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认识【全球】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出发点
——《七律红梅颂》点评之六十四
许 博士 段晓旭
(一)
《七律红梅颂》是社会主义的充满激情的颂歌,其中,【雪耻洪荒惊列位】和【风标植被泰诸枝】 两句以及【万卉红梅与共殖】都是蕴含极其深刻的诗句,它寓意了抗美援朝在全世界范围建立【全球】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在这里,如果我们把【洪荒】看作为资本主义,把【植被】当作社会主义的话,那么,抗美援朝就在【全球】范围摧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而【万卉】就是遍及世界的社会福利的分配方式,【红梅】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也就是社会福利的生产方式,【与共殖】就是【全球】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就是社会福利的生产和分配形式在全世界的统一。从抗美援朝的到现在的【甲子】年时间内,人类历史经历了【全球】社会主义凯歌猛进和轰轰烈烈在全世界发展的高潮时期,也经历了相对停滞的低谷时期。只有从抗美援朝为出发点来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才能正确【全球】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及其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准确的反映的意义。这是因为,抗美援朝以战争胜利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解决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所以,抗美援朝是认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基本出发点。
(二)
抗美援朝以前,社会主义局限于苏联及其周边地区。全民所有制本质还没有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抗美援朝以后,社会主义以福利制度的形式扩大到了全世界。这样,社会主义的本质就以社会福利对于剩余价值的限制和扣除这样的形式给表达出来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能够不依靠全民所有制的建立而在全世界广泛建立并且能够风行【全球】呢?其改变原因就在于,全民所有制这个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形式的基础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联合,就是劳动力的社会结合和社会集合,也就是劳动力商品转化为总体劳动力。抗美援朝既然把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了,这就提供在了全世界范围内建立社会福利的经济基础,也就是建立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基础。正因为如此,抗美援朝就成为全世界人民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全球】解放战争。
只有从抗美援朝与【全球】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来观察和理解社会主义,才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的现状和前途,否则就可能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已经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的演变而不复不存在了。例如,大多数人直到现在都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毛主席在他的“三个世界理论”中要把苏联和美国划到一起,作为第一世界。的确,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世界上有进有退,总体上是前进和发展。因为全世界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而代表人类世界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标志,就是社会福利以及福利制度和福利经济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存在。
(三)
强调劳动力的联合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得以建立的基础,强调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是福利关系,绝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作用。相反,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不仅是劳动力联合公有制的目标和目的,而且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志。如果说,无产阶级的社会大联合形成的劳动力的联合所有制和福利制度是形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形式的话,那么,建立全民所有制就是形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形式和一般标志。只要形成了无产者的社会联合和福利制度,就表明一个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但是,只要一个国家的福利制度还没有形成全民所有制的形式,那么这个国家就还没有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而仅仅是具有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就仍然是处于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建成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呢?这个标准就是社会福利,就是社会福利是否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方式和生产目的,也就是剩余价值是否全面转化为社会福利。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是与联合劳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生产资料归属于联合劳动力共同所有的公有制形式。