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报不科学:评《转基因水稻不是魔鬼》
北京科技报不科学:评《转基因水稻不是魔鬼》
刘华杰(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
图说:此封面中的左旋DNA双螺旋模型是错误的,应当是右旋。
虽然近几年《北京科技报》不再被方舟子这样的前科学工所绑架,在科技报导方面有所改进,但依然没有摆脱“一根筋”的唯科学主义架式。2010年2月22日出版的一期刊发有5位署名的大文章“转基因水稻不是魔鬼”,如此封面设计是错误的一样,依然用一边倒的专家意见误导公众。
封面设计颇有趣,稻田加DNA模型,但中上部所采用的DNA螺旋的旋转方向是错误的,应当是右螺旋。这幅封面设计也有隐喻意义,绿绿的大地外表其实只是一个外套,打开拉链后才显示出里的货色:一个错误的模型!转基因水稻的命运是不是也这样金玉其外呢?有人可能说了,只是一个小小的失误吗,何必较真?在科学上,就是需要认真两字。鬼知道若干年后某“魔鬼”是不是由今天的某小小的失误引发的?
这篇文章也可以反着读(据说中国的读多报纸都要反着读),从中反而可以看出转基因作物并不象部分科学家和利益团体希望展示的那样光鲜。
此文开头便交待:“2010年1月,购买‘丰乐种业’股票的股民着实‘丰收’了一把,这只并不被人们看好的农业股从13.6元一直涨到17.68元,而这个涨幅只在短短几天内完成。”为什么涨?因为有人提前得到了内部消息:中央一号文件!国家继去年niaoqiao地批准了两个品种的转基因水稻后,现在在文件中又说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这叫不叫违规?叫不叫利益集团从中渔利?转基因水稻是否安全?不是几个、几百个、几千个科学家说了算,而是全体老百性说了算。
北京科技报文章的核心观点不新鲜,讲过多少次了。换种通俗的表述,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转基因水稻是安全的,这是科学家一致的科学结论。这种报导方式是不公正的,它在误导公众。在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这样的复杂问题上,中国科学家的意见也是不同的,这事在科学界并没有定论。“科学共同体”的意见呢?实际上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科学共同体,而存在相当多不同的科学共同体。共同体的大小也相差很大。少则两人,多则数十万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组成了各自有差别的科学共同体,跨学科又形成了另外一些共同体,依主题、事件的不同,还可以组成一些有部分重叠的共同体。科学共同体只是一个社会角色,也就是说,划“圈”可以划出许多。另外,共同体的人员和边界是动态变化的。
《北京科技报》引用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吴孔明的话说,“次生虫害的问题,并不是转基因水稻本身的问题,而是和人们某些操作改变有关。”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习惯性思维。如果这样的思维成立的话,就可以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本身没有问题,那是使用者的操作导致的问题;罂粟本身没有问题,有人种植它它、把它加工成毒品并吸毒那是别人的事。实际上我国的法律禁止种植罂粟。
文章接着说:“……次生虫害当然出来了,但是比主要虫害轻。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法遏制。”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属于信口胡说。怎么知道比主要虫害轻?相反,有科学报导指出(科学时报就报导过),这种次生虫害更厉害,更难对付。工业社会以来,人们无数次相信类似的说法,怎么样?后果越来越严重,问题越来越多!“完全可以”的表述是科学结论、宗教信仰,抑或给自己壮胆的誓言?“通过其他方法遏制”,倒是为他人、其他领域“讨饭”提供了铺垫,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应当提前感谢了。由此,也可以猜测到,这个社会,都有谁是麻烦的制造者?
部分科学家在论证转基因作物时采取了双重策略。在忽悠上层领导实施、批准转基因作物时,声称它如何如何先进,如何如何是高高的科技,如何如何不同于传统方法,总之是讲它的特殊性。而在面对安全质疑时,马上又说,一切都没什么,它并不特殊,它与传统方法是一样的。感情,反、正都是你家的场子。
从科学传播的角度看,我想责任也许并不在5位具体的(他们大概分头做了采访工作),而在于《北京科技报》主编的科学传播思想和境界。公正、平衡报导公众关注的问题,是科学传播者的责任,是民主社会科学传播的一项基本要求。一个劲宣传安全、安全,并不能解决公众的担忧,也会助长某些违法科学家的嚣张气焰。
公众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在此基础上自己做出理性的判断、选择。专家、媒体并不能代替公众作出选择,最终转基因水稻是否安全,是民众的个体心理感受问题。哪怕从科学上100%地证明了某物是安全的(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百姓觉得它不安全,不购买它,那么它就是不安全的!
不过,我也不想全面否定这篇文章,其中第四部分“焦点四:转基因水稻是否忽视了公众知情权”,写得还是不错的。
2010.02.23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