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人类历史上光照千秋的辉煌诗篇—《七律红梅颂》点评之六十六
许博士 段晓旭
(一)
【雪耻洪荒惊列位,风标植被泰诸枝】,【洪荒】是自从人类产生以来就存在且频频爆发的洪灾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七律红梅颂》用【雪耻洪荒】和【风标植被】来表达抗美援朝对于世界历史的重大意义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因为,抗美援朝实际上改变了人类的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全新的社会福利的生活方式。【雪耻洪荒】就是说抗美援朝在全世界推翻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洗刷了全人类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收入的艰难的社会状况及数不尽的耻辱。【风标植被】则是说抗美援朝形成了【全球】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代。所以说抗美援朝是人类历史光照千秋的辉煌诗篇。
抗美援朝以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及帝国主义已经崩溃,【全球】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新时代。但过去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在资本主义内部的广泛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几十年的繁荣。虽然毛主席提出了划时代的“三个世界理论”,但由于我们理论上没有对包括社会福利在内的世界局势根本性重大变化做出理论上的正确说明和解释,其结果,造成了人们在认识上的巨大误会,不少人把福利促成的资本主义的繁荣当成了资本主义本身的繁荣。尤其是苏联的解体以后,更多的人误认为是所谓的社会主义的“崩溃”。这实际上是传统的苏联经济学的错误观念,它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可能从资本主义内部产生,这就把社会福利和人力资本制度这样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形式排出在外。
抗美援朝之所以是人类历史光照千秋的辉煌诗篇,是因为抗美援朝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促成了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从而在【全球】范围建立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社会福利制度,这就在【全球】作为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基础。由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广泛建立,可以认定,像美国这样最发达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也进入了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这就是说,一个国家是否进入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并不是传统的苏联经济学所认定的那样需要首先夺取国家政权。相反,一个国家是否进入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无产阶级的联合和福利制度的建立。只要一个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福利制度,就表明这个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为什么说福利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标志呢?其依据就在于,随着社会福利的建立,资本的所有制基础和资本的价值结构都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和变化。资本的所有制基础包括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和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即劳动力商品形式。无产阶级的社会联合,把劳动力的商品形式改变为总体劳动力形式,并且建立了代表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的社会福利制度。福利制度的建立,就在改变了资本的所有制基础的同时,改变了资本的价值结构,把资本改变为福利资本。福利资本是在国家所有制形式上形成的垄断资本与社会福利的结合,就是社会福利对于资本形式的变革和改造,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二重价值结构形态改造为分割为人力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三重形态。
在福利资本的形态上,社会福利以人力资本的形式嵌入了资本内部,对于资本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和变革。如果说资本的生产过程是资本所有者以剩余价值的形式对于剩余劳动的占有和剥削过程的话,那么,福利资本的生产过程就是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的所有者分别以剩余价值和社会福利对于剩余劳动的分割和分享过程。在福利资本的形态上,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完全改变,但是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已经受到了社会福利的限制和制约,社会福利已经在剩余价值的生产形式上成为辅助的生产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说福利资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而欧美国家的资本形态由于福利制度的广泛建立和完善而普遍转化为福利资本了。这就表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进入了【全球】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当然,由于美国的金融垄断资本是全世界的剥削者,所以,美国是【全球】社会主义的第一世界,而其他欧美国家则是【全球】社会主义的第二世界。
