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财政部发布2009全国土地出让收支基本情况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为14239.7亿元,增长43.2%;其中用于廉租住房支出187.1亿元,占1.5%。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随即表示,房改后的11年里政府和企业通过住房从居民手里拿走了10万亿财富。如果继续下去,消费占GDP的比例会逐渐下降。
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事情,尽管政府不断去改革房地产,比如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可这并不代表中国绝大数居民就能买起房子,而恰恰相反,给人们的感觉是“房改之前,人人买的起房,房改之后,谁都买不起房”。
我们清楚记得,为刺激内需,1998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一纸文件,结束了很多人福利分房的指望。200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第一次明确指出,房地产是支柱产业。
房改11年来,中国的GDP逐年上升,5年来连超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已跃居世界第二,确实让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只是, GDP超过了又能怎样?拿中国和日本来说,且不说人均GDP不能相比,就是我们的国民幸福更是远远低于他们。
对于国人来说,被多数人认可的幸福无非就是不用为房子、教育、医疗、工作等问题烦恼。可是,要买房却发现房价比天高;要读书却发现费用吓死人;要看病却发现不仅费用高,还要给红包。再加两极分化带给人们的负作用,使国人幸福感随着GDP迅速增长的同时却急剧下滑。
作为低收入百姓来说,唯一关心的就是如何能住上最廉价且能一辈子,甚至几代人都能舒适的房子,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大多数人都是从刚参加工作就开始省吃俭用、减少娱乐开支,为的就是多省出一分钱,然后拿来交房贷。但当发现存款涨幅根本不能和房价涨幅相比时,才知道自己是一个地道的傻子。
在这方面,如笔者这样大岁数的人还似乎容易知足,因为毕竟在房改前就活了近50年,有一个能挡风遮雨的屋子(尽管无法和现代的房子相比),且对各种需求的期望值较低。但对于人数超2亿的80后来说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沐浴着改革春风,享受着和平恩泽,见证着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受到了太大的压力。且不说社会舆论贴在他们身上的“脆弱”、“自私”、“叛逆”、“垮掉的一代”等标签,只是房子一项也要把他们压死。
“80后”代表人物、被无数“80后”视为精神领袖的韩寒亦坦言,“这个世界已经很现实了,我们把这代人的理想都拴在了房子上,他们很多人的生活已经没有趣味了,只看到房子。越是急,越是买不起房子,房价不停地往上升。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些,无论是谈恋爱还是结婚,都会跟特别现实的社会有关系。那些理想,包括年少时候的梦想,都已经被抛得很远了。我希望可以重拾这些东西。”
根据80后生存现状大调查也发现,幸福感不强,婚房是第一恐慌,压力大于70后。他们的压力大半来源于生活,房子,养孩子,车子甚至娶老婆等。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住房、婚恋、竞争压力、父母赡养等,构成了“80后”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
有网友发帖说,专家称房子的寿命只有30年,贷款还完人也老了,还怎么过?这就是幸福感?我们这辈子就没好过。忙工作,照顾孩子,已经把我们活活累死,房子是别人的,老婆是别人的,连孩子都是别人的,离婚就是因为没有房子,分手也是因为没有房子。最后证明80后为社会生,为房子死。
事实上,房子绝不仅仅关乎80后的幸福,还关乎70后、90后的幸福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是谁把他们推向了如此境况?是谁拿走了居民的10万亿和他们的幸福感?一个国家如果让许多国民都感受不到幸福了,那么即使GDP是世界第一又有什么意义?!国以民为本,是该充分考虑国民的幸福,更应该考虑国民幸福值的重要性了。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