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老三篇”
托天罗汉
·
2010-04-09
·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41d980100huum.html
“老三篇”,这个几十年前在中国尽人皆知的话,今天几乎完全被人们遗忘了。
一样东西、一种提法,只有在被认为完全没用了、过时了才会被扔掉。而“老三篇”不是。尤如阳光,习惯了穴居生活的人们会觉得它多余、剌眼,但对于想过正常生活的人们来说,它永远是一种渴望。
文革后出生的中国人大多都不知道“老三篇”为何物。就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一下子说出那是毛主席写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来也有点难了。
伟人毛泽东,他的丰功伟绩,不只在于领导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建立红色政权,更在于他对于人在精神道德上的教诲,“老三篇”正是这方面的集中体现。不管你今天重读它是一种什么感觉,它的确曾是一代中国人的道德规范。
“老三篇”的提法始于部队。当年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是先从部队开始的。毛泽东思想如春风化雨,在部队中培育了大批雷锋式的好战士。给他们教诲最深的就是“老三篇”。没有毛泽东思想,没有“老三篇”就没有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影响了整整一代人。“雷锋”没有了实在是会让老百姓想到是对一个时代的背叛。向雷锋学习的口号不能丢,却丢了养育雷锋精神的毛泽东思想,丢了“老三篇”,于是向雷锋学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水断其源而涸、树断其根而死。如今的学雷锋实际上已沦为作秀,几乎只剩下遮羞的功能了。
后来,林彪在为《毛主席语录》所写的前言中正式采用了“老三篇”的提法,从此在中国家喻户晓。
林彪是过来人。从井冈山开始,无数次血与火的检验让他深知毛泽东思想对于军队的重要。林彪是什么人,他自然知道在和平时期毛泽东思想同样是治军的法宝。说他出于个人目的也好,说他有政治野心也好,反正他用毛泽东思想,用“老三篇”把中国军队带出了一个辉煌时期。进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推动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席卷全国,中国的社会风貌同样也出现了一个辉煌时期。
对于社会安定,道德规范所起的作用远比法律更深远。文革期间全国的政权机构一度瘫痪,但无须“维稳”也无须“处突”,中国社会照样稳定,国体依旧坚固。其根本原因是毛泽东著作,特别是“老三篇”在人民群众中形成的道德规范起了作用。
在毛泽东之后,我们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深知道德规范的重要性,都十分关注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对于什么是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有精辟的论断。
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
毛泽东逝世后的一段时间,“老三篇”的道德规范在一段时间内依然深入人心,社会风气依然良好,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上述论断,和提出“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的底气和社会基础。这个基础可以简言之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他自信,在这个基础上,先富起来的一部份人一定会帮助另一部份人,中国不会出现两极分化。
然而,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很快就让这个基础发生了动摇。“老三篇”的说教开始令人觉得如此的不合时宜。原有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终于被打破了。
国退民进,企业的性质在发生改变。当年主人翁的感觉被为老板卖命的无奈所取代。无论白领骄子还是民工兄弟,都已无法把自已的辛劳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到一起。所谓“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在他们看来好像越来越与现实生活风马牛不相及。我们的新党员依然在举起右手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然而之后的所作所为实难与此扯上关系。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实际已空虚得只剩下了金钱和名利。并迅速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些传统劣根中的核心观念所填充。为了先富起来,一些人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敢干,甚至不惜戕害自己的同胞。先富起来的人们并没有很好的帮助穷人,很多人走回到无奸不商,为富不仁的老路上去。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层出不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然而很多海外事件表明,世人却并没有真正从骨子里瞧得起中国,金钱并没让中国人活得更有尊严。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的精神文明道德素养早已不是“老三篇”那个时代的状态。
难为我们邓后时期的领导人了,当他们下决心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再提出新的道德规范时,便不得不从最基本的如何做人开始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就是这样,“八荣八耻”更是如此。一个国家的国民要由国家元首亲自来教那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这实在不是件光彩的事。
中国不能老以一俊遮百丑,中国人不能只懂做人的基本道理,伟大的中华民族应该有更高尚文明的道德素养,应该有比大韩大和精神更强更优秀的民族精神。这只靠一个精神文明办肯定不行。人们呼唤新时代的“老三篇”。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xautumn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