有意义,那是另外一回事。更何况,人家要拍圣人,也多是宣扬圣人事迹与功德、多是为了传教,何亵渎之有?恐怕只有宗教极端分子和无知之徒才会这样认为吧?
至于他说“就像印度人从来不会去拍释迦牟尼,中东人不会去拍穆罕默德,美国人不会去拍耶稣一样”,更令人笑掉大牙!随手一举:拍穆罕默德的,如受到中东欢迎的电影《最后的使者》(Muhammad:TheLastProphet)、《先知遗训》(TheLegacyofaProphet);拍释迦牟尼的,如印度导演阿素托史哥瓦利克的《佛陀》(Buddha);拍耶稣的,如美国梅尔吉布森导演的《耶稣受难记》(PassionoftheChrist)、马丁斯科西斯导演的《基督最后的诱惑》(LastTemptationofTheChrist)、凯瑟琳哈德威克导演的《耶稣诞生》(TheNativityStory)乃至J.S.巴哈的音乐剧《passion》等等,都是显例。对这些电影常识,韩寒一无所知,又不去了解,就敢想当然地张口对着自由国家——德国的媒体胡侃,这种无知无畏,真令我辈甘拜下风也!
又如这一段:
“德国之声:您认为孔子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基础。有些人认为,中国现在有一种信仰真空,就是说,大家不知道该信仰什么,不知道该把什么作为自己精神的支柱。那么如果孔子或者是儒家文化不能担当这个责任,那应该是由什么价值、什么文化来担当呢?”
“韩寒:中国人现在没有信仰,事实上的确是这样。中国人现在的信仰基本上就是比较简单的拜金主义,谁有钱谁就牛X,但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好事。没有信仰未必是坏事。因为我觉得之前的中国有太多错误的信仰,这些信仰导致了很多人类历史上、文化上的悲剧。那现在没有信仰了,我觉得很好,至少不会去乱吃人。因为拜金主义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顶多就是大家活得低俗一点、肤浅一点呗,至少大家的生命还是安全的。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十几年、二十几年之后才能解决,任何国家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就是大家可能暂时没有信仰。”
这段答话,又是浅薄无知、逻辑混乱。为了掐臂见血,从中我们先引出两个问题:一、拜金主义不吃人吗?二、中国过去有信仰吗?
关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拜金主义绝对不是“谁有钱谁就牛X”、“顶多就是大家活得低俗一点、肤浅一点呗”那样简单,这只是他们上海人的肤浅论调。事实上,拜金主义导致的恶果,是触目惊心的、孔泽流长的、贻害后世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如今我们举目所及,不但社会风气低俗,更是理想幻灭、道德败坏、品格堕落、人际冷漠,从毒大米到黑煤矿、从三鹿奶粉到拆迁夺命、从坑蒙拐骗到见钱收尸……种种事例,不但是吃活人、吃婴孩,就连死人也不放过。这种吃人,不是别开“死”面,又是什么?鲁迅曾说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吃人史,并且怀疑自己也分了一杯羹,可是韩寒呢?不但不觉得吃人、不但自己毫无反思精神,反倒觉得“顶多就是大家活得低俗一点、肤浅一点呗!”这真叫活宝一个了!
关于第二个问题,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什么是信仰?简单的说,信仰起源于宗教,它是对世俗现实生活的超越、是对彼岸世界精神对象的向往,是一个纯粹的精神概念。这一概念,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名词,而是任何一个稍习哲学的人都知道的常识。以基督教为例。基督教推崇纯粹的精神超越,历经2000多年,许多朝代、民族、种族都改变了,但其信仰依然没变,人们依然能够自由的、独立的、反省的与上帝进行纯精神的交往。所以,基督教是真正的信仰。而中国古代的所谓“忠君爱国”、“舍生取义”、“求神拜佛”、“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等等,都不是信仰,最多只是信念,它们完全是世俗的、功利的、实用主义的、与时俱变的,甚至是迷信的。换句话说,中国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信仰!韩寒说“之前的中国有太多错误的信仰,这些信仰导致了很多人类历史上、文化上的悲剧”,事实上,这些悲剧都不是因为错误的信仰,而是错误的信念或者迷信,它与西方个体精神的信仰,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两码事。至于中国现在泛滥的拜金主义,更是赤裸裸的动物式的贪婪和攫取,纯粹欲望耳,连信念都谈不上,也配称信仰?可见,韩寒对信仰的认识实际上一无所知,至多只是人云亦云,就敢厚着脸皮地张口对宗教信仰国家——德国的媒体胡侃,这种无知无畏,也真令我辈甘拜下风也!
从上面的剖析中,可见被媒体热捧的所谓“顶尖的文化人”、“年度风云人物”、“‘80后’的意见领袖”、“当代鲁迅”的真正水平,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呜呼,是什么将这样一个思想残疾、知识残缺、发育不良的残次品推上了当代文化的舞台?(胡胜华原题:韩寒,丢人丢到国际上去了!)
两部电影上映后,《阿凡达》可说是好评如潮,《孔子》面对的却是冷嘲热讽。像韩寒这些文化名人对《孔子》的批评,尖酸刻薄到让人莫名其妙的程度。韩寒称“《孔子》无论从拍摄意义、艺术追求、电影探索、警世感人、娱乐消遣以及历史记录等任何一个角度,都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电影。”
对一部从剧本到表演、从思想性到艺术性都下了功夫的电影,给予如此极端的评论,只能说明一些文化名人熟谙以极端言论吸引眼球的套路。同时,此类评论也体现出一些国人对华夏文化近乎变态的轻视。其实,这种轻视在骨子里就是崇洋媚外,以贬损他人的形式表现出来,目的是抬高自己,掩盖内心的自卑怯懦。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