(二)
福利制度是在资本主义内部形成的以社会公共的等价福利收入为表现形式的福利分配方式,是代表协同生产力的劳动力联合所有制的新的社会经济制度的萌芽形式。社会公共的等价福利收入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剩余价值的分割形式和扣除,也就是剩余劳动的一部分是从雇佣劳动中独立出来的联合劳动的表现形式。所以,社会福利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开启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化的历史进程,成为剩余价值在【全球】范围转化为社会福利的这一革命性进化过程的历史起点。福利制度实际上是相对独立于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制度形式,是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社会福利在本质上是对于剩余价值的限制,分割和扣除;因为,社会福利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劳动力商品的束缚,因为社会福利对于资本剥削进行了限制和变革。
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内部产生的等价福利收入的分配制度,它起源于无产阶级的社会联合,是表现和保障劳动阶级的经济利益的新的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社会福利是联合起来的劳动力的分泌形式和支出形式,而福利收入就是表现福利产品的分配关系的货币收入形式,是商品价值还原为福利收入的形式。最初的福利形式是满足劳动者最低的简单再生产的费用,表现为是贫苦救济、失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随着无产阶级的社会联合,福利制度得到了完善,福利收入成为劳动阶级最低收入水平的保障和保护,所以,福利制度在本质上是体现和反映工人阶级利益的新的社会分配制度。当然,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于福利分配制度的限制,因此,福利收入的分配在性质上仍然是不确定的,在范围上也是有限的,因而无法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无法发展和形成为联合劳动的生产方式。只有变革和破除资本主义生产私有制形式,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实现全面的联合劳动的福利分配方式,把商品价值全面地转化为社会福利。
福利收入的来源都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从资本家的企业利润中扣除出来的货币收入形式,其本质就是剩余劳动的一部分,是从雇佣劳动中分离和独立出来的联合劳动的一部分及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劳动者个人劳动的一部分既剩余劳动的一部分,在本质上不是当作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而是当作具有同一性的具体劳动的形式而形成社会福利。这样,一部分剩余劳动就通过福利收入这样的货币形式在具体劳动的形式上得到了核算和计量,并且表现为福利的收入形式。这就是说,福利收入所代表的剩余劳动,也成了一身二任的劳动,它既是形式上作为抽象劳动凝结为商品价值,又在本质上作为同一具体劳动的形式形成社会福利,成为福利分配的利益关系了。这一部分剩余劳动首先采取了商品价值的形式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为剩余价值,然后通过国家的福利分配形式的扣除和分割而转化为公共的等价福利收入,并且以人力资本的形式成为资本的生产的内在结构。
福利收入虽然在形式上仍然是货币的形式,仍然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本质上已经是同一具体劳动,成为联合劳动在劳动时间量上的代表和表现,也就是充当了联合劳动的公共所有权的凭证。所以在福利国家制度中,劳动者已经把自身的一部分剩余劳动仅仅是在形式上当作雇佣劳动与资本家进行交换,而在本质上是作为同一具体劳动参与社会生产而获得了福利收入。这部分剩余劳动实际上已经摆脱了劳动力商品形式的束缚,在本质上已经不再是抽象劳动和商品价值的形式,而成为社会范围的彼此等同的同一具体劳动的形式。所以,剩余劳动的一部分已经取得了福利收入这样的表达形式。当然,福利收入作为剩余价值(企业利润)的相对稳定的分割形式,还是局限在剩余劳动内的、范围有限的福利分配形式,是福利关系的简单形式和不确定的形式。这样的福利形式,是由劳动力联合所有制的有限性所规定的。劳动力联合所有制还是有限的劳动力的社会公有所有制的形式,因为,劳动力的联合所有权还保留了劳动力的个人(私人)所有权形式。这就决定了联合劳动在范围上是还有限的,在性质上还是不确定的,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局部的和不充分的。例如,上个世纪末以来,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多个国家都大幅度削减减少了国家财政的等价福利开支,这就表现了公共的等价福利收入在社会制度性质上的不确定性。
社会福利是同一具体劳动的凝结形式。它在利益关系的形式上表现为各种福利收入的形式,表现为劳动者的联合劳动与国家分配的福利收入之间的等量交换关系。活劳动在形式上虽然也采取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这样二重的形式,但其本质则是直接的同一具体劳动,是可以实现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相互通约和相互转化的具体劳动,而福利收入不过是这种通约和转化的货币表现形式。这就是说,联合劳动已经消除了不同劳动在具体劳动形式上的本质差别,也就是消除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数量界限,它既可以在形式上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同时也可以还原为同一具体劳动,还原为联合劳动时间量的形式,从而表现为福利收入的形式。所以,福利在本质上是联合劳动在同一具体劳动形式上的等量交换关系,而福利收入则是联合劳动进行等量交换的货币核算手段和货币表现形式。人力资本制度就是社会福利的初级制度形式。
(三)
