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8 | 转基因BT蛋白与其受体的结合到底是否专一?——我对专家们的解释确实感到担心
上篇文章的附文中,那位专家说,“Bt杀虫晶体蛋白“杀虫谱窄”有其内在的分子机制。晶体蛋白经昆虫口服进入肠道后,要与中场上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然后再在细胞上打孔,最后导致一系列的病理过程以至昆虫死亡。关键一点是,晶体蛋白与受体的结合是非常专一性的,这种受体只在昆虫中出现,这种专一性就像抗原抗体反应一样非常专一。这些杀虫晶体蛋白与高等动物的细胞发生受体结合反应还从没有发现过,是不可能发生的。月丹博士所谓“吸附作用”,“不一定需要结合受体”,以及“没有发现受体并不等于不吸收”,“BT蛋白可能有其他受体”的天方夜谭式的想象,纯粹是痴人说梦、杞人忧天。请问你有和依据,这是科学的态度吗?”
经这么一说,我反而更担心我们转BT基因食品的安全了。转基因的专家一直都在说,BT蛋白与其受体结合有多么专一。我以前没有任何的概念,所以一直相信他们的专一就是绝对的专一。但是,这位专家一形容,我就感到这位专家对于免疫学十分的无知,而也令我怀疑所谓BT蛋白的专一毒性了。
只要学习过免疫学的人,都应该学习过抗原这一章,都应该知道共同抗原和异嗜性抗原吧。举个简单的例子,链球菌的一些成分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其特异性的抗体,但这些抗体不仅可以与链球菌的这些成分特异性结合,还可以与人体的肾小球基底膜的一些抗原成分结合,引起链球菌相关的肾小球肾炎。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根本不能说是完全的专一性结合,只是相对的特异性结合而已。如果,BT蛋白与昆虫细胞的结合,是类似于抗原抗体的结合,那么其专一性就根本不能保障人体的安全了。
其实,所谓专一性,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这不仅在转基因食品中,而且首先是在药物的研究中。然而,人们发现的一个又一个专一性的抗生素,无一不是被发现对于人体有害的,尽管其针对的所谓专一目标在人体细胞中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但对人体一样是有害的。例如,氯霉素其发现之初,认为针对细菌的30s核糖体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而不抑制人细胞的核糖体,所以被广泛使用,然而后来发现其副作用很大,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被认为,只抑制细菌和真菌的17s核糖体,对人的细胞无害,但是却可以引起听力和神经的损害。青霉素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而人体的细胞根本就没有细胞壁,这应该很安全了吧!然而,却可以导致肝肾损害和严重的超敏反应。
所以,由于科技条件的限制,我们今天并没有发现BT蛋白的确切代谢途径,对其毒理学研究也知之甚少,但是一旦转基因形成了扩散,到时候再发现了问题,就可能导致更大的花费和人身的安全。
所以,我再次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强制对BT蛋白进行安全评估,选取几种BT蛋白进行食品添加剂的研究(2004年1月已经发现299种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分属于44群(其中cry基因42群,cyt基因2群),136模式基因。这些蛋白种类太多,很难在短期内对其一一进行安全性的研究,应该限定在几种BT蛋白的毒性进行评估),并评价人群的敏感性和过敏反应率。然后,在考虑是否可以开展转BT基因的研究。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