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全民所有制不得不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即由国家代表全体劳动者利益,并能够作为社会中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协调的。所以,全民所有制在具体的形态上表现为国家所有制,其范围一般包括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财产,包括矿藏、森林和其他海陆自然资源,以及全民所有的工厂、农场、交通运输业、银行、商业企业等全民财产。而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也属于全民财产范围。全民所有制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社会主义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所以,全民所有制的基础就是劳动力的联合所有制,劳动力联合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纽带和桥梁就是社会福利。这就是说,社会福利及其形成的福利制度是从无产者的联合形式,也就是从联合劳动力通达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道路。认识社会主义的困难就在于社会主义的过渡性,在于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不是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而是包含了旧的资本残余和私有制遗迹的公有制。所以,全民所有制在形式上就表现为国家所有制,表现为全民所有权对于法人所有权的改造和变革。这种改造和变革的具体内容就是社会福利对于剩余价值的限制和分割以及扣除和转化。所以,只要产生和形成了社会福利和福利制度与福利经济,就已经产生和形成了社会主义。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无非就是社会福利对于剩余价值的限制形式和扣除形式。社会福利虽然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就已经以贫困救济等形式而萌芽了,但贫困救济还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体现。因为,贫困救济不是社会福利对于剩余价值的限制和扣除关系。换言之,社会主义的整个阶段实际上就是社会福利对于剩余价值的限制和转化形式。
(四)
传统的苏联经济学反复论证说,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生产资料不再是私人用于剥削他人的手段,而是为劳动者的共同利益服务的手段,是为劳动者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物质条件。这个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呢?原来,所谓“生产资料不再是私人用于剥削他人的手段”这个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本身就存在旧的私有制的遗迹,存在着资本残余,所以,这样的生产资料是可以产生剩余价值的,而成为剥削手段的。
实际上,在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在运用所占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时,由于对生产资料占用、支配和使用的水平和程度不同,即使使用同样的生产资料也会产生不同的生产资料的收益形式,即存在于企业的法人利润,这就使得各企业和各劳动者之间产生物质利益上的差别。这种差别在本质上是由旧的社会分工引起的占有生产资料的差别造成的。但是,由于这种生产资料的占有差别与劳动者个人的劳动差别即个人付出劳动的质和量的差别联系在一起的,其结果,人们就忽视了生产资料的占有差别,而把这些差别混淆起来,全部作为劳动本身的差别而加以对待。这就抹杀了社会主义客观存在的私有制残余和资产阶级法权,抹杀了社会主义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全民所有制是劳动者个人在社会联合的基础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因此,全民所有制的核心和基础就是劳动力的联合公有制。而在旧的社会分工和法人所有权存在的条件下,全民所有制还不得不采取国家所有制的法律代理形式。国有制的主体在形式上就是国家的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这就是说,国家所有制仅仅是全民所有制的外壳,要判断一个国家所有制是否是公有制,是否具有全民所有制的本质,就看它是不是具有社会福利的生产形式这个本质特征,看它是否把剩余价值全面地转化为社会福利。
(五)
我们之所以说斯大林建成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主要是因为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对于剩余价值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限制。例如在斯大林的苏联国民经济中,企业利润的接近一半是由国家直接以“周转税”的形式加以扣除的,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等等法人集团和法人阶级基本没有利润分配权限。但在苏联经济中对于企业利润和法人阶级的权限进行限制和扣除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计划,原因是无产阶级没有从根本上领导企业和管理企业,而是依靠代理人进行代理执政的。其核心建设把计划抬到了不恰当的高度和地位。这样的公有制基础就必然是不稳固的,因为它没有突出社会福利的利益关系,而是强调计划的作用和地位。
实际上,计划仅仅是社会福利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劳动代理阶级的行为。所以,把计划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就必然会贬低社会福利的重要性,也就是贬低和打压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赫鲁晓夫在上台后大反斯大林之所以没有受到人民的反抗,苏联政权在其崩溃之时之所以得不到人民的救援,其根源就在于社会福利对于剩余价值的限制和扣除不是通过无产阶级自身来进行的,不是通过无产阶级对于企业和国家的管理和领导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代理人即劳动代理阶级来实施的。总之,斯大林没有注重训练和培养千千万万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没有把全民所有制的归属和利益真正地归结为社会福利,没有把全民所有制掌握和落实到无产阶级的手中。相反,由于对计划过于强调,社会福利这个构成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本质关系的东西往往被忽视了,社会福利的利益经常性的是停留在计划的这个表现形式上。正因为如此,赫鲁晓夫就很容易地把社会福利的生产方式改变为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就是社会福利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博弈关系,就是社会福利限制和改造商品制度和商品关系的运动形式。社会主义革命的难点正是在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问题,也就是改造和变革以法人利润为代表的商品制度的问题。改造和变革包括法人利润、法人所有权在内的商品制度,这是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其难点在于,既要利用和发展商品生产,又要限制商品关系和商品制度。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问题,表现在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争论上。托洛茨基幻想直接取消和消灭商品制度,也就是幻想直接消灭私有制残余,幻想在一个早晨就进入共产主义。