表现和代表劳动阶级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本制度之所以能够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得以形成,是因为抗美援朝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大联合,从而造成了劳动力的联合所有制这样的经济基础。劳动力的联合所有制是劳动力在社会范围的统一和联合,也就是社会公共的劳动力所有权形式。它是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的转化形式,是雇佣劳动力几百年来进行不断斗争和社会联合的产物。劳动力的社会联合,最初是工人的自发、分散的斗争,然后是工会有组织的经济斗争,最后联合为一个统一的政党形式,如共产党的中央组织等。政党形式的领导组织便成了工人阶级的社会联合的代表,成为劳动力的社会统一的所有权人,劳动者的活劳动也就在本质上具有了彼此等同、没有差别的公共所有权形式。这样的劳动力所有制形式也就形成了福利制度的所有制基础,人力资本制度也就在劳动力联合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代表工人阶级利益关系的收入形式。这就是说,劳动力的联合所有制把不同的和分散的劳动力联合起来了,不同的劳动力成为社会总和的劳动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由活劳动在社会范围联合起来而形成的劳动力联合所有制已就取代了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形式,个别的劳动力也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了劳动力商品形式的羁绊,并且通过活劳动的等量交换形式来支配社会生产和获得个人产品。人力资本制度就是劳动力联合所有制初步形成了不同具体劳动的统一和等量交换形式,并获得了福利收入这样的表达形式。在这里,劳动者个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在社会范围联合起来以后,就形成了活劳动的在社会范围的彼此等同和联合,形成了福利分配关系的简单形式,也就是人力资本的形式。
人力资本就是社会福利在资本条件下的存在形式。因为,以人力资本形式而存在的福利收入并没有全面地体现和表达了总体劳动力的劳动的性质和数量,而仅仅表现了剩余劳动的一个较小的部分。总体劳动的支出形式划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只有当必要劳动(V)和剩余劳动(M)都转化为福利收入的时候,总体劳动力的劳动支出形式和利益要求才能得到全面的实现。那么,是什么因素限制了劳动不能表现和转化为福利收入从而实现妨碍了总体劳动力的劳动利益关系的实现呢?这个限制因素主要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因为,福利分配的涵盖范围和制度规定取决于生产条件的公有制的范围和程度。生产条件的公有制的范围越大,那么,福利分配的范围也就越广泛,表现社会福利水平的各种收入形式就越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就越大。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劳动力联合所有制权仅仅是社会生产条件的一个方面,而社会生产和劳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权形式。所以,由劳动力的联合所有制权所表现的联合劳动的等量交换形式,就只能是局限于流通领域的福利形式,只能是一种范围和内容很不确定的福利分配形式。其结果,人力资本制度所表现的福利收入必然是很有限的,即福利分配的范围被局限在流通领域,福利分配的数量被局限在剩余劳动的分割上。
(四)
社会福利之所以成为现代生产力的一般代表和利益关系,主要是因为现代生产力是联合劳动取代社会分工的形式。联合劳动就是全社会的劳动手段在本质上形成了统一的没有差别的一体化形式,从而使得全社会的劳动力联合成为一个总体劳动力形式,并且成为生产力的代表。而社会福利无非就是总体劳动力的分泌物,也就是总体劳动力对于自身劳动产物和劳动成果的等量支配形式。总体劳动力对于自身劳动的支配形式不可能是实物产品的形式,而是采取不同个人之间进行主体劳动的等量交换形式。这就是说,每一个劳动力都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和劳动交换的主体。主体劳动力向社会提供一定量的主体劳动,同时又从社会化的等量的劳动证明书,这就形成了主体劳动的等量交换关系。但由于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主体劳动这种等量交换形式同时采取了商品货币的交换形式。这就是说,社会福利实际上就是商品价值转化为劳动时间量的形式,也就是主体劳动通过商品价值转化和还原为具体劳动的形式。
人力资本制度还仅仅是以劳动力的联合所有制为基础的,还是范围有限的和不确定、也不稳定的联合劳动的等量交换形式,因此还是福利关系简单形式和福利制度的初级形式。人力资本制度形成的福利收入是以劳动力的联合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分配的简单形式和低级形式,是范围有限的福利收入的分配形式,是在流通领域实现的等价福利。这就是说,人力资本所核算和计量的福利收入仅仅是联合劳动力劳动支出总量的较少的一部分,它既没有包括必要劳动,也没有包括全部的剩余劳动,而仅仅是剩余劳动的一部分,是劳动能力在同一具体劳动的形式上所进行的简单的、低级的和非直接的等量交换关系。
但是,人力资本制度是对于福利收入分配关系的初步表达形式,是根本不同于资本制度的、以福利为核心的新的社会分配制度的代表,是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即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萌芽形式。人力资本制度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标志着现代资本主义私有制进入了向社会主义公有制全面转化的新时代。这个转化之所以发生,就是福利国家制度与资本利润制度的矛盾已经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主要矛盾,而人力资本制度又构成了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说,在垄断资本主义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的资本所有制限制了人力资本制度的发展,使得福利分配关系只能局限在剩余劳动的分割形式上,而难以跳出流通领域的狭小范围。只有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消灭了以剩余价值的占有为目的的生产方式之后,社会福利的分配形式才能扩大到必要劳动的范围上,成为社会生产的一般形式。
附:七律.红梅颂—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六十周年
许博士
半岛烟云甲子迟,全球冷热待轮时。
东西斗艳稀花信,南北争奇遍果实。
雪耻洪荒惊列位,风标植被泰诸枝。
而今彼岸玫瑰谢,万卉红梅与共殖。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