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 何雄飞腾讯博客
台湾的《中国时报》前身叫“征信新闻”。就新闻言,征信也者,即征求新闻的信实可靠。这份民营报纸在台湾能够不断做大,以至于成为今天的主流媒体之一,原因很多,但对新闻真实性的刻意追求(这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显然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比较一下那份官办的《中央日报》,它是否每条新闻都能做到信实)。本来,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这是新闻业的伦理底线,众所周知。
最近,网络上有一个揭露虚假新闻的帖子到处流传(我本人是从两天前的红网上看见的),该帖用若干照片说话,贴出的内容是某电视台记者街头采访时,把事先写好的文字让一个工作人员拿着,然后再请镜头内的被采访者看着那张纸照本宣科。由于那张纸也被拍了下来,我们大略可以看到上面的内容:“今天下午我们看了电视台直播的市……(此处文字被手挡住)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记者招待会,非常受鼓舞,非常激动人心,我们充分相信,在新一届当选的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这条新闻应当是在当地播了出去。可是它还能叫新闻吗?这条新闻已经不是客观上真实与否的问题,而是主观上有意造假(就造假言,它倒是很真实的)。它不但跌破了新闻的伦理底线,并且直接就在阉割新闻自身的生命。如果可以在街头搞一个随机性的问卷,看看媒体和媒体新闻在大众心目中的采信度如何。我相信该问卷的答案一定是饶有意味的。如果民间依然那么津津乐道于小道消息的话,它恰恰就是对大道消息的态度。
新闻从业者应当以第三者的身份,客观地甚至是价值中立地报道即时发生的事。采访人因其报道的身份,理应置身事外。可是,这家电视台的作为,把新闻报道变成了节目制作,不但把自己的意志变成被采访的声音,也直接把这位被采访者当作为我所用的道具。盗采访之名,行蒙骗之实。还有什么新闻把戏比它更恶劣,它直接就是戏弄观众。当观众以为这是一次真实的采访,他们不知道,他们看到的其实是一幕真实的造假,而且未必不是强奸民意的造假(因为真正的民意无需假造)。可怕在于,这样的造假并非孤例,至少网络上提供的照片已经表明这一点。
就这条新闻来看,造假是在媚权。它不仅配合当地的换届选举,而且直接就在讨好新一届的行政班底。虽然权力未必直接要求它做什么,但它自己心领神会,不仅配合默契,而且直接以编造民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忠心。这真是一种行当的悲哀。在现代文明社会,谁都知道媒体的地位,它的存在甚至义务就是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然而,监督且不说,新科上任,至少还要听其言观其行。权力啥事还没做,报道就借民众之口献上自己的谀辞。而且明明是一个人在说,张口却是“我们”,这是制造假象,好像地方民意群体如此。这样的电视台是能获得地方权力信任的,但这种做法,却是典型的公器私用:一为权力者所用,另为用它来取媚权力的媒体掌管者所用。
新闻造假在媚权的同时,也在侵权,它直接侵害的是观众或读者的权利。新闻也是商品,读者和观众无论买报还是交有线电视费,他们都不是无偿地消费新闻,何况他们还有对公共事务的基本的知情权。如果人们在商店里不愿意买到赝品,他们当然也痛恨在媒体上接受伪新闻。以假惑众,说明媒体的眼睛只是盯着权力,根本没把权利放在眼里。当然这不奇怪,因为媒体本身就是权力办的,而不是权利办的。谁办,媒体便对谁负责。然而,即使如此,媒体从业者也应有自己的良知底线。如果你不能报道什么还不是你的错;那么,为媚权而主动造假,肯定就是你的恶心了。
进而言,新闻造假不但直接伤害权利,对权力也是在隐形地伤害。假新闻的流传,其实会妨碍权力上端对现实的判断。当年袁世凯一意称帝,多少就上了假报纸上伪民意的当(更近的例子不必再举)。当权力来自权力时,权力下端为了讨好或表功于上端,是可以动用一切资源包括媒体资源的。因此,假新闻之害,不仅在两头欺骗,也在它两头通吃。权利者对其痛恨自然可解,问题是,权力者是否也该为之一察。 ( 邵建系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
读后感:南方小报和腾讯老早就开始把造谣做假当成爱好,这篇文章出现在其地盘上无疑是一种“婊子立牌坊的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都不知道这些婊子已经立了多少座牌坊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