(六)
商品货币关系在历史上是产生私有制的基础和条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制度则是私有制的残余和遗迹。这一点是必须肯定的。这就是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但是私有制的残余和遗迹仍然以商品制度的形式而存在。我国在解放后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公有制形式。现阶段之所以产生了两极分化,产生了无数的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其根源和原因就在于以法人利润和法人所有权的商品制度的广泛存在,就是商品制度没有受到应有的规范和限制。相反,商品制度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却得到了社会福利的限制和扣除。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深入地研究和反思吗?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制度既是旧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遗迹,又是产生官僚主义和一切腐败的根源。否认商品制度具有的私有制性质和官僚主义的根源,这是托洛茨基的主要错误。资产阶级法权在社会主义社会在存在的核心内容就是法人利润。但我们一定要分清法人利润和高薪利润的不同和差别。法人利润是可以转化为社会福利,也是可以转化为高薪利润即剩余价值的剥削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和福利工资,在经济利益的关系形式上采取了福利交换的形式,福利交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反映和集中表现。但福利交换在形式上也采取了等价交换的形式。因此,商品交换有掩盖了社会主义福利交换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是社会福利和商品价值的对立统一,社会主义存在的商品关系就是资产阶级法权关系。但是,即使是剩余价值,也可以加以利益和转化,即转化为社会主义的福利关系。但是,社会福利这个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关系却在资本主义内部顽强地表现出来了。因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处于向那个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福利和剩余价值的差别和区分表现的特别尖锐和突出。相反,传统的苏联经济学错误地认为全民所有制改变了一切私有制关系,包括所谓的商品关系。所以,这就在理论上和认识上误导了人们。例如,吴敬琏的思想是比较典型的托洛茨基的思想。文革以前,吴敬琏是比较偏激的,因为他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产阶级法权仅仅是从形式上看作等价交换,而看不到法人利润和法人所有权这个资本私有制残余的本质。正因为如此,吴敬琏就无法理解为什么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其结果就是走向了反面,这就是为什么到改革开放以后他会走到市场投降主义的道路上去的缘故。
(七)
如果说【雪耻洪荒】是表达抗美援朝对于旧的私有制和剩余价值的限制和扣除的话,那么,【风标植被】就是表达抗美援朝对于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的确立,也就是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追求和建设。这也就是说,社会福利虽然是以劳动力的联合公有制为基础的而产生,但由于社会福利同时又是对于剩余价值的分割和扣除,所以,社会福利实际上就代表了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代表了无产者对于旧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剩余价值剥削的变革和改造。
由于剩余价值在共产主义时代到来以前是不会消亡和泯灭的,所以,社会福利对于剩余价值的扣除和分割也必然要持续到共产主义时代。换言之,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就是社会福利扣除和转化剩余价值的时代。由于社会福利是在资本主义内部形成的,所以,社会福利成为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整个过渡阶段的联系纽带,成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历史象征和历史标杆,而所谓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就是社会福利的生产方式,也就是以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形式对于社会福利的保障和保证,就是全民所有制。
社会福利的这个纽带关系的就是抗美援朝的战争胜利所确立起来的。因为,抗美援朝在人类历史上把社会福利确立为【全球】范围的经济制度形式;因为,抗美援朝在全世界范围内把【全球】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了。其结果,就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全球】垄断利润的扣除和分割的基础上,形成了全世界统一的社会福利和福利制度。一句话,抗美援朝奠定了全民所有制的基本形式,这个形式就是全民所有权对于法人所有权的限制和改造,就是社会福利对于剩余价值的分割、扣除和转化。
附:七律.红梅颂—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六十周年
许 博士
半岛烟云甲子迟,全球冷热待轮时。
东西斗艳稀花信,南北争奇遍果实。
雪耻洪荒惊列位,风标植被泰诸枝。
而今彼岸玫瑰谢,万卉红梅与共殖。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